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前苏联出于自身的国防安全考虑推行其防卫政策。在此期间,前苏联不顾及邻邦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断扩张领土。这证明前苏联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具有浓厚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色彩。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前苏联先后扩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以及芬兰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建立了历史上所谓的“东方战线”。这种利己主义的行径对整个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采取了绥靖主义政策,企图将苏联首先拖入对德国的战争,苏联被迫实行了民族利己主义的外交政策。在苏德发展关系的过程中,苏联只顾及自身的安全,不顾及欧洲的安全,只攫取领土、资源和人口,不顾及国际正义与责任,大力发展与德国的战略关系。苏联采取的民族利己主义外交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催化剂,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建立的绊脚石,是强权政治的遮羞布,在后果上,它与英法的绥靖主义政策有异曲同工之效。  相似文献   

3.
正1969年3月2日至17日,前苏联军队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并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开火,中国边防军奋起反击,成功保卫珍宝岛。在各类报道中,来自俄方的相关资料寥寥无几。最近,俄罗斯军事学者弗拉迪斯拉夫·莫洛佐夫利用俄国防部中央档案馆刚刚解密的档案,披露了珍宝岛冲突期间苏联武装力量的行踪。没有特意向苏联方向开火按照莫洛佐夫的观点,长期性的中苏领土纠纷是1969年爆发珍宝岛冲突的主要原因,由于双方之间没有任何协议,导致以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前苏联文坛,出现了30多年间从未有过的活跃局面,许多在20~30年代遭到冷遇、镇压或者40~50年代受过错误批判的作家相继恢复名誉,大量长期被束之高阁的遗著、旧作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苏联文学界,这一鼓动成为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5.
合理利己主义不失为一种可以作为理性观点申述的伦理学观点。其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两种证明,即生物学证明和经济学证明。前者为合理利己主义的证立提供了普遍的人性基础,而后者则为合理利己主义的推行提供了来自现实功利的有力支持。然而,合理利己主义现点所遭到的诘难也主要来自这两个领域。由于利己主义前提的限囿,合理利己主义在理论形式和理论内容上不仅具有其局部合理因素,而且即使在实践中也不乏有益启示,但是在面临现实利益冲突时却注定会陷入左右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晚清政府和袁世凯政权统治之下形式上保持了统一,然而帝国主义此间共攫取中国领土300余万平方公里.1916年至1928年,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列强却未再能大片鲸吞中国领土,这一奇怪现象与近代国民的国家和地方观念、边疆的防守力量的充实以及军阀对侵略的抵制和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至1924年中苏建交,苏俄从其国家利益出发,采取了武力夺取和外交谈判两手策略,坚持保留沙俄对中东铁路的旧有权益,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对华采取了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8.
从1949年到1960年,在中国的前苏联文职、军事专家共有2万多名。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先后聘请前苏联专家896人担任顾问或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其中高等院校聘任861人。在这些专家的帮助下,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建立起了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及与之相应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为当时国内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前苏联专家也对我国当时及以后的教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是近代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早期的历史小说多体现利己主义的主题,其中以《罗生门》和《鼻》最具代表性.两部小说虽然都着眼于对利己主义主题的挖掘,但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两种不同内涵的利己主义,即为生存的利己主义和旁观者的利己主义.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于对利己主义本身的批判,而是以敏锐的洞察力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利己主义作为一个工具,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并存,并进一步批判了认同这种利己主义的扭曲的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解体前后 ,在其国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被否定 ,自由主义作为政治文化的主流精神填补了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真空 ,影响着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俄罗斯内外政策的选择。本文试通过分析这一时期俄罗斯自由主义的发展过程 ,来揭示当时俄罗斯推行全盘西化的政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小说中利己主义者的不同表现:显性的和隐性的利己主义。作家又是在两种情境中对显性的利己主义进行描绘和刻画的:即面对生死与否的利己主义选择和非生死关头的利己主义选择——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选择。通过对其小说中进化后的利己主义和原始的利己主义的分析,对芥川创作的潜在意识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法看俄日之间北方领土归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俄日之间划定国界条约的规定,北方领土划在日本国界之内。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两国之间边界线由其合法条约确定以后具有法律效力,也可证明该领土属于日本。《雅尔塔协定》并未规定苏联可以乘受降之机强占北方领土,苏联趁机强占北方领土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原则、与国际法原则相悖。前苏联在此问题上,前后种种说法自相矛盾,也证明该领土归属日本。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俄语,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化,而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就这一特点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近代遗留下来的中国边界领土争端大致可以分为"位置性边界争端"和"领土性边界争端"。针对不同的边界问题,新中国政府制订了相应的原则与办法。60年代初,国际关系的紧张与中国边疆局势的动荡促使中共领导人加快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步伐,中国相继与缅甸等6国解决了边界问题。中国政府在边界谈判过程中所贯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保障了这一时期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尽快解决边界争端的意愿。从国家长远利益来看,在中国对外战略从"一边倒"转向"两条线"的60年代,陆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赢得了较为安定的边疆局势。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是计划与行政命令的结合,用行政手段贯彻计划。我国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基本是前苏联模式。60年代经济界对苏联模式进行过反思,但由于把计划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讨论没有进行下去。也就是说没有摆脱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实际上,恩格斯早在1891年《爱尔福特纲领批判》中就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向计划性发展;1918年列宁再次指出:"现在资本主义正直接向它更高的,有计划的形式转变。"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西方那种指导性计划(宏观调控和一系列规则的建立、创新的产业政策)逐步形成。但是,前苏联和我国都把凯恩斯主义当做帝国主义辩护士进行批判。上个世纪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流行,开始了指导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是又被当做是"修正主义",到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理论界开始重新评价凯恩斯和东欧模式。90年代,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界真正达到了思想解放,中国真正走向了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应该肯定。但是,要真正理解邓小平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技术进步使人类具有了超越领土与地缘的空间限制而进行财富生产和战争的能力,从而使财富生产方式和战争形态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并使人类进入了后领土后地缘时代。在后领土后地缘时代,科学技术、资本与管理在财富生产与国家安全维护中的重要性即权重越来越高,而传统的领土占有与地缘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在经济上,中国、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分别是后领土时代来临的正面或反面案例;在军事上,海湾战争是后地缘时代来临的弱信号,而俄乌冲突则是强信号。但是,人类仍局限于传统领土观与地缘观,导致诸如俄乌冲突这类本可避免的地缘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苏建交谈判期间,苏俄从其自身国家安全利益出发,采取强行出兵外蒙追剿白匪和坚持长期驻军库伦的作法,来占有当时主权属于中国的外蒙古地区,在外蒙古问题上对华采取了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至苏德战争爆发期间,苏联政府从其民族利己主义出发,对中国抗战奉行两面外交政策,即一方面对日本妥协、中立;一方面又支持、鼓励中国抗击日本。对于苏联这一时期的对华政策,史学界看法不一,有褒有贬。本文试图对此做一探讨。一、妥协与中立1937年7...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看待前苏联在冷战中的作用和伟大功绩,分析了两大阵营内部矛盾和前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以冷战思维和冷战策略理论对以美国为主流的冷战结束论提出质疑,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客观事实和现状论述,冷战的存在和继续。  相似文献   

20.
1972年9月25日,一架载着日本政府首脑的巨型客机徐徐降落在北京机场。4天之后,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恢复邦交的《中日联合声明》。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许多人倾注了大量心血。50年代中国协助大批在华日侨归国,就是其中一段值得纪念的史话。日本战败,在华日侨陷入恐慌……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此同时,在中国领土上的日军俘虏及日本侨民,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许多人的生活陷入绝境。从翌年初开始,中美日三国经过努力遣返了近440万日俘、日侨,至年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