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妍  杨文倩 《国际公关》2022,(3):121-124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正深刻影响着科学传播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抓取9个微博科普博主的相关数据,依据科学传播的基本模型,重点分析媒介、传播主体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中传播主体与用户的对话结构和内容适应着网络运行逻辑.以用户导向构建话语秩序,是科学传播中对话模型的初期发展形态.但本质上,科学传播仍未脱离缺失模型...  相似文献   

2.
从传播学的视阈出发,运用数学统计和建模的方法对社交网络中广泛存在的传播方式——数据社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研究以数据社交网站Meepo的用户日志为基础,概括了数据社交的传播要素与传播特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数据社交展开定量分析,建立了相关模型;并且结合传播学理论和社会传播现实,对定量分析的结果和模型予以合理阐释,挖掘数据社交对社会传播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移动网络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对个体时空间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手机信令数据的获取途径能够同时反映虚实空间活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因此以该数据为基础,对个体虚拟空间活动特征及虚实空间联动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上海核心用户日均上网时长已达5.35小时,主要集中于"网络购物""手机视频"和"社交网络"等类型,且访...  相似文献   

4.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关系"链接的社群,能够直接有效地沟通交流,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因此,社群受到了企业的青睐,经常通过社群进行产品推广和品牌形象维护,如今,社群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营销方法。相比粉丝营销,社群营销有着更为强大的凝聚力,在群体密集的线上线下活动中,更容易促使用户将对品牌的喜爱转换为实际的购物行动。由粉丝营销进化到社群营销的典型代表就是小米手机,米粉们可以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多个渠道参与讨论,帮助实现小米手机的产品升级。小米也因此提升了品牌形象和认知度,成功开拓了智能手机市场,其方法也得到了诸多企业的效仿。社群营销如今在业内是怎样的状态?从事社群营销所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社群营销有哪些具体的步骤和原则?与其他营销方法相比,社群营销的突出优点和难点是什么?社群营销是否会长久发展?这些都是本期嘉宾在沙龙"粉丝经济时代的社群营销"中重点讨论的话题。本期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是危机管理专家曹志新,对话嘉宾分别是茅庐定位公关创始人何文峰,迪思传媒集团助理总裁王兵,清华大学高级研究员、社群研习社创始人王旭川,势能整合营销传播机构总经理肖辉,微播易副总裁、《社交红利》作者徐志斌。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科学引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8-2017年社交媒体相关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展开文献计量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社交媒体研究的知识结构与热点前沿。研究发现,国外社交媒体研究的关注点经历了从用户个体行为转至信息传播机制,再转至媒体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的过程,反映出从微观至中观再至宏观视野的整体线索。基于技术赋权带来用户生产内容的背景,社交媒体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使用行为和网络公共空间民主化两个议题上。同时,社交媒体研究的发展前沿分布在两个维度,即对社会效果的探讨以及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是目前实现内容病毒式传播效果的最佳平台,而用户的分享行为则是实现这一效果的核心要素,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及对大学生的观察访谈后得知:用户印象管理、个体价值认同与构建、社交关系维护、群体荣誉及群体认同等内在动机,是驱动社交媒体用户进行内容分享的核心动机。而物质奖励等外在动机的介入,反而可能会对用户的内在动机造成干扰,形成驱逐效应。文章由此提出驱动社交媒体用户分享动机的营销策略:提升用户参与感、构建优质社群以及重视情感链接。以此来提升对于用户个人价值、印象管理、社交成本、情感链接等要素的关注。同时要将不同动机的驱动策略组合运用,才能提升用户的分享意愿,最终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信息爆炸与技术更新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人们认知、建构世界的方式,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理念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渠道和人们的时空观念。据统计,2014年我国手机网民达8.59亿(1),伴随技术革命而兴盛的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移动客户端与微博、微信等SNS社交网络更进一步地拓展了信息受众的主动权与参与权。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深度融合,新型传播形态、传播手段层出不穷,网络用户活跃积极主动,“全媒  相似文献   

8.
微信群如何承担社会化媒体功能?其发展态度如何?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对微信群用户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量,考察其信息效用性、信息社交性、信息娱乐性、用户满意度、用户互动等微信使用状况,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路径假设,突破大数据不能入群抓取信息的局限,选取34个分布于各行业的世界各地不同类型微信群聊天记录文本进行分析,抽取典型样本,并补充进行问卷调查,借用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揭示中国独特的微信群信息传播规律及其所承担的媒体功能。研究发现:微信群媒体功能依次为:社交功能、娱乐功能以及信息获取三大功能。社交性是用户参与微信群主要动因,娱乐性的影响效果其次,信息效用性的影响效果最小。信息的不同功能对用户参与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并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及用户参与行为。用户满意度实则与用户参与行为无明显因果关系,但互为影响。对用户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信息娱乐性,而对用户参与行为影响最为显著的为信息社交性,其次是信息效用性。研究还发现,微信群压缩了时空,打破"六度空间理论",形成可能性的"二度空间",即通过微信群,虽然只是弱关联,但只需要一个熟人介绍拉圈便可以沟通。  相似文献   

9.
强关系社交网络成为当前个体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探究用户健康信息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组态效应,对于积极应对潜在健康风险、提高健康信息传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健康信念模型及社会资本理论,构建强关系社交网络用户健康信息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在线问卷搜集391份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信息共享态度、感知易感性、社交参与、主观规范正向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共享意愿,健康信息共享态度对认知信任、情感信任、信息可靠性、感知严重性、感知易感性、社交参与健康信息共享意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fsQCA的结果表明,社交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共享意愿呈现3种模式,其中高情感信任、高感知易感性、高社交参与、高共享态度是社交网络用户进行健康信息共享的最优组合。本研究揭示了强关系社交网络用户健康信息共享意愿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激励、管理和干预健康信息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平台开放性强,用户身份具有虚拟性,用户发布信息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隐蔽性.这些特征导致较为严重的虚假信息及网络谣言等现象的出现.对用户而言,如何评估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可信度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探讨了社交媒体平台信息的可信度影响因素.以微博、QQ空间及微信朋友圈用户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媒体依赖性、互动性、媒体透明性、论据强度和信息质量对信息可信度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知识水平在论据强度与信息可信度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知识水平在媒体依赖性、互动性、媒体透明性、信息质量与信息可信度的关系中调节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