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订本《辞源》第一册181页“伏历”条,书证之二云:“《宋书·乐志·三·魏武帝(曹操)〈步出夏门行〉诗‘骥老伏枥,志在千里。’一作‘老骥。”按:书证引文为曹操名作佳句,壮怀激烈,颇见雄心。诗句已演为定型成语,为历代人们述志、评人时所乐用,且每及此语,亦必想见当年曹操之雄才大略,奋斗不息之伟烈。唯词只作“老骥”,而非“骥老”。《晋书·卷九八·王敦传》:“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至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于卷五四收载此诗亦作“老骥”。1979年11月中华书局版《曹操集译注》即据前二书而作“老骥”。至于  相似文献   

2.
修订本《辞源》二册1256页“拾人涕唾”条,释义并举书证后,又云:“也作‘拾人唾涕’、‘拾人唾余’、‘拾人牙慧’”然后只举了“拾人唾涕”书证,其余两项未举书证。按:“拾人牙慧”为今日常用成语,其使用频率远超过其余三式,宜另立条目,单独释义,并列举书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曰:‘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殷中军名浩,东晋人;韩康伯,浩甥;牙后:言外;慧:聪敏;听人议论或读人文章而后变得聪明;今多以拾人牙慧喻抄袭他人文章或改头换面套用他人言论。后人亦多用之。清·袁枚《小仓山房集·寄齐方伯书》:“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如此看来,书证及特定含义俱在,今人仍常用之,《辞源》修订本理应收载,并另立条目,便于检索。  相似文献   

3.
修订本《辞源》二册1149页“想当然”条,书证之二云:宋·苏轼作《试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尧臣问出何书,轼答曰:‘想当然耳’。”见宋·龚颐正《芥隐笔记·杀之三宥之三》。按:修订者不仅误施标点,致使语义不可解,且又误标题目致文题不通。原来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举进士及第的论文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其弟苏辙为同科进士,故亦有同题论文,两文皆为名篇。看来《辞源》修订者不明苏文题义,  相似文献   

4.
语词札记     
语词札记王宣武〔哀恳〕《汉语大词典》①列“悲伤恳切”一个义项。按:“哀恳”尚有“犹哀求”一义。宋洪迈《夷坚支甲·吕使君宅》②:“(吕令人)招贺入小阁,峻词责之。贺拜而谢过,哀恳三夕(吕本作‘四’)乃释。”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袁痴》③“先生俟(乡人)...  相似文献   

5.
“悬殊”一词中,“悬”的意思是“(距离)远”、“(差别)大”,“殊”的意思是“不同”、“差异”。《现代汉语词典》释“悬殊”为“相差很远”,《辞源》释为“差别很大”,《辞海》释为“相差极大”。除了措辞上的变化外,三部权威工具书的释义可以说是相同的。根据这样的释义,“悬殊”的义项由3个义素(这里指对语义进行切分后的构成部分,义项与义素的关系相当于词语和语素的关系)组成:相差(或差别、差距之类) 很(或极、过分之类) 大(或远之类)。然而笔者经常看到“相差悬殊”、“差异悬殊”和“悬殊很大”、“过于悬殊”之类的表达,有时在同一…  相似文献   

6.
修订本《辞源》二册1303页“摩厉以须”条,正体注释之后云:“也作‘磨砺以须’。唐·白居易《长庆集·六十·因继集重序》:‘更拣好者寄来,盖示余勇,磨砺以须我耳。’”按:书证引文割裂,斩头去尾,且标点有误,致使语义不明。就上列引文,看不出主动、被动关系,究竟是谁责令谁更拣何物好者寄来,何人示其余勇可贾,何以‘磨砺以须我耳’之意。兹录原文:“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  相似文献   

7.
修订本《辞源》等四册3022页“载酒问字”条注释云: “《汉书·八七下·扬雄传·赞》:‘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后世传为博学高名的典故。”按:此条注释欠妥有二: 一,书证引文颠倒史传人物行状事迹,以牵强符合成语“载滔问字”之次第,而不符合史传原貌。考《汉书》原文,“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事在前,而所谓“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事在后,当依史传原文次第引证为好。引两处书证之后,宜加说明:“后人合二事为一语,作‘载酒问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王凤贤(3.8)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之路·4·············……王风贤(4.5)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之路、··············……王凤贤(弓.弓)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王学启等(5.9)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公有制企业 ““‘’‘’“’·‘”“”·“”‘’‘’‘’二’“二‘··……王建中等(5.15)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导向与目标···4,·……杨建华(1.22)新时期浙江人才开发的战略与对策···……丁坚(1.27) 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9.
庆贺《浙江学刊》盆刊十周年 ‘姜亮夫罗尔纲徐规杨向奎 冯契张立文徐朔方陈桥异 播富思陈俊民黄宣民朱家良······一(6·4) 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专辑 哈佛大学所截良褚黑陶上的符号试释 …‘”,“·…’··‘4·····,····……(香港)饶宗颐(6011) 台湾台东卑南遗址的发掘与相关间题 ““””’‘”‘”“”‘”””··········……(台)宋文燕(6·12) 关于百越族分布领域的浅见……(日)刘茂源(6.13) 关于日本弥生文化的山城与越文化的关系 ·’“‘’“·“·…‘··········,·····……(日)森浩一(6…  相似文献   

10.
新编《辞海》下册4290页“刮地皮”条,举书证为:《新唐书·程晔传》:“[李固烈]请还衡州,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按:此条书证谬误有三:一是拼“日华”二字为一字“晔”,造成人名误称,引起篇目之误,《新唐书·卷二一三》作《程日华传》;二是引文首句方括号,只应施于“李”字,“固烈”之名为原文所有,不当括入;三是地名本作“恒州”,引  相似文献   

11.
修订本《辞源》第四册若干词语释义不确,兹举数端,陈其鄙见,以为商兑。 荆棘(2645)计收三个义项:一、丛生有刺的灌木。二、喻纷乱。三、比喻心计。 按:荆棘乃丛生有刺之灌木,以能刺伤行人,而为路途之障碍,故于诗文中常常借喻“艰难、险阻、障碍”之义。成语“披荆斩棘”便是。因此,事情难于处置则称“棘手”。且由荆棘可刺伤行人而引申之比喻义则是:“不相友善之心,歹毒心计。”要之,此条释文似当增收义项:“借喻艰难、险阻、障碍。”且修改“比喻心计”为:“借喻不相友善之心,歹毒心计。” 落汤螃蟹(2677)释文云:比喻手忙脚乱。 按;“汤”…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有人爱取“句践”为名。例如: 《孟子·尽心》有宋句践。朱熹《集注》: “宋姓,句践名。”《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有鲁句践。司马贞《索隐》:“鲁姓,句践名也。”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春秋末年的沼吴成霸业的越王句践(《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句践这个名字中的“句”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值得探讨的。《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集解》引颜师古之说云:“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于越’耳。”准此,则句吴之“句”,犹阿Q之“阿”了。句践之“句”,意义约与此相若。践,《集韵》音贱;《广韵》释以“蹋(踏)践”。《礼记·疏》云:“践,蹋也。”《释名》:“践,残也,使残坏也”又,《尚书·序》:“(周)成王东伐准夷,遂践奄。”《释文》:“践,藉也。”反正,践之恶义甚夥,而嘉义则较少。践,音贱,可通“贱”。《玉篇》释“贱”曰:“卑下也,不贵也。”卑下不一定就是坏事,  相似文献   

13.
书卷误称     
修订本《辞源》二册1240页“拈花微笑”条,概述语源书证云:“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见《五灯会元·卷一·边叶佛》。”按:此书证概述谬误有二:一是篇名误称,考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文在《释迦牟  相似文献   

14.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修订本)第498页说:“说文:‘颈,头茎也’;广韵清韵:‘颈在前,项在后’。可见‘颈’字在最初大约是指脖子的前百的部分。‘颈’字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 ‘颈’字普遍用来表示脖子的意义是在汉代以后。” 我认为,《广韵》对于“颈”字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社会》1988,(4)
《文化:中国与世界》(第一辑)发表了青年哲学家甘阳的文章:《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其中论述了“传统”这概念。文章说:“以往的通常看法实际上多半把‘传统’与‘过去’等同了起来。……这就是说,‘传统’只不过是‘过去已经存在的东西’——过去的人,过去的事……以至过去的一切”。文章接着说,“这种把‘传统’看成是‘过去’的观  相似文献   

16.
<正> 古汉语的词尾研究是很薄弱的一环。薄弱的主要方面就是词尾的全貌或数量不清。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年)“词尾”一节仅言“文言里却有明显的形容词词尾,就是‘然’、‘焉’、‘乎’、‘尔’‘如’等字”,未及其他。王力先生《中国语法理论》(1943年)主要论近代汉语,上册第三章第二十节“记号”,实际是分析词头词尾的,所言词尾有“儿”、“么”、“子”、“们”、“头”、“了”、“着”。王先生1980年出版的《汉语史稿》在古汉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宗寒(卜弓)关于人权的若干理论问题··········,····……杜钢建(工.9)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三个问题 ‘”“‘’‘””’“’二““‘······················……管敏政(1.工弓)对新闻工作性质的再认识········,··】,,·郑祖武(1·19)邓小平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马齐彬等(2·5)浙江省社会科学界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第一册中有关唐甄的论述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此试辨之。第230页云:“由于他在城市中经营商业,因此重视工商,强调‘农安于田,贾安于市’、‘农贾乐业,衣食滋植’,把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末业’的商贾,提高到与农业并重的地位,他自己也拒绝友人要他抛弃商贾贱业的劝告,宁可‘伏于户牖,食于贱业’,自称‘吕尚买饮于孟津,唐甄为牙于吴市,其义一也’。”此段以唐甄的行动证明他的工商皆本的思想。究之《食难》篇,实则大非。唐甄并未辩驳“民之为  相似文献   

19.
猴王三赞     
羊城晚报近我《穿越猴界》一文,读来兴味莫名。《穿越猴界》不仅把“现年68岁的老匡,…··只需在太行山上把哨子吹上几声,便能调遣群猴到身边‘听命”’的驯猴耍猴的本领叙述得引人入胜,而且把猴王的“为王行事”摹写得令人一咏三赞。“猴子多到一两百只时,就会分群,每群猴中都有‘猴王”’。猴王是公开、公平、公正竞争,通过“你撕我咬”——虽说野蛮了点儿,但猴是育类,当然不能与人类“台上握手,台下踢脚”,“满脸堆笑,一肚子坏水”式的文明竞争同日而语——“凭实力拼搏产生的”。而且,“猴王不搞‘终身制’,每四年‘换一…  相似文献   

20.
修订本《辞源》一册第509页“哀毁骨立”条,注释云: “因亲丧悲哀而瘦损异常,如仅以骨支拄身体。晋王戎和峤同遭亲丧,司马炎(武帝)对刘毅说:‘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见《世说新语·德行》。”按:此注释失误有二,可商者一。请分项述之。 1、书证并非语源。《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虽与《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444)同为南朝宋人,但《世说新语》所述乃晋人事,故居后。《后汉书·韦彪传》:“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此为语源,而《世说新语》为定型化。书证当先引《后汉书》,后引《世说新语》为当。 2、概述《世说新语》书证,并非“晋武帝对刘毅说”,恰相反,乃是刘毅(字仲雄)回答晋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