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如"第三条道路"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全球化思潮等传播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冲击着我国的文化安全,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如:崇尚西方文化,贬斥中国本土文化;理想信念淡化,功利色彩浓厚;热衷批判时政,虚无主义思想盛行;个性张扬独特,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等等。因此,我们必须从文化安全的视角,通过加强理论教育、重视舆论引导、增强环境感染、强化实践体验等措施,对高校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否定和歪曲中国近现代史、贬损历史人物形象,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致使部分大学生失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与危害,分析其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的原因,进而通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占领微传播渠道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等措施,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国内四处蔓延,成为当前对我国高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之一。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分析了高校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抬头的原因,探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革命、扭曲历史、蛊惑人心的错误思潮,其重新泛起显示出一系列全新的表征。十八大以来,广大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深刻根源及危害、本质与特点、主要表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作了多维度、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仍存在有待深入挖掘的空间。要树立整体思维,注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整体性研究; 要透析事物本质,加强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嬗变路径研究; 要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证测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不断侵入中面临种种挑战,出现不少与高校教育目的相背现象。本文拟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新自由主义挑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的侵袭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伴随改革开放,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以及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高校理论的创新,以及加强对新媒介环境的引导与监管,则是应对西方社会思潮不良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微博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组织动员力,既为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工具,也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微博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青年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机和规律,科学掌握微博的特点和规律性,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抢占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开创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局曲.  相似文献   

8.
"社会思潮"是涵盖了所有领域的思潮,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消费主义思潮。针对思潮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思潮引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虚无的背后——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虚无主义是在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思潮影响下,适应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和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策略变化产生的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为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继续蔓延,必须从意识形态、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和全民历史意识的增强等多个层面入手,加强正确的历史观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杜绝和清除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也随之涌入中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但更多是消极的。在系统论视野下,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是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体现。作为一个系统来讲,具有着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抓住其根本发展规律,消除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国内蔓延、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身的迷惑性和隐蔽性、思想政治理论主流意识教育偏颇、大学生自身的认知缺陷和社会变革期存在负面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价值取向扭曲,逐渐背离唯物史观,进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因此,应从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努力,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蔓延。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以强大的功能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当前社会思潮引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学生喜欢影视娱乐游戏,时事政治关注度不高,对非主流文化现象持包容、接纳的态度,对一些社会思潮观点认可度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社会思潮现状和特点,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利用当前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媒介,开展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切合生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13.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借以隐蔽的形式肆意妄为,以碎片化信息解构历史,借泛娱乐主义外衣否定历史,与网络民粹主义糅合颠覆历史,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严重危害。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受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尤为明显。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消解高校学生群体的历史认同,歪曲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观,侵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当围绕加强思政课建设、注重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开展系统性“四史”学习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抵御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4.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扩大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促进理性思考,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迷惘;滋生个人主义;趋向功利主义。研究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适时采取应对措施,抵制和战胜新自由主义,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德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启示。高校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努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创新中实现德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侵袭和凯恩斯主义思潮影响的日趋衰落,新自由主义的思想跃然纸上,逐渐成为了指导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体系。日本也追随西方发达国家以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改革自身体制,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波及。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基本方针,对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沉渣泛起,表现形式多样且变幻莫测,试图扰乱人们的思想,更模糊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动摇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高校必须强化史学研究、净化教师队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网络管理,采取各种手段积极地应对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经受着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冲击,在民族高校体育教学中继承和发扬良好的民族精神,渗入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推行学校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时代的新样态,其本质在于通过否定党的历史、成就和现实,从而达到消解主流价值、扰乱政治秩序的目的。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价值冲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历史虚无主义正本清源,帮助青年甄别网络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认识其危害性;要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加强“四史”宣传教育,发挥主流价值观引领作用,发挥其对青年的价值导向、精神驱动和思想保障功能,从根本上破除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大学生参与融入社会的渠道。在各种新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传播渠道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思想、思潮。这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通过结构优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回应新媒体时代,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