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公共性是政府与大学发生关系的基本逻辑起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大学的的关系及责任应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构建高等教育的法律保障,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大学问责制度,并积极探索治理理论下政府与大学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领域.在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视域里对大学教学有着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理解与阐释.教学作为大学的原生性职能,始终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从已有的关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以及现实中大多数大学教师在教学中所秉持的理念和开展的活动来看,大学教学需要进一步强调和体现教学的整合性、学术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知识公共性是大学内生的、本属的特征,是大学发展的内在诉求;学术资本性是大学外生的时代性特征,是大学应对全球化竞争及资源压力的路径选择。二者在价值取向上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对传统大学理念的责难。本文对大学知识公共性作了宏观与微观层面的论证,并对学术资本性生成进行历史回顾与重审,在此基础上,从知识生成的视角对资本主义裹挟下的大学理念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概念在不同学科领域和话语体系中有不同的内涵。公共性作为讨论现代政府基本属性和目的追求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探讨政府在代行公民权力时,怎样最大程度地体现公民的共同意志和增进公民的共同福祉。具体地说,“政府公共性”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公平正义而行使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塑造公民的公共精神。当下全球化浪潮和公共性危机、公共性缺失凸显了政府公共性研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是现代政府的元属性,在公共行政中凝聚着服务、公正、责任、民主、开放的价值内涵.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公共性出现了衰减现象,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与合法性;政府自利、职能不清、效率偏好、公权异化和责任缺失是导致公共性衰减的根源,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障.政府公共性扩大再生产的主要路径是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弘扬公共行政精神,强化公共服务责任,完善公共治理制度,拓展社会公众参与,努力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走出中国特色的行政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6.
教学公共性是大学教师应当恪守的基本教学道德,要求大学教师不能以"学术自由"为借口在课堂上讲授违反教学公共性的"知识"。大学教学公共性具有公益性、共在性、共价值性,主要包括教师身份的公共性、教学权力的公共性和教学知识的公共性三大核心要素。大学教学非公共性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大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个人角色方面的非公共性,表现在大学教师的教学价值观、角色扮演、教学均衡性、教学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教学公共目标的实现和效益。新时代大学教师教学道德建设要针对大学教学非公共性问题,夯实大学教学公共性的价值基础、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深化大学教师的教学道德"公共性"认知,提高教学道德能力,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视野下大学与大学人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学是过去时代的遗迹,以造就人格化的知识分子为核心.而如今的知识分子大都身处学院之中,教育成了一种公共的实践.伴随现代市场化的发展,使得甘心长年坐冷板凳的专业学者的学术生活受到冲击.在公共视野下,大学及大学人是用公共性服务来回避专业化工作,还是用专业化工作来消解大学及大学人的社会关怀与公共参与?本文试图以此为背景来探究公共视野下大学及大学人是否还能够"诗意地栖居",是否还能够以富有批判的精神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去终身坚守追求真理、做社会良知和砥砺学术道德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在治理的视阈中,政府、市场和市民社会都蕴涵着一定的公共性,公共性具有特定的语境和含义.公共性是国家、市场与市民社会合作的基础及联系的纽带.同时,公共性的价值目标在国家、市场与市民社会的治理中得以实现.治理的公共性以公共利益为起点,以公共领域为场域,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治理的特定活动中,公共性产生于公共领域,同时,公共领域为公共性的实现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由此,公共性表现为系统共生、协同共治和持续共享的特质,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在理论上要优先构建和谐社会结构,而大学以其公共性位于构建和谐社会结构的上位.重建大学公共性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上位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大学由于历史原因其公共性价值存在外部和内部环境缺陷.大学要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上位结构的责任,就必须从教育体制、教育立法、内部管理体制和大学精神等方面入手重建大学公共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性是现代公民社会之公共生活的本质属性,具有开放、平等与社群的特性,通过特定共同体成员理性、自觉的交互主体性行为与结构性活动而得以存在。现代社会的“公共性危机”,集中表现为“文化公共性”理想的迷茫,是文化自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认同的危机。真正为社会所共有、共享的公共性,是多元利益主体复杂博弈的产物,是确保公众与社会之间关系维系的一种平衡。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日益呈现为市民/公民社会、市场与国家的分化情形,以社会公正为最高追求的社会公共性理念是否能够得以确立,或者已经确立的社会公共性理念究竟合理化与否等,直接影响着制度创新的理念、路径选择。对公共性的领悟与把握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氛围营造中民众心智不断健全、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重在制度建设,制度对于现代大学具有保障和促进功能。现代大学建设离不开其外部关系和内部管理的制度建设,外部关系的制度建设可对现代大学的发展空间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代大学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其他大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内部管理的制度建设可为现代大学发展提供高效的强力保障,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运行体制、学术权力保障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文章着眼于大学组织的制度设计视角,综合分析中国大学治理内外结构体系中面临的问题,在借鉴欧美大学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大学治理结构与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既需要遵从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兼顾国情现实。在理论上,如何完善大学内外部治理结构,重构大学、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宏观路径。但在实践策略上,既要逐步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推动大学章程建设,又要实现外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包括大学去行政化、政府简政放权、促进评价督导机制创新以及高校董事会制度的革新与完善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国外大学章程的法理意义和我国制定高等学校章程的现实意义,认为章程是高校自主办学和外部对高校实施影响双重作用的产物,应以制定章程为契机推动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在内容上,章程反映着高校和社会特别是和政府的关系,彰显着高校的使命要求,重点是内部治理结构。鉴于目前各高校对章程理解的不同,章程的制定可遵循先简后繁、充分协商等原则,初期允许多种选择先做起来,后期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改革成果予以规范。我国现在正进行的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可以启于并终于高等学校章程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背景下,诉讼不仅承载纠纷解决功能而且还发挥着诉讼社会治理功能。慎讼观念是我国现代社会治理理论和社会治理经验总结发展的产物,其建立能够促进诉讼发挥现有积极功能的同时争取突破藩篱,实现整体性超越。它是以传统厌讼观念的更新为前提,在正确认识现代纠纷和纠纷解决机制基础上,形成的既不厌讼又不好讼的全面理性诉讼观。慎讼观的有效形成,需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思想原则下,坚持共同协商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5.
公共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应有之义。公共性是历史的产物,它是建立在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基础上的,公共利益形成了公共性的重要前提。公权私用、行政性垄断等公共性的缺失影响以人为本的实现。坚持公共性,加强公共理念建设,以公共服务为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解决公共性和公权私用等社会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样以人为本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治理结构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大学的目标可以表述为知识创造、知识传承与服务社会,但这个目标不是自动实现的,而是需要与之 相匹配的大学治理结构,以给出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框架,约束其行为,使之与大学目标相容。大学治理包含内部 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除正式制度安排外,文化理念在大学治理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高校章程与高校治理结构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章程是现代大学治理和自治的基础,而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章程基本上处于缺位或者虚设的状态。高校法人地位不明确、行政职能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等等倾向,反映了高校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中较为普遍的行政化特征和权力本位色彩,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与构建适应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大学制度不相适应。因此,重构政府管理权力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理顺高校内部的法人治理,作为依法治校制度基础的高校章程不可或缺。"章程之治"之下,我国高校行政化的痼疾或可改观。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教育秩序的矛盾,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在教育的现代转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解答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是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但由于文化有其特殊的公共性,因而也是解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教育秩序问题的一条重要理路。在现代教育制度的架构下,通过帮助人们获得公共价值观、起码共识和基本共同感,文化构成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社会共治失灵及其交互导致的食品安全治理失灵,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系统失灵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基于食品安全"监管困局"及其形成机制,定义社会系统失灵的概念和内涵,提出社会系统失灵的三个核心问题,即单纯依靠市场或政府治理不能解决社会系统失灵、单纯依靠社会共治不能解决社会系统失灵、单纯依靠正式或非正式治理不能解决社会系统失灵。在社会系统失灵三个核心问题基础上提出的解决社会系统失灵的公共政策方向及策略,包括震慑、惩罚与追溯等正式治理,风险交流、价值重构、重塑行为规则等非正式治理,及二者的动态混合治理,如信息技术与制度安排的混合治理等。对社会系统失灵的分析可以拓展到对产业政策治理、腐败治理和雾霾治理的分析中,提出社会系统失灵的治理与抵消性规则。  相似文献   

20.
大学制度是大学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它是以现代大学理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处理大学与大学外部(政府和社会)关系,同时也包括处理学校内部各种关系的一种规范的制度体系,其实质就是大学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学术治理结构及其相应的运作机制。在大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诉求。因此,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建立健全大学章程,构建校内管理架构,构建灵活的校内学术架构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