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意识:传统与现实的困惑也许还没有哪一代青年像当代青年面临如此纷杂、对峙的道德观念的困扰。倘若说许灵均《牧马人》、高加林《人生》和禾禾《野山》这一代青年在人生、事业与爱情方面的痛苦抉择,典型透视出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在现实生活大裂变中那种无所适从的精神惶惑感,那末80年代青年(大跃进至文革初出生的一代),他们今天面对的历史与道德之间的选择就显得更加坦率、浮躁与焦虑。因为他自懂事起,就受着十七年正统思想和“文革十年”极左思潮的双重裹挟。但他们又没经历大哥哥大姐姐从狂热“愚忠”到备感受“愚弄”的沉重历史磨难。他们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几乎是在上述这两种既相似又背离的价值体系中展开的,但仅仅又都只接受其边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小章 《社会学研究》2023,(2):93-114+228
道德社会学将考察对象从道德哲学所思辨的抽象道德律转向由道德规范、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舆论三个基本层面所构成的经验性道德事实。构成道德事实的三个基本层面也是体现出道德情感性的三个层面。随着社会形态从传统的小共同体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大社会转变,三个层面的道德情感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因应这种变化,道德形态也须作出相应调整,包括公德与私德相分立,在日常公德中突出“消极义务”,道德形式向普遍化和正式化转变等。总之,道德须从一种习传、不言而喻的“默认一致”形态向一种“反思性”的自觉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德治”和“以德治国”,受到全社会上下普遍关注。重建一个道德中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课题。而《道德中国》的再版发行,非常及时,值得研读。《道德中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著,而是王蒙、何清涟、邵道生、徐友渔等数十位著名人文学者文章的合集。分量极重。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描述和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各阶层、群体的道德面貌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国所面临的道德危机。学者们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农民转变为市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很长时期内,这些人只能被冠之为“准市民”。现在,很多地方只注重经济等“硬件”的发展而忽视一些配套的“软件”建设,这使得“准市民”的道德状况呈现一种二难困境:他们既带有农民的色彩又在艰难地适应市民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道德状态”,如,知行脱节,道德失范,道德评价不公正,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准市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考察了当代中国人道德判断的影响因素。本文将道德判断区分为“公德”和“私德”两个方面,并提出了道德判断的“现代化命题”。研究发现,个体和地区层次的“现代化水平”均对公德和私德有显著影响,但在具体因素方面存在差异。首先,个体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就越趋于遵从公德而排斥私德。其次,所在省份的现代化水平越高,居民越排斥私德,但对居民对公德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此外,个体的道德判断受到年龄的调节,个体和社会层次的现代化会缩小不同年龄群体公德的差距,而私德方面却呈现相反的结果。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当代中国人道德判断的“现代化命题”,社会转型理论也为这种命题提供了补充性的解释。本研究也为理解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提供了社会学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袁绍成 《职业》2013,(12):33-34
大学生“道德银行”是网络时代催生的产物,构建大学生“道德银行”离不开网络。具体来讲,网络运行是构建大学生“道德银行”载体的技术路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道德银行”构建目标的实现平台,大学生应在网络社会里实践“道德银行”。  相似文献   

7.
一个“见死不救”的社会是可悲的,一个“见死不救”的人注定不会得到别人的救助。在“好人难做”的背景下,让“助人为乐”、“见死相救”的道德回归,我们需要唤起每个人的道德自觉,法律也应当伸出援手,以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为道德“撑腰”。  相似文献   

8.
以画说世     
反道德 日前,在中国版图内居然修正通过了一项反道德、逆传统的法令条款,由此,性交易在所谓“专区”内即为合法生意。这便是台湾“社会秩序维护法”中有关地方政府可设立“性工作专区”的条款。该“法令”出台,台湾各县市却异口同声地说“不”——此集体抗法的局面足见绝大多数人还是心态健康并尊崇传统道德的。  相似文献   

9.
梅树 《老人天地》2010,(5):19-19
1965年秋,我们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上山下乡到湖南零陵县一个国营农场。我们在那里奋斗了三年多,把数十里荒山改造成农田,自力更生建起了房屋,可“文革”中我们农场被改成五七干校,本已锻炼成黑皮肤、铁肩膀的知青.又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中,再次插队落户到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相似文献   

10.
强虎 《现代妇女》2014,(11):464-465
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道德主要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和大的变化。一方面,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急剧发展导致道德的严重世俗化,大众的道德意识不断减弱,道德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逐渐降低;另一方面,现代化社会的多元化趋向日益明显,在此多元化发展中道德的差异性也不断被突显出来,道德成了一种相对性的道德。这两个方面对道德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导致了道德的不断弱化。普遍主义的规范伦理学也变的越来越不可能实现,而主张"底线伦理"的普遍道义论又让人感到巨大的道德危机。对这些道德弱化的表现和意识引起了大众对传统美德伦理的关注和广泛讨论,进而产生对美德伦理复兴的渴望与追寻。因此,在现代化社会中,美德伦理在日渐成为大众追求向往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徐佰义 《现代交际》2024,(3):78-88+123-124
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是以天道为形上依据而建构的以“仁”为本的人道本体观。“生”贯通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形上依据与形成理路,体现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思维根系,即“生”贯通了天之“元”德与人之“仁”德,凸显出强烈的哲学特性和伦理品格,成为儒家文化哲学特性的重要标志。孔孟继续深化了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在物质层面,表现为对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正当性的道德权衡,即儒家“见利思义”的德性主义观;在精神层面,表现为以情为本的情本体观,即儒家“仁者爱人”的情感主义伦理观。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理论困境集中表现为人性论的认知困境。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具有一定当代价值。在理论层面,它建构了原始儒家的哲学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家无哲学的质疑之声;在现实层面,它启迪人们对道德理想与人生信念的追求,不忘初心,并且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可以利用的良好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中国独立电影逐渐形成了它一套特有的语境,以描摹中国当代社会中所出现的社会矛盾为主,刻画人们在社会变革中所面临的冲击、无助和人性在此中的扭曲变形。在这样的刻画中,中国形象继“文革”的书写之后再次变异,影片无不笼罩着矛盾、虚假、道德低下,价值观混乱,麻木不堪,贫富失衡,腐败贪婪,底层边缘……随着这类影片在国际上频频获奖,追随者众,其也当然地成为建构中国当代文化的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然而,在肯定这些影片的人文价值之前,需要剖解一下的是,为何在新独立电影中会呈现出这样的“中国形象”?其背后又隐含怎样的“东方主义”? 以下的一组文章意在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杭州胡斌飙车案”、“复旦学子虐猫”到“时尚女孩拒绝帮扶摔伤老人”,形形色色的表象后蕴含着同一实质:当代中国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面对西方思潮与社会转型的冲击,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已发生剧变,部分青年表现出道德自我意识膨胀、道德功利性明显、道德价值混乱等多方面的道德偏失。重构当代青年道德体系.培育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精神,使每个个体走出道德困惑,不仅是青年成人成才的自我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年的道德表现与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杭州胡斌飙车案”、“复旦学子虐猫”到“时尚女孩拒绝帮扶摔伤老人”,形形色色的表象后蕴含着同一实质:当代中国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面对西方思潮与社会转型的冲击,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已发生剧变,部分青年表现出道德自我意识膨胀、道德功利性明显、道德价值混乱等多方面的道德偏失。重构当代青年道德体系.培育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精神,使每个个体走出道德困惑,不仅是青年成人成才的自我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5.
再访涂尔干--现代经济中道德的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尔干的一个卓越贡献,是从现代经济中辨识出了作为其后果与构成的道德性因素。本文将其概括为涂尔干的“道德性视角”。研究表明,涂尔干的道德性视角,不仅是对正统经济学“去道德化”倾向的一个有力批判,更是引领经济社会学的转向,即把社会结构分析与道德分析整合起来的桥梁。以此为基础,本文从涂尔干道德性视角中,引申出了可构成这种整合基础的三个理论命题。最后,笔者以雇佣关系中的道德为例,提出在持久性关系中,经济道德通常是一种遵循莫斯“礼物交换”过程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人类行为规范的总和。在人类还投有进化到与动物具有明显的分野时,还没有产生人类社会文明的时候,是不存在道德与不道德的.类人猿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社会约束的,他们除了比一般的动物聪明,更具有了人的特征以外,尚不知道德为何物。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思维的发  相似文献   

17.
冯源 《当代青年研究》2011,(9):31-37,19
在现代社会,作为人的道德价值体系的婚恋观呈现二元分裂的特征,这种二元分裂体现在:人往往趋向于用义务的道德约束自己,却用愿望的道德评价别人.采用双重标准;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因男女有别而作用域各异:人对于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也有所差别,对婚姻大多比较慎重,采用愿望的道德进行评价.对于恋爱的态度却相对宽容和随意。这种二元分裂的原因在于个人微观的“私心”与社会宏观的“纵容”,后者从历史的维度看包括婚姻传统文化的间接纵容,从现实的维度看包括社会现实环境的直接纵容。基于亚里士多德平等公式的运用与采取统一标准的空想性,应当回归人性,树立对待二元分裂婚恋观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探究,并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明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教育现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以此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9.
胡雨桐 《职业》2016,(21):119-121
古往今来,“孝道”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是我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成大事业者必备的道德素养。在高职学生中推行“孝道”文化,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都有深远意义。本文围绕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和对大学生“孝道”素质的培养而展开,将“孝道”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而论述对大学生开展“孝道”文化培养的意义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明珠  谢嘉 《职业时空》2008,4(5):70-71
医学道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道德的诸多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有效地加强医学道德教学,使医学生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甚至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时,学会对道德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道德分析并及时做出合理的道德决策,成为医学道德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突显了教学效果的实践性,越来越成为医学道德教学中的一个普遍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