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泛政治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抓住时代特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 ,以道德社会化为主干 ,建构以核心价值观及健全道德人格培育为重点的德育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加强社会实践 ,针对青年社会化过程的隐忧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台湾当代美术的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革新"有很大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政治"解严"后,台湾政治格局开始动荡不安,政治权威逐渐弱化.在此背景下,党外运动和各种社会运动兴起,各种既有秩序遭到挑战,艺术权威被各种新势力消解,以前卫艺术为代表的台湾当代美术登上前台.作为对长期政治戒严、思想禁锢造成的压抑、悲观情绪的反动,加上社会的转型期恰在此时到来,台湾当代美术对台湾的政治、文化进行激烈的批判,开启了一个泛政治化的新时代.台湾当代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因反抗权威和反对传统而呈现出多元和自由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因此造成泛政治化、传统价值观的丧失以及创作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泛政治化文化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一创举真正动摇了我国几千年传统负向政治文化赖以生成的根基,尤为重要的是,它使我国从根本上摆脱了那种几乎深入民族骨髓的泛政治化文化。泛政治化文化的终结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文化领域的重大建设成就之一,也正是从这一角度考虑,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与时俱进、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文化创新的观点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鸦片战争及清王朝腐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国家衰败,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文化甚为发达的时代。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初步开始具有现代性政治理念的知识群体。他们用从西方文化借用过来的新兴政治思想重新阐释政治生活,体现了与古人不同的政治参与精神。近代知识分子这种政治理念的变化,对文学的现代转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使得政治与文学迅速联姻,在推动文学走向泛政治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抬高了文学的社会地位。近代以来文学泛政治化观念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把文学作为社会改革利器的夸大性使用。这在当时造成了一种普遍的推崇文学的社会气氛。近代以来对文学之社会作用特别是政治作用的普遍重视,既为文学改革营造了浓厚的舆论环境,也为文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来自社会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造就和加剧了生态危机,生态问题成为政治问题,生态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这正是政治生态化的现实语境。生态危机已成为政治生态的一大困境,生态政治化的走向必然是政治生态化,要全面把握政治生态化的特点和表征。通过政治改革,实现政治生态化,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路径,也是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一大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6.
张德强 《兰州学刊》2005,(6):314-315
必须改变德育的政治化倾向,进行世俗化德教和教化.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社会世俗伦理关系的和谐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我们吸收传统伦理思想的宝贵财富,实行大众教化,改革过去德育政治化倾向,建立完善的社会化道德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政府责任实现机制的“泛政治化”是我国当前各级政府履行责任的特点,它不仅是政治全能主义传统的后果,也是集中制资源配置体制以及党管干部原则的影响,又是各级政府责任能力失衡以及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利益强化的结果。“泛政治化”的政府责任实现机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但却不利于我国政府责任体系的完善,容易导致政府行政行为的非理性化倾向以及腐败现象的产生,更容易造成相关部门以及政府官员逃避自身责任的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道德教育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研究都取得了跨越性的进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从"泛政治化"的道德教育到"主体意识觉醒"的道德教育,再到今天"回归本体"的道德教育,其真相逐渐被还原,实践轨迹日渐清晰,有效性渐次提升。这期间累积的宝贵经验需要去总结,规律性的认识需要去揭示,以便为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方法是道德教育的内在因素,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通过对道德教育方法本体的探讨,弄清道德教育方法的涵义、分类和功能,会更加明确道德教育方法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和隆 《江海学刊》2012,(1):124-129
制度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制度存在着一个往往为人忽视却又无法否认的现象———政治化,即随着政治规则的产生,一方面使社会其他领域中的行为规则成为这种政治关系的自然延伸,另一方面不同社会领域的制度最终总是以既定的政治规则为取向发挥作用和进行演化。制度的政治化使特定社会全部制度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任何单一制度的演进对于社会进步的意义大大降低,因而规范整个社会政治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制度就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法律原生态里,法律以权利为本位,法律义务和法律权利相对应,受到严格的限制.一旦以道德义务取代法律义务,法律应有的领地被道德侵占,或以法律义务取代道德义务,法律越界侵略道德应有的领地,法律的原生态就被破坏了.只有对法律的界限、目标、功能有着明确和符合实际的认识和运用,才能保护法律的原生态;唯有在法律原生态里,法律自身才能得以健康地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道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理解政治传播的一个重要视角。抒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近代以来情感的政治化更为明显,情感既是政党或政府宣传与治理的技术和工具,也是民众进行社会抗争的资源和策略。情感的政治化过程,体现了如下逻辑:倾向于将社会问题情感化,个人情感集体化,其中隐含着"我们—他们"的二元对立色彩,情感被政治立场裹挟;情感政治化的表面是情感话语表达,背后则是意识形态运作。被政治化的情感,在进行政治动员、获取社会支持方面效能显著,但若利用过度,则会造成公众情感透支和社会治理的非理性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道德教育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平  汤曾 《江淮论坛》2004,(6):149-152
研究生道德教育是确保研究生教育各项硬件真正过硬的软件支持,其道德教育目标要结合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和研究生作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来加以研究。在当今经济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研究生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注意对研究生社会政治道德、学术道德以及现代性道德准则意识的培养,使其成为符合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世界性人才。  相似文献   

14.
事实与价值:道德教育悖论及消解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解决道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目前,理论界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更多的是从道德之外的因素如道德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重点以及教育方式方法、手段载体、运行机制等方面寻找对策。提出了诸多道德教育模式,如主体性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等。这些研究成果深化了对道德教育规律的认识,但还是没有实现既定的目的。本文拟通过对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悖论问题的探析,为解决道德教育低效性难题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教育视野与道德视野是解读道德教育的两种不同维度.基于教育视野的道德教育,以教育为逻辑起点,其思考的主题是怎样让受教育者最快最好地接受道德,追求的是道德教育的“教育”道德性,以道德是否为受教育者所接受为评价标准.基于道德视野的道德教育,以道德为逻辑起点,其思考的主题是怎样的道德才能让受教育者最快最好地接受,追求的是道德教育的“道德”道德性,以道德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生活为评价标准.将道德教育同时置于教育视野与道德视野之下,可以让道德教育获得教育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双重支撑,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变革,新闻传播又呈现再政治化的趋势.这种新闻价值观念的改变,是新闻传播自身发展的必然,更是我国这个时期的政治诉求.要想推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政治文化影响新闻价值观、引导新闻传播.面对新闻价值的多元选择,必须进行新闻的价值整合,从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标准等方面,构建起适应其多种需要的新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明中晚期出现了一股追求“真人”的热潮,包括李贽在内的尚真派文士对“真人”情有独钟,评价甚高,是他们做人的最高理想和道德境界。联系当前的道德教育要想走出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和误区,就有必要对道德教育中形而上的层面作出必要的反思。当前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要以完善和发展道德人格为目标,以“真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以民主化的模式和方法,有层次性地循序渐进,着力于向“真人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是一种顺从的教育。由于理念的错位和功利化的驱使,传统道德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理性价值",片面强调个体的服从,忽视了个体主体性,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权利。主体性道德选择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社会结构的转型、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主体性道德选择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道德选择的教育也成了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9.
赵凯  孙孝峰 《学术界》2012,(3):85-91,284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在文艺性与政策性两个层面,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文艺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走势.上个世纪末“去政治化”倾向,是对文艺长期从属于政治的“矫枉过正”,理论上的偏颇与实践上的负面效应是有目共睹的.新世纪以后“再政治化”以及重构文艺的政治维度的呼唤,是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审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艺自觉.但其对“政治”概念的诠释,显然赋予了新的时代解读.重释“政治”内涵的丰富性与开放性特征;通过重读马克思主义原典、梳理与甄别文艺与政治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功能等;认真反思新时期以来文艺创作的经验教训,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构文艺的政治维度,真正实现文艺自觉,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受众的道德教育是为使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所施加的道德影响活动,应该从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几个方面进行,并注意学习道德知识与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相结合、社会渠道与大众传播渠道相结合、道德实践与道德评价相结合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