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中国对实用主义的认识还是从约翰.杜威开始的。然而,威廉.詹姆士的作用不能低估。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启示是:必须注重教师和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学应是教师"哲学思考的方法",而学生应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过程;必须强调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气质",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气质"冲突和协调的过程;必须认识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经验的不断积累,但又需要承认教授间接知识具有与直接经验同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实用主义的真正奠基人和代表人物的詹姆士,其实用主义哲学不过是美国民族性格的理性反映。詹姆士实用主义以其气质哲学、效用哲学、平等哲学和权宜哲学的特点,反映着美国民族崇尚具体、实际的天性。詹姆士实用主义特点与美国民族性格的巧妙结合,为哲学探索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批判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他的实用主义学说。这一学说主张哲学应立足社会,面向现实,研究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社威实用主义的主要含义有三:一是强调科学方法对研究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二是重视行动和变化,拒斥绝对论;三是重视以效用原则为基础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相似文献   

4.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哲学观念,具有注重工具、讲求效果的优点。作为道德观,实用主义虽具有强调个体利益的狭隘功利主义偏弊,但同样具有注重事功、遵从理性、促人奋进的积极一面。实用主义具有价值实用主义和工具实用主义之分,在批判吸收实用主义价值思想时,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心论特征,吸收其工具实用主义的积极一面,克服价值实用主义的消极一面。  相似文献   

5.
译者主体性是指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从哲学角度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这对译学研究具有一定建构意义."理解的历史性"让我们看到了翻译活动的创造性特质,"期待视野"使译者对翻译策略有多元选择,凸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介入;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译者的主体性不是孤立的"占有性"独白,它应体现在与原作者及的语读者共存的平等对话中.  相似文献   

6.
译者主体性是指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从哲学角度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这对译学研究具有一定建构意义。“理解的历史性”让我们看到了翻译活动的创造性特质,“期待视野”使译者对翻译策略有多元选择,凸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介入;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译者的主体性不是孤立的“占有性”独白,它应体现在与原作者及的语读者共存的平等对话中。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对先验理性、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对实践理性的提倡使我们对传统翻译研究中的很多标准进行反思和质疑。其中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可使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实践理性的提倡使翻译观念能随社会、语言的变化而变化,使翻译研究奠基在交往理性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和汲纳可使译者注重翻译的社会影响,使译者在其无意识向意识的翻译过程中注重社会规范的遵从。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有助于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并使译者在翻译时通过反思与传统对话。  相似文献   

8.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真理就是有用 ,有用就是真理”不是一种简单的武断 ,而自有其一系列理论上的推演过程 ,包含着一定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本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真理的实现过程、真理的人本主义基础和真理的利、真、善、美的统一三个新视角揭示了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独创性 :①真理是证实的过程 ,通过实践效用来确定 ,反映了人和世界具体的实践关系 ;②真理具有价值性或人本主义意蕴 ;③真理是利、真、善、美多重要素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纷争主要集中在语义学、认识论和本体论三个方面的分歧。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在这三方面的互文概述,以及老实用主义与新实用主义的互文概述,表明与实在论所依据的基础主义原则不同,新实用主义秉持着与反实在论相似的背景主义原则;与老实用主义所凭依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原则相佐,新实用主义则作为分析哲学的继续和变异,注重语言和行为主义的语义语用学原则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文学摒弃新批评的批评方式,注重作品社会历史因素的研究。这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熟悉作家及作品的背景资料,应从前理解出发,应注重意识形态的作用。女性主义文学对文学性的重视启示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传达文本的语言风格。解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传统,使语言风格别具一格。译者应适应这种语言风格以便准确传译。“双性同体”理论启示译者应进入作者及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文本世界,然后再以理性的精神准确地进行翻译。互文本性理论启示译者在翻译时要将该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文本联系起来研究,进而使翻译准确传神。  相似文献   

11.
谈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后殖民理论对翻译研究进行了探讨。后殖民主义的文本理论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译出文本的世界性 ,而文本的语境规范着译者及其翻译。另外 ,译者通过对文本的批评显示其社会意义和创造性。赛义德对东方主义者的批评启示译者在翻译时不能抹平文化差异性。在西方文化面临危机 ,东方文化重新书写身份之际 ,译者应通过翻译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译者在译介西方文化时 ,应对文化产品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12.
将翻译美学理论与语句翻译实践密切结合,探究汉语“表情功能文本”语句英译的审美优化,指出译者在汉英语句翻译的译语构建中应按照“对应与代偿”的优化策略,恰当选择“形式美、音韵美、意象美”的审美优化层次及其优化类型,灵活采用“对等转换、层次转换、类型转换”的优化方法,努力实现“完全等效、功能等效、代偿等效”的审美艺术效果,最大程度地创造源语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译者主体性本质上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其实就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复杂的翻译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同时又作为社会属性的人,其翻译活动必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译者翻译的动机、翻译的选择心理和翻译的策略,以其特有的方式左右译者的翻译心理,从而产生不同的翻译结果。同时,译者自身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也对其翻译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英译名After Shock谈起,以新兴的功能目的论作为研究基础,大力提倡以AIDA原则为取向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这也就是要求译者在译文中努力实现电影片名的四种基本功能,即信息功能、表情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最后根据目的性法则,译者可以采用任何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实现中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翻译是以体验为基础的翻译,译者通过衍推品特威胁喜剧中的隐喻表达方式,试图在基本层次范畴用最经济的方式寻找原文隐喻表达的对应表达式,找到两种语言中情感隐喻的寓意对应点,从而把目标语的疾病和颜色映射到情感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使读者感到恐惧、焦虑"的审美目标,以激发中文读者的阅读想象力和阅读期盼。译者在翻译时必须研究两种语言的隐喻的源域与目标域是否对应,才能更好地译出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不仅是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家,同时也是成就卓越的翻译家,但目前他的翻译思想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探究了季羡林的翻译实践活动,总结了季羡林翻译观的五个主要方面。最后指出,季羡林的翻译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译论,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他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方法论包含三个表征:"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以此为视角,探讨作为文化符号的意象翻译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在意象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体验,在译语中构建有利于读者理解的意象;还应重视原语意象信息的突出程度,在译语中做出相应的处理;也应该侧重意象的特质意义的表现,引导译语读者对特质信息的注意。文化意象翻译应该是动态的、合理的以及协调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