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戴慧英  田建良 《兰州学刊》2007,(12):191-192
清代中叶,当乾嘉考据学派的飓风席卷中华大地时,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的甘肃也出现了两名著名全国的学者,这就是甘肃的"二澍",即邢澍和张澍.张澍不仅在金石学、文献学、方志学、西夏学等方面多有建树,而且是一代藏书大家.张澍的学术成就,不仅得到钱大昕、洪亮吉、孙星衍等学术大师的肯定,且为当今学术界认同,但其藏书事迹鲜为人知,在中国古代藏书史中也难寻觅.文章通过对张澍藏书事略的考述及藏书文化背景的分析,还其在中国藏书史上的应有地位,并以此展现甘肃文化之盛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代以来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统.“民间”是相对于“官方”而言,“民间藏书”换句话说就是指“私家藏书”.岳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民间藏书有突出的成就和影响,清代方功惠是典型代表.岳阳当代民间藏书风气很盛,何光岳、邹光忠是其中的突出者.南湖藏书楼是我和我夫人朱平珍的私家藏书楼,因为建在岳阳市的著名风景区南湖畔而取此楼名.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化是文化中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它比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更加抽象、深沉、具有穿透力。湖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精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凝炼了千百年来湖州先民在生产生活中累积而成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研究湖州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旨在为湖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特别是在长三角杭湖宁城市带中率先崛起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书院藏书是中国古代三大藏书系统之一.与另两大藏书系统相比,书院藏书无论是从收藏图书的来源、规模和特色而言,还是从藏书管理体系及服务原则而论,在中国文化史、藏书史以及图书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有效借鉴书院藏书的优势特长,重视藏书建设和图书管理,扩大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深化为读者服务,必将推动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私家藏书文化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汉时期,私家藏书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私家藏书文化。统治阶级对藏书事业的重视、社会经济的繁荣、文教事业的兴盛,以及图书市场的形成,是秦汉时期私家藏书文化赖以存在的根基。图书收藏群体的多元化,藏书家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较为明确的藏书致用目的,构成了当时私家藏书文化的三大主要特征。秦汉时期私家藏书文化不仅在保存文献、推动学术繁荣的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而且还对当时的社会习俗及后世的藏书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庐陵文化的渊源、特点与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陵文化也即现在吉安地区的古代文化。其特点是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兼收并容的文化群体、群星灿烂的文化氛围、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文章节义的地域特色。另外,庐陵文化的历史地位也非同一般,其在青铜、陶瓷、科技、文学等方面的贡献,更是饮誉全国。  相似文献   

7.
明代宗室藏书文化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室藏书在明代藏书体系中是一个独特、完整的文化现象。有明一代,几乎所有的宗室藩府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藏书活动,图书总体藏量颇具规模。宗室们由藏书到刻书再到著书,不仅系统完备,而且特点突出:宗室藏书分布的地域广阔,所藏书目种类众多且保存了大量的优秀"禁书",刻书事业持续时间长久,创作和著述艺术价值高、实用价值大。之所以能够开创如此的文化盛事,在于明代整体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宗室特殊的政治生态,优厚的经济待遇及良好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薛玉坤 《兰州学刊》2007,(11):186-188
文章以区域文化的视角探讨湖州地域文化对宋词创作的影响。追述湖州文人酬唱的传统,指出宋代湖州繁荣的词坛风会实由此而来;并重点拈出"浮家泛宅"和"渔父"这两个湖州最重要的地域文化符号,阐明宋代隐逸词表现策略的构成来源。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探讨私家藏书与北朝学术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公共图书因战乱等原因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私家藏书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而藏书之地也成为学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互动的场所;对私家所藏典籍的研读也直接导致有关学术著作的产生。而且,私家藏书对公共图书的恢复和整理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大禹传说自产生以来,历朝文献广泛记载其事迹、民间广泛流传其传说,全国各地禹陵、禹穴等相关遗存星罗棋布,大禹传说在时间和空间上广为流布,其程度超越了任何一位上古历史人物。由于诸多原因,至今关于大禹仍然存在诸多迷雾,正因如此,历史上也存在诸多质疑大禹传说及其地位的声音,尤以20世纪初以来的"疑古"派影响最为重大。本文正是从此角度切入,探讨大禹传说及其文化地位的确立与经受的考验,认为,历史上对大禹传说及其文化地位的质疑实际上也是对大禹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大禹传说异彩纷呈的根本魅力就在于大禹传说尤其是治水传说一直代表着中国农耕文明这一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