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晓波 《人才瞭望》2008,(12):62-63
1978年年底,“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在大会上,邓小平出人意料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论述。大会报告的起草人之一胡平回忆说,报告在党内高层传阅时,有人建议,把这种表述改成:“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队伍”,邓小平听了汇报后,只说了10个字:“这处意见一个字不能改.”  相似文献   

2.
“土地”与“农民”历来就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以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的古代阶级社会里,“土地”与“农民”更是紧紧地依附在一起。在小农经济的阶级社会里,“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农民一旦与之相分离,阶级矛盾必将激化,甚至引发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关于罗马帝国在公元4世纪迅速衰亡的原因,一直是史学界热衷讨论的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土地”在以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的阶级社会中的农民心中的地位为切入点,分析罗马帝国在公元4世纪衰亡的原因。以此对罗马帝国衰亡原因的研究注入新的理念。以新的视角来了解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3.
秋访丘博人     
当我国的老龄化钟声调皮得愈来愈响,百姓积聚财富愈来愈多之时,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保险,又被重新拾了起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统天下40年的局面,直到1991年4月才被打破,大陆出现了第二家全国性保险公司。现在又一家外国保险公司──美国丘博保险集团踏进了中国的大门。丘博保险集团业务从水上做到陆地,做到天空。有人说:她给保户吃了“定心丸”,但更多的人称她是“吉祈鸟”、“保护神”。北京长城饭店美国立博保险集团代表处,它没有古典摆设,也不富丽堂皇,只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我们和该集团驻京副总裁、首席代表兰伊安先…  相似文献   

4.
位于山东省沂蒙山区临沂市沂水县的民营企业鲁洲食品集团公司,几年前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村办“小作坊”式食品厂,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淀粉糖产业的排头兵。该公司淀粉糖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成为名副其实的淀粉糖产业的龙头老大。去年,公司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实现利税过亿元。短短几年时间,鲁洲集团靠什么从一个“作坊式”企业成长为淀粉糖产业的“黑马”,快速实现了整体跨越式发展?鲁洲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牛继星道出了肺腑之言:“鲁洲集团发展到今天,日本著名淀粉糖专家菅野智荣功不可没。”从1998年开始,菅野智荣先生先…  相似文献   

5.
方案背景 XX玻璃集团始建于1922年,是一个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现有在职职工万余人,年平板玻璃生产能力近8百万重箱,是国家确定的首批57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相似文献   

6.
被周恩来总理赞扬为“天才剧作家”吴祖光,如今已是髦变之年,是个赋闲(衔)在家的阶级——一全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多届的全国政协委员。说不出是几品,若说知名度,恐怕比同衔人要高出一筹。早听说吴祖光爱说“闲话”,还爱多管“闲事”。秋高气爽的一天,笔者到北京市东大桥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找着了吴祖光。他精神饱满,谈锋爽健。笔者与地闲聊时,正印证了那句“百闻不如一见”的俗话—一发现他总认为自己仍是个“十分幼稚、极不成熟”的人。所以,也就童心未改,曹言无忌,有人评说他的爱说话十分形象:说他像一个不守规矩的塾童,…  相似文献   

7.
邓波 《人才瞭望》2006,(11):107-107
在台湾,顶新集团相对于统一集团和一品集团,犹如小马对大象。1988年,顶新集团开始在大陆投资。顶新董事长魏应行说:”对内地形势的认知只有5%~10%时,感觉就很好了。只要想到什么东西一乘上12亿,心情就很激动,恨不得拥抱大陆。”但由于缺乏对大陆市场的了解,顶新集团投资的“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蓖麻油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从台湾带来的1亿元台币赔掉了80%。  相似文献   

8.
佚名 《人才瞭望》2005,(9):37-38
河北宣化钟楼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啤酒产业为核心多元化经营的大型集团化公司。近年来,钟楼集团不断壮大,经济效益连年增长,对国家和社会贡献显著。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摆在面前:公司传统的薪酬分配模式正在越来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1992年以来,集团公司一直执行的是传统的岗技工资模式,只注重员工的工龄、职称、学历等因素,而不顾及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凡事讲求平均,搞“一刀切”,引起了诸多骨干员工的不满。他们或懒懒散散,或消极怠工,抵触情绪很大;更有甚者,一些高素质人才纷纷“离家出走”,“另立门户”。一时间,怎样改革薪酬制度以提升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的生产、创造积极性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他主持研究成功的“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法”,不但是我国的标准试验法,而且是法国的国家标准,被国际水泥混凝土界称为“中国法”,它在我国的基础工程中发挥着安全卫士的作用。这位向混凝土工程的“癌症”发起集团冲锋的领军人物,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泥化学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唐明述教授。一个“反应”研究了几十年,苦也是它甜也是它从初出茅庐到古稀之年,唐院士一生都在研究一个课题——“碱—集料反应”。这是一个什么反应,值得唐院士为它痴迷?“上天入地搜寻遍”,为它奉献,不惜熬白了少年头?“碱—集料反应”,指的是水泥中…  相似文献   

10.
方引青 《人才瞭望》2007,(6):100-100
“对人才的投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一个成功的企业,一个优秀的雇主始终将培训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供职于新加坡一家著名房地产集团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徐明说。  相似文献   

11.
公司请来的大牌美国人力资源专家,先问了十几个培训参加者一个小问题:“你们说,开车的人进了加油站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开车的人进加油站还能干什么呢?“加油!”超过一半的人都这样回答。从老师略显失望的眼神里,大家看出这显然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所以又补充了“歇会儿”、  相似文献   

12.
《论语》里有一句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不在同一条道上的人,不属同一阶级的人,不是同一立场的人,就应该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在阶级分明的社会,孔子显然是在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说话,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到了现令这个多元文化相融、开放开明的社会,如果还这样认识,那么我们的思想就过于狭隘、过于禁锢了。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才交流》2006,(5):36-36
前不久,江苏省外国专家局在春光明媚的连云港,为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连云港振兴集团有限公司“郁金香种球繁育”基地和江苏榆城集团有限公司“大菱鲆鱼人工繁育”基地,举办授牌及技术推广会。  相似文献   

14.
以此看来,青海“藏羊”集团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专家的举措就不仅仅是一个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取胜的竞争举措,而几乎是在改写藏毯手工生产方式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海颜  严睿 《人才瞭望》2005,(10):57-57
作为国内的纯民营零售集团之一,北京物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美”)被视为业界翘楚:不论在国资委的政策扶植范围内,还是其超过沃尔玛的近一个百分点的净利润率。  相似文献   

16.
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是吉林省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也是全国大型制浆造纸企业之一。多年来,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九五”期间.围绕提高干部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开展了培养训练活动,收到了一定效果,为吉纸集团走出困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围绕提高干部“六个能力”策划培训方略 进入“九五”吉纸集团就走入了困境。骨干企业困难.急于企业脱困,吉纸集团干部管理和教育部门,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提高干部“六个能力”至关重要,是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搞好干部教育…  相似文献   

17.
拉斯·温特霍斯特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把他的生意从西代利亚拉登(WestfalischenRahden)地区扩展到整个德国以及法国、英国、葡萄牙、香港、中国直至刚刚进入的越南,从而建立了一个从事电子配件、原材料和半成品买卖、微机组装及经营直升机商业旅行业务的跨国集团。最近,为了进一步扩展他的“德亚工业集团”,温斯霍斯特通过一家科隆银行大举筹措风险资本。据一项为投资者搞的资讯调查报告称:该集团是德国工业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目前,这位年轻百万富翁的三分Z二的销售额集中在亚洲。在香港报界笔下,地亦被称为“少年大班”和“个人企…  相似文献   

18.
“知本家”是时下炒得很热的一个概念。中关村的一些科技精英的传奇,为“知本家”提供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演绎。前段有一则新闻,说的是武汉大学一位教授,以技术入股“红桃K”集团身价超过亿元。这是有关“知本家”的又一个活色生香的例子。 国外的例子更多。比尔·盖茨已被说烂了。现在最时髦的是网络精英,这些人几乎白手起家,打下令人称羡的金元江山。说是白手起家或许不确,因为他们身怀绝技,这绝技是不传之秘。像雅虎的杨致远,有着为一般人难以搞明的知识背景,但富甲一方是人人都搞得懂的。 于是平“知本家”群雄崛起。“知本家”…  相似文献   

19.
王明,20世纪90年代毕业于国内某著名高校,学习管理专业,国外某著名大学MBA,先后在国有企业工作过近五年,之后在广东三家外资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CE0的盛邀下于2004年加盟了某集团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集团成立二十多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公司仅有人事行政部,工作处于基本操作层面,但根据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圆一个“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梦想,他放弃暴利的房地产行业,倾其所有投入马铃薯脱毒良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事业。8年间,他历尽坎坷,累计投入23个亿,终见“薯”光。如今,他的马铃薯集团已经培育出900多种脱毒马铃薯,拥有3个育种基地,年可扩繁脱毒种苗1亿4000万株,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从“地产大亨”到“脱毒薯王”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