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勤出行是城市居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出行目的,通勤出行时间价值是评价通勤出行者对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参数之一,以累积前景理论为基础,将通勤出行时间价值引入广义出行成本函数中,以权重函数和改进的广义出行成本函数作为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的依据,并在模型中自定义广义出行成本参考点,选择累积前景值最大的前景作为出行者最优决策。分别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和“累积前景理论”对通勤出行者在三种不同出行场景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最优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期望效用理论框架下,通勤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不受出行场景的影响,累积前景理论更适用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研究。构建以通勤出行时间价值为核心变量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可帮助通勤出行者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和实施缓解交通拥堵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引入追求新奇、信任和过去行为3个变量,探析了影响高速铁路乘坐意向的关键因素,构建了潜在出行者的高速铁路乘坐意向模型。以收集的工作者和学生329个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以职业作为调节变量进行了分组分析。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高速铁路乘坐意向均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态度最为显著,主观规范次之;追求新奇和信任对高速铁路乘坐意向也有间接的正向影响,过去行为则直接正向地影响高速铁路乘坐意向;职业变量在不同群组间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参与模式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机动车辆特别是私家车增加过快,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上滞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在政府参与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政府参与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模型,并分析了一些主要参数对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公交车的激励效应以及对私家车管制效应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对各种情况做了详细地分析和解释,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不作为”是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阻碍,亟需得到有效治理。本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TPB)基础上加入“过去行为”和“外部因素”两个变量对研究模型进行扩展,构建了领导干部“不作为”的影响机制模型,继而基于924名领导干部的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假设检验和模型验证。研究发现,领导干部的消极态度、对周围消极评价感知以及对困难程度的感知均对“不作为”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领导干部的过去行为经历对“不作为”行为意向的影响不够显著,而包括“监督约束”等在内的外部因素除了直接对领导干部的“不作为”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外,还作为中介变量与领导干部“不作为”行为意向共同影响“不作为”行为。  相似文献   

5.
王大海  姚飞  郑玉香 《管理学报》2011,(11):1682-1689,1713
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消费者信用卡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建构了消费者信用卡使用意向模型。研究表明,计划行为理论中信用卡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对消费者信用卡使用意向有重要影响。此外,研究还进一步将消费者信用卡态度区分为便利性态度、金钱与信用态度,实证研究显示便利性态度对信用卡使用意向有重要影响,并且这种区分是合理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以早高峰工作出行为研究对象,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建立了一个随机动态用户最优(SDUO)交通分配模型,模型可以同时选择出发时间和出行路径,给出了等价的变分不等式,设计了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路径及OD对之间的动态出发流量、出发时间选择满意函数均与到达工作地点的价值函数形态相似,绝大多数出行者(96.45%)都能在"可以接受的最早到达时刻"与"工作开始时刻"之间到达。模型拓展了传统出发时间选择模型中"时间窗"的概念和出行者完全理性假设的局限,在有限理性框架下考察出行者的决策行为,模型及算法可以为出行行为分析、动态路径诱导,以及拥挤收费和错时上下班等交通管理措施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提倡绿色出行的理念有助于缓解机动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那么对于有限理性个体在复杂社交网络中的绿色出行行为意愿的研究以及群体行为的演化则成为了本文的研究焦点。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等建立了基于个体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及行为结果感知等影响因素的个体绿色出行行为意愿模型,运用观点传播动力学及无标度网络构建了个体选择行为交互网络模型。实证及仿真分析表明,个体行为态度因素在居民的绿色出行行为意愿中取值很高,作用显著,行为感知因素则影响较为有限,提高行为结果感知因素与主观规范因素的取值是提高居民绿色出行行为意愿的主要途径;在择优连接原则与网络增长假设条件下,整个网络向着几个中心节点聚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即网络节点中心化的程度越来越显著;在社会网络中,提高行为主体的信息交互阈值取值、增加行为主体绿色出行交通费用的折扣系数、提升民众采取绿色出行方式时的精神满足感、塑造宣传绿色出行的意见领袖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绿色出行行为意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亲社会行为广告效果的影响机制,从调节聚焦理论出发,选取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公交让座”情境,设计2(受众的调节聚焦特征∶促进聚焦/防御聚焦)×2(信息目标∶自己/他人)×2(信息框架∶损失/获得)心理学实验室实验,研究不同亲社会行为广告信息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获得”信息框架对促进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有积极影响;“损失”信息框架对防御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有积极影响;信息组合策略强调“他人损失”时对防御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的积极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情景下消费者的伦理购买意向研究——基于TPB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大样本问卷调研法,基于TPB视角重点分析消费者的伦理购买决策机制,旨在考察中国情景下影响消费者伦理购买意向的深层次因素。研究结果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伦理购买行为意向,其中主观规范是购买意向最有影响的预测变量,表明中国情景下消费者在进行伦理购买决策时更倾向于遵从社会规范的影响;进一步感知行为控制不仅直接显著作用于伦理购买意向,还通过行为态度对伦理购买意向产生间接的重要影响,表明在中国情景下如何真正提高消费者伦理购物时的感知行为控制程度是企业实施伦理营销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总体而言,本文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计划行为理论对中国情景下消费者的伦理购买意向能够进行有效地解释与预测,说明计划行为理论具有良好的跨文化适应性。最后,本文为中国企业伦理营销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出行时间可靠性的交通配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类由需求随机性所导致的基于出行时间可靠性的交通配流问题.由于每一天交通需求的随机变化,出行者的出行时间不是确定的,而是随机变量.假设出行者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得知出行时间的随机分布,提出一类新准则去刻画出行者在出行时间不确定情况下的路径选择行为.这种准则可以表示为一种以路径流量为变量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对于这类新的模型,给出了解的存在性证明,并且引入一个启发式的算法去求解该问题.数值算例展示了模型在应用上的特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交系统内乘客出行动态均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内乘客的拥挤成本,建立了基于乘客的出发时间选择的动态出行均衡模型,并对具有不同运输能力的公交方式所导致的乘客出行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容量公共交通能使沿线上下游站点乘客都收益,而小容量公交车辆在高峰期会被远距离出行者优先挤占,从而有可能加大下游站点乘客的出行成本.算例结果支持了模型的结论.这有助于加深对复杂交通行为的理解,对改进公交规划与管理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首先分析源头分类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其次运用分层调节回归分析重点探讨情景因素在行为意向对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对行为意向可否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结论可以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星光  周晶  朱振涛 《管理工程学报》2009,23(2):140-142,130
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是交通管理者、交通用户等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在用户之间的长期动态博弈过程中,交通出行方式的结构会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演化稳定状态.本文假设用户是有限理性的,对交通出行方式的博弈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总体出行方式演化博弈模型,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导出出行方式选择的演化稳定策略,从而为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管理策略效果的评价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决策科学的发展历程,对现代决策理论的两种研究范式进行了对比阐述,然后着重对对风险状态和不确定性情形下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进展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应用一个具体实例说明了决策理论在交通出行选择行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3个层面对品牌关系进行测量,结合感知价值和网络互动的相关理论,以微博为研究载体,探究品牌关系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构建44个测量指标,验证各变量对消费者行为意向影响的非均衡性;承诺、工具互动和功能价值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指标;目前企业运用社交媒体的营销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多维视角研究工业服务市场服务质量对客户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建立了一个反映服务质量的不同维度对各个行为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概念模型。然后,对工业品物流服务行业客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软件SmartPLS 2.0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业服务市场,服务质量的硬件环境质量、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均对客户重购意向和传播积极的口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硬件环境质量,其次是技术质量,最小的是功能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影响消费者对生活服务类移动O2O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基于分解的计划行为理论(DTPB),从信任、情景感知及感知价值视角,对移动O2O商务消费者采纳行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83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和Smart PL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已有的移动商务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的部分结论在移动O2O场合同样成立,但在移动O2O商务环境下,(1)消费者的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远大于感知行为控制及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2)感知价值对消费者使用态度的影响远大于服务提供商信任和情景感知,而情感与社会价值对用户总体感知价值的影响超过便利性价值和经济价值;(3)技术信任对使用态度没有直接影响,但会通过影响服务提供商信任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态度和使用意向。因此,移动O2O服务提供商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用户的感知价值,引导消费者行为态度,而不能仅强调技术先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等社会人口统计变量为研究重点,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居民群体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在目标意向和执行意向上均具有显著差异,性别仅在执行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年龄在目标意向和执行意向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论可以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青 《管理科学》2022,25(2):116-126
不依赖固定站点而更具有灵活性的浮动汽车共享(free-floating car-sharing, FFC)模式逐渐受到关注.为了评估该新兴出行方式在多模式交通系统中的影响力,基于融合浮动共享汽车的多状态超网络模型,提出了考虑共享汽车预约需求的动态活动-出行配流模型,刻画了预约/未预约共享汽车的需求与共享汽车供给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另外,模型综合考虑了出行者的有限理性决策行为以及出行者在活动-出行选择集、时间与金钱价值方面的异质性.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浮动共享汽车在交通系统中的影响力受到其分布、规模与价格等供给因素以及出行者有限理性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共与个体竞争交通系统的定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针对一个公共与个体两种交通方式并存的竞争系统,扩展了Tabuchi的定价与方式划分研究.扩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虑公共交通产生的以身体接触为主的不舒服因素.二是考虑两种交通方式在行驶时间上的差异,通过寻找出行者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成本平衡点,推导 和比较j各种交通收费政策下的流量分布和系统总成拳,进一步加深j对竞争系统定价和方式划分问题的认识.且讨论了一个颇有吸引力的收费补贴政策,即合理地从个体交通出行者身 上收费,来贴补可能亏损的公共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