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人口机械变动人口机械变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也叫人口迁移。依据迁移时间的长短可以划分为短期人口迁移、长期人口迁移乃至永久性的人口迁移;从空间上看,有城市内部人口迁移、城市之间人口迁移、乡村间人口迁移和城乡人口迁移;按迁移者是否越出国界可以划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依照迁移目的和动机又可以分为谋生求职型迁移、求学型迁移、家庭团聚型迁移等;另外,根据社会组织情况还可以分为有组织的迁移和自发性的迁移,等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城人口迁移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的迁移倾向远大于老年人口,我国乡-城人口迁移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流动。乡-城人口迁移会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老龄化演进产生较大影响,其影响既包括农村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也包括农村青壮年迁移人口生育率变动而产生的影响。那么,基于农村迁移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分析,则是揭示乡-城人口迁移下的农村老龄化演进机理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迁移与流动作为区域人口数量机械变动的主要原因,影响着区域人口的特征,对人口迁移与流动特征及趋势进行正确把握,有利于提高人口管理的科学性,人口决策的正确性.在分析云南省迁移与流动人口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云南省迁移与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省人口迁移与流动的机制,合理引导迁移与流动,提高云南省人口的现代化程度,加强人口管理的科学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CGSS2018年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研究流动人口社会阶层变动。经济状况与社会阶层变动正相关,迁移特征对社会阶层变动存在差异影响;流动人口阶层变动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社会阶层变动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正相关;高学历城镇户籍的女性更容易通过空间迁移实现社会阶层的跃迁。建议建设开放型城市社会体系,推动城市社会阶层合理流动,培养公民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系统梳理人口迁移规模、人口迁移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规律。采用耦合模型测算1992—2012年我国大陆31省相关变量的耦合度,实证检验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机制,考察人口迁移模式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推动了区域发展格局的转变,人口跨区域流动从过去大规模向东部地区迁移转为向多个增长极迁移;同时,受到人口承载压力的影响,东部地区偏向迁至省内的趋势有所逆转,人口向省外迁移的迹象加强,但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对东部迁出人口的吸引力仍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与东部人口偏好区域内迁移的现象并存,表面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割,实质则体现了在各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及区域间产业转移背景下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和有序迁移。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加入WTO后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地区层面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促进了地区的外来人口流入,且主要是基于工作原因而迁移;第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所带来的影响存在地区分配效应,对省际迁移的影响大于省内迁移;第三,机制检验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通过促进就业增长和提高工资推动了区域人口迁移;第四,在拓展分析部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提高了城市生产率,人口流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我国城镇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现状如何?大城市流动人口有何社会经济特征?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迁移和流动人口的收入转向何方?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一、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分类人口的地域流动,可以分为永久性的人口迁移(Permanent Migration)和暂时性人口流动(Temporary movement)两种类型。在本文中往往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只是在某些场合,“流动人口”着眼点在于未改变户口的暂时性流动人口,而“迁移人口”则着眼于改变了户口的永久性迁移人口。目前,我国的暂时性人口流动已成为人口地域流动的主体,对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我国城镇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现状如何?大城市流动人口有何社会经济特征?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迁移和流动人口的收入转向何方?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
从广西第五次人口普查看人口迁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10%数据带汇总的结果,认为广西人口迁移呈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迁出人口远大于迁入人口。在迁移人口中,以劳动适龄人口为主,女性人口占多数,以初中文化程度最多,迁移者大多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副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务工经商是促成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动因。人口迁移是广西农村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和经济增长点,加快了广西城市化进程。但人口迁移产生了人口分布失衡、人才流失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人才流动政策等措施,促进广西人口迁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0.
梳理历史的脉络,人口在区域和城乡间的流动,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变革,既是改革进程和工业发展史,也是社会变迁的见证,理解人口迁移的内在需求和迁移规律,对于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与经济的联动发展意义重大.传统观点认为城市化初期收入差距扩大,随着城市化发展收入差距会缩小.文章运用197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迁移进行流量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是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和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导致了人口在城乡区域间的单向流动,即贫困地区流向富裕地区,农村流向城市,但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人口迁移增速趋缓,呈倒U型关系,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将影响城市化进程.从区域看,中西部城乡收入差距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显著,而东部地区并不显著,这与中国人口迁移主要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的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人口迁移空间选择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自由流动并聚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经常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人口迁移的空间选择聚集这种现象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经济学可以解释的经济关系和逻辑.从迁移者自身来看,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存量是影响其迁移决策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不仅决定着迁移者迁移过程的空间成本,而且决定其迁移后的预期收益.人力资本积累与流入地工作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流动的方向,社会资本存量决定了其集聚的程度.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资本依赖度在迁移者流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低人力资本积累的人对社会资本的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人口迁移与人口城市化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陕西省人口迁移和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通过系统的仿真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加大会引起农村向城市大量的人口迁移,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科技水平对城乡人口迁移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时,会引起城乡人口迁移规模的减小,对人口城市化水平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降低劳动生产率只能在短期内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长期来看,并不能提高城市化水平;当对农村土地的占有采取严格控制时,对人口迁移具有一定的阻止作用;当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时,城乡之间的迁移人口会有所增加,而人口城市化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村代际流动背景,从理论角度分析农村子代人口流动对父辈土地流转影响的作用机理;借助2015年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两部分模型(Two Part Model):Probit模型探究子代人口流动能否推动父辈土地流转行为发生,Tobit模型分析其对土地流转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子女受教育水平、非农户口、流入城市等级和收入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其父辈土地流转;并通过分组回归发现,农村代际流动对父辈年龄差异群体、子女数量以及居住养老方式差异群体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为此,应当根据农村地区差异和实际发展水平,加强教育建设,推动社会公平,阻断社会阶层固化与贫穷代际传递,增强代际流动性,进而推动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4.
收入流动反映长期收入差距变迁,代际收入流动更是关乎普通民众阶层跃迁,这是关系经济长期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以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和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为基础,研究市场化进程对于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期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流动性一直在下降,根据不同指标,下降幅度约14%~21%;截面数据研究表明,全国层面的代际收入弹性为0.66~0.69,流动性较低,子代收入水平与父代收入水平高度相关。(2)市场化程度对代际收入流动有显著影响,代际流动性的区域差异非常大,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越强,阶层固化现象越弱。(3)机制讨论初步表明,市场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活跃市场主体增加就业流动性等渠道提高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对于全面理解我国跨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社会阶层流动等重要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政策历经多次演变,与其相对应的是中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性质、速度、方向、规模也呈现出阶段性动态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体现在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向农村的迁移,但此后转变为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政策则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从严格限制流动到逐渐放开流动;从对进城人口进行管制到进行引导,最终转变为兼顾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这些政策变迁的内涵体现了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也体现了中国社会流动体系不断开放和完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通称之为人口发展变化的三大过程。出生和死亡是人口的自然变化,迁移是人口的社会变动。迁移具体指的是人们为了改变永久性定居地,越过一定地域界线的移动。人口迁移受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迁移的后果又对社会发展和人口自身以广泛影响。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给自足的农民附着于土地,人口迁移较少。灾荒、战争和其他的社会动乱引起人口流离失所,封建皇朝为拓边防卫等政治、军事的需要,招募军卒屯垦戍边。而民间虽因有商旅往来、婚姻嫁娶等经济和社会的原因进行过人口迁移,但频次不多,间距较短。当时,人们生活的社区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7.
迁移人口与非迁移人口特征上的差别被称为人口迁移的选择性。人口迁移选择性研究是人口迁移理论的基础 ,也是分析和探讨人口迁移的各种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内容。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可通过计算人口迁移选择性系数加以反映和度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乡村地区逐渐变为城镇地区,这种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近年来,太原市发展迅速,人口大量流动,仅以小店区为例,迁移人口与城镇化的乡村与日俱增。受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不同地方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发展程度与模式不尽相同,而总趋势却一致。同时,农村人口迁移对村民收入结构、消费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人口流动已成为当代重要的人口经济活动,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人口城乡之间的迁移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更是深远.为此以陕西省为例,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陕西省人口流动的机制与规律,探讨人口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由此得出了适度规模的人口流动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家庭化迁移日益成为我国乡城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但家庭团聚能否促进社会融入尚不明晰。基于2014年8个城市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针对核心家庭三种迁移模式——单人迁移、夫妻迁移和家庭迁移,从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习得和心理认同四个维度,对比三种类型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不同维度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并运用倾向值匹配法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研究表明,夫妻迁移者社会融入水平最低,家庭迁移者最高。社会融入各维度不均衡,经济融入和社会适应较滞后。家庭化迁移对除社会适应外各维度社会融入起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和流动经历对社会融入各维度起促进作用,城市类型的影响则较为复杂。鉴于家庭团聚能促进个体的社会融入,地方政府应为乡城流动家庭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建立家庭友好型社区,促进流动家庭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