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主线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实践,而不同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制度结构转型的阶段性与政党治理体系的特征性,这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构建的基本情境。这一情境包含三种塑造维度:其一,在个体层面是对民生领域具体生活条件的认知和诉求;其二,在社会层面是对公共领域群体交往关系的判断和寻求;其三,在国家层面是对制度领域社会体系构造的理解和追求。中国社会秩序的平衡稳定以及中国人对"自我"价值的定位是深刻影响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关键,需要通过制度体系完善、党的能力建设、群体心态塑造来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文明特色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五个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为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强国是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文明强国意味着思想影响力引领世界、理论创新深刻改变人类发展,意味着文化繁荣发展,高质量文化供给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人们的文明素质高度发达,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对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报告不仅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且揭示了这一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不仅勾勒一幅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美好生活图景,还科学谋划了实现美好生活的时间表、着力点和试金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昭示着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因此,何谓"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基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现实情况,思考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八大和十一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这一表述一直沿用至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不断丰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应将其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提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新的时代特征,明确了中国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表明人民需求的范围在扩展、水平在上升,对国家治理的要求也在提高。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解决这一矛盾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以人民为中心”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价值原则,要求精准把握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必须立足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8.
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从价值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体维度看,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方法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汇聚民智民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共识、力量、智慧和人心,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从价值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体维度看,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方法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汇聚民智民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共识、力量、智慧和人心,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从价值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体维度看,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方法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汇聚民智民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共识、力量、智慧和人心,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主义运动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容和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人民夺取政权;在建设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改革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多元化发展诉求;在新时代,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提高国家"硬"和"软"的实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在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达成了社会主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丽交通盘活"美丽经济",创造幸福生活,中国交通多"路"齐发,使得人流、物流、信息流走向大循环,中国经济全面开启新引擎。村村通,开启美好生活新路径"截至2016年底,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95.98万公里,通达99.99%的乡镇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立场的继承与发展,又是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始终践行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理论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永远代表并最终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个体差异性、发展阶段性、供给约束性和收入约束性等特征。重新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科技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等,有利于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是指: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社会范围内消除绝对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裕和劳动者个性的全面发展。共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指经济和政治,也包括文化。这种新文化必然是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的反映,又给予经济、政治以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他是我国的民族形式与社会主义内容相结合的文化,故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表现伟大时代的生活与风貌,揭示现实社会关系(包括民族关系)的本质与历史发展趋势,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我国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服务。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人正是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改革社会和文化的旧形式 ,创造生产新形式 ,以推进社会文化的历史变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也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要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 ,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文显 《21世纪》2013,(3):12-14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论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新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这一科学论断产生的依据、科学内涵以及重大意义,对正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美好生活需要已成为人民生活发展的现实追求.这一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把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到了社会发展目标的高度,还彰显了社会发展向"以人为本"的回归."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深切渴望,还是人类勤勉探求的生活理想;"美好生活需要"是"个体异质性与社会共享性的统一",是社会发展向"以人为本"的回归.就它的现实特性而言,其具有较高的层次性、主体差异性和历史阶段性.然而,欲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与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一方面应当注重对人们心理内部需求的引导;另一方面,还应依赖外部要素的"衡"向供给与以"公正"为核心的价值引导与实践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