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初起始祖熊绎,封地丹阳(今湖北秭归,一说是巴东),历七代至熊通(第八世),不断向南扩充领土,逐渐成为一个较大的诸侯国。为适应其进一步发展和军事上的需要,公元前689年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现有遗址可考察)。公元前652年,楚与晋会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楚败,但楚并不服输,随后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左传》宣公十二年);  相似文献   

2.
楚庄王     
楚庄王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诸侯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湎声色,并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  相似文献   

3.
湖北江陵地处江汉平原西端。公元前689年—公元前278年,楚国曾在江陵纪南城建都,历时四百余年,其后,至宁太祖乾德元年“荆南国”亡,又先后有14位“王”在此立国。而后,江陵也一直是郡、府、州、路之治所。1982年,江陵城又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似文献   

4.
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包含楚文化和自然生态等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综合价值。在体验经济时代,要使传统的楚纪南城大遗址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产业优势,需探索"遗址、文化、自然、旅游者"四位一体的体验开发模式,构建以遗址旅游为主题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5.
纪南城是楚国都城的典型代表,对于纪南城起始时间,学术界有三种典型的观点:春秋早期说,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说及战国中期至晚期说。结合纪南城考古发掘、墓葬年代及人口数量,对楚纪南城定都年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以楚纪南城遗址为核心,同时涵盖八岭山、熊家冢、雨台山、天星观、马山、纪山、青山等古墓群和龙湾遗址,是以楚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大型遗址保护区域.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需要科学利用、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创新保护模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支持;遗址开发与惠及民生的协同,促进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的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7.
楚穆王,名商臣,楚成王之子,公元前625年至前614年在位。由于他是逼死其父继位的,故名声不佳;又因执政时间只十二年,政绩霸业当然有限,故在历史上并未引起重视。但如从楚国整体历史考察,特别是从武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楚国灭了息国(今河南省息县)。关于楚灭息的时间,不少书文说是公元前680年,如1984年7月29曰《河南日报》三版载《息夫人的故事》一文说:公元前680年,楚文王假借巡方为名,来到息国,将息侯擒获,息国遂灭。又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说:“公元前680年(周厘王二年、鲁庄公十四年)楚灭息,又入蔡。”再如《信阳师范学报》载《息县沿革补采录》一文说:“公元前680年,楚文王(熊资)  相似文献   

9.
《史记·楚世家》记楚文王始都郢的地方,历史文献一般都认定在今湖北江陵城北纪南城。此说以目前考古资料看,甚难成立。从目前的考古材料看,江陵纪南城遗址从城内的文化堆积、城门和宫殿基址的发掘和城外遗物的文化内涵看,都证明现在规模的城垣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所形成的。①所谓楚文王(一说楚武王)始都郢是在纪南城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童书业先生在《春秋楚郢都》一文中,用了许多史料,否定春秋时楚郢都在江陵,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把春秋楚郢都定在“汉水中游一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春秋早期楚国的郢都应  相似文献   

10.
楚都纪南城是楚国都城的典型代表,其防洪机制在都城的选址、空间布局、城市建筑、排水系统等各方面有显著体现。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使得楚纪南城建设中的防洪问题越加明晰化。纪南城的防洪机制是楚国农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其都城防洪机制也促进了楚国经济的发展,二者联系甚密。  相似文献   

11.
楚国始都郢及初迁时间、地理位置,至今仍是悬而未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参考一些方家的论述,认为楚文王始都郢在今宜城楚皇城,而楚成王二十四年郢已在江陵纪南城,成王二年到成王二十三年为迁都时间范围.  相似文献   

12.
荆州鱼糕是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荆州鱼糕是荆州八大名肴之一,又名百合糕,俗称荆州花糕.荆州鱼糕历史源远流长,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出游,于纪南城外偶食之而爱,荆州鱼糕被引为楚宫廷头道菜肴.直至清末,荆州鱼糕仍出现在宫廷宴席中.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集约化发展,楚都纪南城突破了"一城一市"模式,逐渐形成了"多市制"。纪南城的"多市制"主要表现在"郢市"、"蒲疏之市"和"郊市"。纪南城南郊应该纳入纪南城大遗址保护的范畴,这样才能客观地,立体地、鲜活地将纪南城大遗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楚蛮文化碰撞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20世纪50年代起,以郭店楚墓、淅川下寺 楚墓、荆州纪南城等为代表的楚墓与楚国都城遗址被 相继发现,激发了学界探究楚史的热情.20世纪80年代,随着学界对楚史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楚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 大国争霸,是春秋史上极为重要的篇章。大国争霸史,就是楚国斗争发展史和一贯称霸史。从诸夏诸侯“尊王攘夷”口号的提出,到晋吴相盟,吴越交兵,无处不有楚,无事不与楚有关。然而,经过近两百年(公元前656年召陵之盟至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的反复较量和纵横捭闽的斗争,无论是中夏大小诸侯,还是东南后起的吴国,谁也不是楚的对手,鏖战几个回合,一个个弃甲拽兵而走,俱以失败而告终。历史向我们庄严证实:春秋大国争霸,楚主沉浮。没有楚国,就不会有大国争霸的历史篇章。探讨楚在争霸中的地位,对于深入研究春秋史和楚史,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宋玉     
宋玉,字字渊,宜城人,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大辞赋家。楚襄王、楚考烈王时一度做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小官。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历史记载甚少。生卒年月亦元确考,根据他的作品《九辩》等推测也仅可以得知他约生于周赧王二十五年(楚倾襄王九年——公元前290年)约死于秦灭楚的那一年即公元前223年,活了将近七十岁。以前不少人,因见王逸的《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17.
汉中是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从周幽王五十一年 (公元前771年 )开始筑城到民国年间汉中城衰落 ,其间历经近 2 70 0年的风风雨雨 ,历呈出中国众多城市发展的一个面相。从城市发展史的视角 ,按汉中城的形成、繁荣、衰落三个阶段 ,概述它从春秋战国至民国年间的发展历史 ,并论述其形成、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简论楚文王     
楚国上千年历史,楚庄霸业是其大江出峡阶段,标志是十四国盟于蜀。然大江出峡赖先河,开楚迅猛发展之先河者为楚文王。 楚文王(?——公元前675年)名熊貲,楚武王熊通之子。公元前689年即位,从政第一件大事是“始都郢”。第二年伐申过邓。公元前684年与息侯纠合,“伐蔡,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大约同年又灭息置县,“以息妫归”至此,“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  相似文献   

19.
2003年9月举办之“太原建城2500年”庆典所据之公元前497年,实为“晋阳”城首次见诸中国历史文献之年,这以后之2500年仅是“太原”历史的一部分。晋阳城史前之二千余年的太原历史则更为辉煌,金天氏封台骀于太原,尧、禹曾一度在太原的建都,以及此后太原发生之诸多历史事件,构成了一部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的生生不息完整的发展历史。太原在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形成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对这一段历史我们应当百倍珍惜。  相似文献   

20.
僰人探源     
僰人是古人类早期智人“昭通人”的后裔,历经氏族社会和夏、商、周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昭通、宜宾一带建立了侯国。公元前612年楚濮会战,罗、卢、濮人战败而迁入僰。公元前339年到前329年楚灭巴,部分亡民入,于是、罗、卢、濮、巴融为一体,共称人。公元前256年侯国被秦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