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专用性人力资本与非专用性人力资本共存的企业中,不管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专用程度如何,出资者与专用性人力资本拥有者共同分享企业控制权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而不具有任何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普通雇员,只可能获取由外部劳动力市场决定的合同工资,不可能参与企业控制权的分享。  相似文献   

2.
    
公司层面的控制权结构特征和家族企业创业者个体特征会影响公司的财务决策.采用2002-2010年家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家族企业中的创业家董事长和家族控制权结构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创业者担任公司董事长会鼓励公司管理层在做投资决策过程中充分抓住市场投资机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这种效应在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程度越强的公司以及家族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低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创业家董事长影响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原因在于,家族企业创业者担任董事长提高了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度,降低了公司代理成本,提高了公司治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以总经理为研究对象,以总经理的企业任期作为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替代变量,研究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而言,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以资产负债率度量的企业资本结构先上升后下降。因此,随着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应适当增加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相应的减少企业负债的比例,这一方面可以保护和激励其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则可以防止其管理防御行为;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控制权市场,完善企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作为一系列投入要素的契约集合,其契约的核心是对企业剩余的配置.企业剩余配置机制是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股东和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重复博弈过程.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本质上也是为了通过创造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度来获得更大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过程就是这种动态重复博弈的表现.但是,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一种古典类型向现代企业的初级转型阶段,公司的股权虽然分散,但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强化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管理者与股东争夺控制权的博弈并不明显,导致管理层与股东形成"联合企业家",通过"侵占效应"、"共谋"侵占.  相似文献   

5.
公司控制权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对促进社会福利增加、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控制权争夺主要指它的内容、方式及其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特别是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为充分发挥控制权市场的积极作用,我国必须做好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相关法规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多边治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专用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专用性投资存在被其它企业参与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剥削的可能,专用性的人力资本投资者有控制权的要求;专用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在团队生产中需要给予剩余索取权的激励才能更好地发挥他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因此,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表现为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治理。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权是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统一.企业的所有权是一种动态的所有权,在企业不同的经营状态下对应着不同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关系.企业的所有者掌握企业正常经营状态下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企业的债权人掌握着企业破产状态下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是一种最优风险分配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企业财务控制权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配置企业财务控制权是企业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应该以“利益相关者论“作为理论基础.影响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的因素主要是股权结构、债务融资结构、报酬激励机制等.要使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趋于合理,就必须做到经营者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匹配;建立由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机制;把优化公司财务控制权安排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企业作为一系列投入要素的契约集合,其契约的核心是对企业剩余的配置。企业剩余配置机制是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股东和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重复博弈过程。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本质上也是为了通过创造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度来获得更大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过程就是这种动态重复博弈的表现。但是,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一种古典类型向现代企业的初级转型阶段,公司的股权虽然分散,但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强化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管理者与股东争夺控制权的博弈并不明显,导致管理层与股东形成“联合企业家”,通过“侵占效应”、“共谋”侵占。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企业创始人的控制权保护对于维护企业管理层的稳定、发挥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里巴巴的双重股权结构如何保护公司创始人的控制权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厘清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的组织架构及作用机制,剖析“合伙人制度”与双重股权结构的异同,研究发现:“合伙人制度”使创始人拥有选拔合伙人和提名半数以上董事会成员的权限,以此更好地保护互联网企业创始人的控制权;“合伙人制度”在各维度都能比AB股制度更好地保护互联网企业创始人的控制权。研究结论为互联网企业保护创始人控制权和监管部门制定互联网企业创始人控制权保护政策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司控制权市场是借助市场机制,通过转移公司控制权以达到制约公司经营者,从而有效保障股东利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运用最为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主流理论抑或是立法、司法层面的制度实践,都无不围绕着一个基本的前提,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然而,伴随着公司法反主流的理论变革与制度实施,这一蕴含在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中的基本前提正受到质疑乃至巨大的冲击,公司控制权市场主流理论及其制度局限亟待作出重新梳理并进行相关法律制度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能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转移的特性使得控制权纵向一体化及企业和员工共同持有公司股票两种办法无法根本解决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产生的套牢问题.但是,在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博弈中,收益分配的比重和高水平的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期会提高双方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小米集团和优刻得分别是我国香港和内地第一家以差异表决权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梳理两公司双重股权对创始人控制权的影响,可发现:两公司的商业模式均需要在初始阶段进行长期投入,创始人掌握控制权利于公司实施长期发展战略,投资者对创始人人力资本的认可使得创始人在持续募集股权资金的同时保持对公司的控制。创始人通过持有多倍表决权类股票实现以较低比例的持股获得股东大会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的控制权,通过占有过半数董事席位获得董事会控制权。创始人控制也可能会导致创始人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风险,可以通过增强信息披露、规范特别表决权的适用范围、完善股东权益保护的法规制度三个方面来降低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企业不完全契约的性质描述,揭示了企业治理的起源。从企业剩余权力安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比较以及对利益相关者专用性资产投资的分析,在逻辑上分别推导出股东单边治理和共同治理理论。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经验:企业本质是一种各要素所有者为了获取合作收益通过契约方式联结的集合;财产所有权是企业剩余权力安排的最终决定因素;无论股东的单边治理还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都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企业财务控制权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配置企业财务控制权是企业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应该以“利益相关者论”作为理论基础。影响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的因素主要是股权结构、债务融资结构、报酬激励机制等。要使公司财务控制权配置趋于合理,就必须做到经营者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匹配;建立由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机制;把优化公司财务控制权安排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企业治理关键在于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激励与品牌声誉资源的维护.以进入权理论为基础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共同治理机制,可通过剩余收益权分享、剩余控制权配置、风险共担、分工与授权等几个方面实现公平与效率.合作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共同治理机制可实现企业内资源配置的均衡与稳定,能够对研发人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有效激励,对品牌声誉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维护有助于保持企业的资源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国美控制权之争充分暴露了目前上市公司治理缺陷和不足,透过国美控制权之争,可以看到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也能看到独立董事的人浮于事和独立董事制度所存在着的潜在危机,因此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机制和行业组织等多个方面入手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8.
对公司控制权的判断标准实质上有主体判断标准和客体判断标准之分。主体判断标准是指公司控制权归属于股东、管理层、债权人等主体。客体判断标准是指通过是否拥有行使公司控制权的基础性权利———表决权,来判断公司控制权的归属,而无需考虑行使表决权的主体是谁。对于公司控制权归属的判断标准应由主体判断标准向客体判断标准转变,因此,表决权也就成为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核心。在以表决权为核心的控制权争夺过程中,通过对表决权行使方式的完善,继而规范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行为,为控制权争夺的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探讨上,而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本质是对公司不合理配置的控制权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总结了Facebook、雷士照明、万科和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关于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认为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并归纳了公司控制权在重新配置和调整过程中的五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即包括政府、出资者、经营者和员工等在内的各要素主体所提供的环境要素、物质要素、决策要素和执行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明确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调整的整体趋势,即哪个主体提供的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其享有的控制权也就越多。研究结论揭示了公司控制权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规律,深化了公司控制权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缓解实践中的控制权争夺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公司控制权的演变与治理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公司控制权结构演变和现代公司制形成历史的分析 ,说明了由企业制度形态所决定的公司控制权结构要求建立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 ,以使股东的权能在公司内部得到统一 ;并针对当前公司治理结构的职能弱化 ,提出应加强董事信托义务的相关配套法规的建设及其法律实践 ,进一步完善董事民事责任的立法与不断扩大的董事权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