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生命线.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传播、发挥教育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要防止过于强调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而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又要避免因缺少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这需要从三点着力:形成互联网跨界创新思维理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关注互联网受众主体能动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价值;打造互联网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从而实现“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章龙  卢彪 《江海学刊》2012,(2):223-229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传统的价值教育是以教育对象的可塑性为基础,往往采取"灌输"的教育模式,是教育主体性的展示,它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精神和灵魂的交流活动,不仅要有主体性,而且更应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互识"与"共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主体性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教育是对主体性教育的丰富和完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实现的有效路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强调在"人的实在"中交往、在"以人为本"中对话,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主体间性中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思想价值层面的反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我们党历来重视价值观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当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立足现阶段实践发展的要求.具体实施路径包括:注重内涵建设,形成思想共识;突出重点主体,实施分层教育;调动多种手段,营造强势舆论;抓好建章立制,强化激励约束.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传统德育的主客范式和后现代主体际范式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理论缺陷,以致德育实践中存在严重错位与人性的失落.民办高校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其德育理论与实践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传统德育范式的扬弃,以交往实践理论为基础,从传统德育范式的成因、交往实践范式的必然和安排三个层面,来寻求民办高校德育交往实践范式新安排.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216-2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人民群众实践的价值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它包含了主体与客体、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和中国特色与世界文明的逻辑统一,对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提升主体自觉性,夯实民族精神基础和打造新型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围绕主题从四方面展开了论述:一是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并从教育目标凸显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实践性、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整体性、教育主体角色的多重性和重要性、教育受众的多广性和差异性四方面论述了它的特征;二是从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图谋、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国梦和青年成长成才三方面的需要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三是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坚持的一元主导与差异分层、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正面引领与渐进渗透、尊重主体性与教育三贴近、现代化与通俗化等五个原则;四是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教育方式、整合新旧载体、营造先进文化氛围、完善保障机制四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日常生活视角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明确的现实诉求?从学理层面分析,马恩的日常生活理论,奠定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现实角度审视,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认知问题和高校价值观教育问题,构成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诉求?围绕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路向,从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目标?内容和机制上着手,探索建构一套从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教育体系,即完善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教育目标?深化吸收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符合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教育形式和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8.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课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这项任务和课题的必然选择.基于一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价值和利益矛盾尖锐、核心价值观难以在社区成员中形成稳固的情感认同、忽视"网络社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现实分析.提出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理论、情感、道德、实践等方面着手,做好核心价值观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工作.  相似文献   

9.
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集体主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结构中,集体主体实际上起着联结最高国家或社会主体与微观个体主体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集体主体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发生了性质、功能和价值定位的变化,成为导致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传统集体主体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转移到了政府主体身上.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重视集体主体的时代变化及其特点,通过现实的价值关系引导和制度安排,充分发挥政府主体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培育实践模式中,服务跟进视域中的主体性原则厘清了培育的价值主体、价值次序与价值目标,管理跟进视域中的整体性原则梳理了培育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活动跟进视域中的及时性原则分析了培育和践行的活动系统,教育跟进视域中的有效性原则论述了教育主体、对象、方法以及结果的有效性,把握好这四项原则不仅能更准确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培育实践模式,也为其体系化建设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亮 《南方论刊》2015,(3):76-77
高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外化的实践行动,高校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及辅导员老师、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舆论、社会实践等途径不断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不明确、方法途径单一化、理论表达方式不够凝练和受教育者群体素质普遍偏低、党员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的失职失责造成的不良示范效应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推动面临的主要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时期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推动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统一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条晰理清地阐释了青年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历史价值,指明了青年的发展和教育方向,对当代青年教育具有显而易见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当代青年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引,重视青年价值,肯定当代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升当代青年的综合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力;构建良好实践平台,为当代青年创造丰富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5.
张春芳 《东南学术》2011,(2):117-1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确立社会价值目标形成一体化的行动指南,是一场最先进的革命思想在醇朴的乡土社会进行广泛的思想和实践动员,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意义。由于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的途径缺乏有效载体,政治社会化能力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必须依据转型时期农村的客观需求,坚持教育为先导,辅助政治社会化网络媒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以利益为原则、政府为主导寻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存在论视域看哈贝马斯哲学范式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状况印证了意识哲学范式遭遇了困境,寻求摆脱困境的路径是当代西方哲学家研究的根本方向.哈贝马斯认为,无论是黑格尔、马克思的包容性理性模式还是海德格尔、德里达、福柯的排斥性理性模式,对于主体性的批判都是主体的自反性批判,因而无法摆脱意识哲学的困境.哈贝马斯提出从意识哲学范式到交往范式的转向.在他看来,交往范式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以语言为本质的行为范式.在这一范式下,语言参与者的立场使主体与自身的关系成为互为对象的主体间关系,从而打破了内在性意识的垄断.从存在论视域看,交往范式虽然从语言角度切入关系原则,以交往理性超越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却由于主体间性的非真实性与交往理性的先验性而无法真正摆脱哲学与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危机的核心是理性和主体的危机,走出现代性危机必须重思理性和重建主体。在主体重建的理论尝试中,哈贝马斯以交往范式重构理性,伽达默尔以理解的历史性原则限定理性,泰勒以超越的善联结理性。三者共同揭示了理性在主体重建中所需的交往、历史和超越维度。同时,主体重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成为了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认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其根据主要是:一、交往实践观成为当代哲学主导范式,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逻辑;二、随着世界哲学主导性思维方式由“主体—客体”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三极关系结构的转换,唯有交往实践观才能科学解答主体际难题;三、交往实践观融会中国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9.
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进程中,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形势,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作用,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注重实践养成,形成制度保障,营造社会氛围,努力促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政治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人生价值观、公民意识、民族认同意识几方面总结论述民族地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其特点,并从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设价值观教育新阵地、积极参加实践,巩固价值观念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