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各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地域,接受不同的传统文化和教育,因而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生活习惯及意识形态等诸方面都有差异,发生交际冲突的情况也在所难免。为此,本文就跨文化交际理论发展的背景、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发生的冲突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应对手段和策略,为更广泛、深入地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种形式。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日益受到语言学者的重视。在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引入这一概念能够不断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正确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人与人的交流,可以全面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效率与质量,消除文化交流时的误解与冲突。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普遍。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失败、受挫或产生误解,甚至造成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消除文化冲突,应该大力加强对交流对象国文化的理解,以尽量避免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解、冲突或其他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两种文化礼貌原则的差异,以及礼貌原则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日常运用,以便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从而营造和睦和友好的跨文化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文化定型与归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型与归因的作用,指出它们对成功交际的干扰作用,同时作为认识的过程,文化定型和归因又是不可缺少的.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悖论.本文最后提出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时间语言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时间取向和文化时间观。这种差异势必在人类交际中引起磨擦和冲突。对于不同的心理时间取向和文化时间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语言,以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增强其交际活动的有效性,提高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英文词汇的文化意蕴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指示意义与内涵意义着手探讨中西文化对两种语言中一些词汇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旅游服务接触的本质和核心是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互动.通过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的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概念来对比分析和探讨中西方旅游服务接触冲突的本质和内涵,可以看出跨文化旅游服务接触中的摩擦与冲突多是缘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趋同并不足以完全消除这一冲突.中西方旅游服务者和旅游双方都应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并自觉进行文化移情,尽量避免异质文化的冲撞和隔阂.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加快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趋向又呼唤着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提高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需要厘清跨文化交际失败与跨文化交际失误之别,并从语言、文化、语境等维度对跨文化交际失误进行交际者语用归因,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有效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言禁忌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有文化内涵的一部分。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禁忌的运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旨在减少乃至尽可能消除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因缺乏对禁忌语相关知识的了解而造成的交际障碍,从而使交际双方减少误解,确保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定义、种类、作用 ,阐述了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供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加以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归因的研究源于美国心理学Weiner(1972)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而在80年代修正的归因理论.它是解释学习动机最有系统的理论,也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归因倾向.  相似文献   

13.
文化视野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随着国际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归化”与“异化”是缓和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也是处理跨文化交际的两种不同手段。译文归化能打破原文形式上的禁锢,是对原文的一种“再创造”;译文异化忠于原作,保存异域情趣,拓宽读者视野,是文化融合交流的需要。一、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影响1.翻译与跨文化翻译。讨论如何翻译之前,我们首先最好了解翻译和跨文化…  相似文献   

14.
从比较分析中西方文化遗产入手 ,用崭新的视角讨论人际交流规则中的礼貌原则——面子及面子功夫 ,进一步阐明由其引起的冲突的解决模式 ,从而建立一个理论框架 ,使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得以有效的进行。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魏金梅 《东岳论丛》2007,28(4):197-198
文化迁移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模式有文化信息的减损、信息的增值和信息的误解。汉英文化交际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方面的迁移主要表现在不适当的社会应酬语、不可接受的文化规约和习俗、不同价值体系的误解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主流文化对比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社会结构、价值观念诸方面,包括语言体系方面存在差异,异质文化的冲突以及文化心理的碰撞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会对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带来许多障碍。本论文通过中美主流文化的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文化存在的明显差异,提出要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教育,这对消除交际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略  蒲志鸿 《学术研究》2008,(2):143-145
本文通过对误解案例的分析,探讨跨文化交际误解的主要起因、特征以及误解与交际主体、隐含义等要素的关系.误会的成因可能是语言能力问题、推理能力问题或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我们着重指出:对于言语行为的潜在含义、交际对象的意图的正确理解是有效交流的关键,涉及文化的无意识隐含义的差异构成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成为误会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英语专业,文科和理工科本科生在跨文化交际愿意度的差异,试图找出英语学习情感因素(如兴趣、内部动机)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意愿度——这一跨文化交际特征。本研究为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教学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力求进一步完善跨文化交际理论。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目前,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推广,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于以往的那种简单的语言沟通、互通有无的特点:一是它的重要性、必要性日显突出;二是它的普遍性、渗透性更加明显.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极具活力的新兴学科,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跨文化交流也正在从一种不自觉的人类行为转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但是由于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度较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模式千差万别,往往导致交际双方产生心理对抗,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和误区,使交际失败.研究跨文化交际的误区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增加跨文化交际的自觉性,消除跨文化交际的矛盾,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当前,跨文化交际中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学滥觞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跨文化交际理论经过60-70年代局部、零散的研究以及80-90年代的拓展与整合,现已具备较高的系统性,出现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经典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首先针对的是最为根本、尖锐的文化差异问题,然后延伸到调整、能力、价值、身份与意义等方面。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范式一直主导着跨文化交际研究。最近,学者们开始对欧洲范式的偏见与缺憾进行反思,提出非洲中心观与亚洲中心观,范式问题已经被提上研究议程。本文以跨文化交际学核心议题的形成、扩展、深化和整合为线索,全面检视该学科理论研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的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