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变迁一直交织着国家法的冲击和习惯法的自发演进两条线索.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代表,以习惯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运行为主线,以国家制定法(包括各朝对民族地区的政策)的冲击为参照,以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历史互动为切入点,对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历史与现状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旨在给人们提供一个动态地、具体地了解民族法律文化变迁的参考文本.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上的新疆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地形地貌特点,使其在古代民族迁徙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东来西往的诸多民族,都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历史上,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不同的,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从汉代开始到宋辽金时期,新疆的民族关系主要受中央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矛盾斗争的影响。宋辽金时期,在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因素中,又增加了宗教的因素。历史发展到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不仅影响着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影响着新疆各民族与全国其他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但是,不管历史发展多么曲折,互相依存、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共同开发、建设和保卫西北边疆的过程中,逐步地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始终是历史上新疆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民族关系及民族战争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来史学界讨论的热门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发表了意见。大体说来,讨论的基本问题有:汉民族的形成、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民族关系的主流、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主体民族、民族间的“和亲”、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历史上祖国国土的处理、怎样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如何看待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民族战争的性质及其评判、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的评价、史学研究中如何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等等。我们只是选择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介绍一些基本的观点,以提供同志们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 古老的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位于黄河中上游的鄂尔多斯地区,正处于黄河三面环绕的一曲之处。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众多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早在商周时期,生活在鄂尔多斯和山西、陕西北部的游牧部落有土方、吉方,鬼方和(犭严)狁等。神话传说与考古资料都说明,这些北方民族的祖先,在当时就与中原华夏族有过接触和联系。到了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大小王朝与鄂尔多斯各游牧民族的联系更为密切。公元前636年,晋国的势力进入戎狄所居的“訚洛之间”,也就是鄂尔多斯东南无定河一带。诸侯列国间的兼并和扩张,却导致了华夏与戎狄的杂居融合。春秋至战国时,林胡及楼烦移至鄂尔多斯地区。匈奴在战国时代出现的时候,它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河套及阴山一带,其政治中心头曼城位于鄂尔多斯北部今五原县境内。直到汉未的漫长时间里,鄂尔多斯地区是古代匈奴族最早活动和栖息的摇篮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 四、关于民族战争的性质 关于民族战争性质的讨论中,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否具有侵略反侵略的性质。 翦伯赞、周乾(氵荥)、何兹全、王玉哲等人认为具有侵略反侵略的性质。他们说,在长期的封建主义时代中,各族统治阶级发动的战争,有时是侵略他族来扩大自己的领土,有时是抵抗他族的侵略,保护自己的领土,应该承认这种侵略和被侵略的事实是存在的。象金和宋这样的战争,应该看作是两国交兵,而且是金国贵族发动的侵略战争;宋  相似文献   

6.
民族关系的历史审视──评《隋唐民族关系探索》李衡眉,赵强最近,烟台大学的崔明德先生的新作《隋唐民族关系探索》已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8月)。在以往历史学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是一个既显要又遭冷寞的繁杂区域,很少有人驻足于此。直到本世...  相似文献   

7.
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民族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即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接触、交往的形式、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总和。这种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发生着既密切又复杂的关系。正确认识与论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仅是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史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关系格局的演进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缘起、形成和发展。生产、生活上相互依存,是中华各民族融为一体的基础;对民族地区的优抚与开发,是维护中华民族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尊重少数民族特点及自主管理权,是协调族际政治关系,维护政治一体化的前提;多元文化并存、相互吸纳,是中华文明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是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以毛泽东同志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理论为指导而制定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毛浑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历史实际革命实际的结合。因此,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特点,对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可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汉语"民族"一词是中国的本土词汇,是不具有国家和政治因素含义、主要基于文化差异来区分"我族"与"他族"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有教无类、华夷一家"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亦即"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不同的民族关系理论。这两种理论作为两种工具,被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情势。从总体历史来讲,仍然是文化主义的民族观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以色列国分别于1949年和1948年在亚洲东部和西端建立,但经历了43年的漫长历程才建立外交关系.使中以关系的发展步履艰难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外部力量的干扰,而不在于双边关系中的问题和双方各自的内部阻力.建交17年来,中以关系全面、稳步地发展,但在中以关系演进的全过程中,动力和障碍一直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海南民族关系的实际,论述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念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根本政治基础”上推动和发展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几年来,史学工作者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带有重大理论原则的问题。下面的几个问题是较突出的:(一)宋辽、宋金、宋元、明清……间的战争,是否具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质?(二)我国从秦汉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还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北朝、辽、金,等等,是中国的一个部分还是外国或“异国”?(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等同的或性质各异的两种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战争是否具有侵略反侵略的性质,首先必须看它是出现在一个国家之内还是在国与国之间;出现在一国之内的战争,是不具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质的。同时,战争的存在,进行战争的各方面在政治上的相互敌对,进攻和抵抗、压迫和反压迫,都是民族矛盾的集中表现或其突出形式;但此又不能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那个根源相分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大力 《中国学术》2002,3(4):187-206
  相似文献   

15.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推论,民族心理和个体民族心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即民族心理作为某一民族群体心理的一种共性,通过该民族成员的个体民族心理表现出来,存在于该民族成员的个体民族心理之中;另一方面是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即民族心理作为一种一般性和共性,对民族成员的个体民族心理具有决定制约的作用,民族成员的个体民族心理对民族心理又具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总是离不开对民族关系的考察。把民族关系的特点视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之一,由此出发研究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规律性,在当前的史学界,似嫌不足。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性的论著中,对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就充分说明了这个事实。在我国历史上,汉族与  相似文献   

17.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地区。公元八四○年回鹘西迁前,天山南北就居有塞人、羌人、乌孙人、匈奴人、粟特人、叙利亚人、突厥人、龟兹人、焉耆人、铁勒人,以及其他一些土著居民。回鹘迁入后,蒙古、柯尔克孜、哈萨克、回族、锡伯、达斡尔、饿罗斯等民族人也逐渐定居和迁入新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格局、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格局、特点及影响郭家骥本文认为,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云南的民族关系格局逐步形成了八大基本特点。其中最根本点是云南各民族从部落林立、土官遍野、各擅山川、互不统属的分裂状态,逐步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一部云南...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关系现实格局存在十大基本特点,现实的云南民族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和问题多发的时期.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国家权力在协调民族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国际影响诸方面,运用国家力量推动云南民族关系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乐府雅乐歌辞表述了文德教化、华夷一体的观念;军乐性质的鼓吹、横吹曲辞记载了民族间征战的历史;部分俗乐曲调、歌辞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民俗文化关系密切.乐府歌辞包含了特定的政治、文化内容,具备了在音乐学、文学之外的民族关系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