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思考袁浩波人们一谈到市场经济,似乎就会想到钱。诚然,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决定了它对于市场主体和个体对钱的行为必然性。首先,市场经济的利润优先原则,要求企业为了谋求最大效益,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最小... 相似文献
2.
<正> 建国以来,我们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国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49——198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8.35倍,平均每年增长9.2%,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4.56倍,平均每年增长4.7%,工业总产值增长51.81倍,平均每年增长12.7%。根据1981年的统计数字,我国在农业方面已经拥有各种型号的拖拉机282.9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7,498.3万马力,机耕面积达到3,647.7万公顷,化肥施用量(含有效成份100%)1334.9万吨,农村用电量达369.9亿度。在工业方面,1981年我国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2,709亿元,流动资金1,164亿元,当年为国家提供利润额923亿元。我国的粮食、纺织、钢铁、煤炭、发电量、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主要产品生产量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它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理论战线和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都要围绕这个总题目,服从这个总目标。从这个要求出发,财政理论战线的任务就丹通过部论研究,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是指导拨乱反正、使党摆脱长期“左”的羁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是与这个伟大变革时期相应的光辉的理论著作。《文选》的发表,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文选》一书的基本思想。许多文章精辟地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摸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反经验,完整地论证和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6.
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时致词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平同志的这一论点,是从总结长期历史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纲领性指示。我们读了以后,感到对怎样搞我国社会主义的问题更加心明眼亮;对全面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更是信心百倍;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主义前景变得更加灿烂夺目! 相似文献
7.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来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之作深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故本文作探索。一、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念及其体系价值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陈振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总结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是探索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的前提条件 ;根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方法论的逻辑起点 ;坚持实践优先的原则 ,一切着眼于现实的实践 ,是方法论的基础 ;用辩证否定的方法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 ,是科学地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看待计划和市场相互关系的正确途径 ;“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 ,是一条最具时代特色的方法论原则 ;抓住机遇 ,发展自己 ,也是一条具有哲学方法论意义的原则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是从治国安帮、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所提出的一条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方法论原则。上述方法论原则 ,构成了一个递次推进、相互紧密联系的完整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始终重视国家政权的建设,重视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政权机关就很重视法制建设,而且有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例如1941年制定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抗日统一战线的三三制原则,即在边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课题。 一般地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个新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是一个科学体系?这是一个关系到要不要用它来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个深层理论问题,因而对此必须作出科学的回答。笔者认为,评判一种理论是否属于科学理论体系,主要标准有三条:一是看它是否有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并且科学地揭示了所论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二是看它提出一的一系列论断与观点,彼此之间是否具有内在逻辑联系,三是看它的主要论断与观点是否经得起实际的检验,能够成为人们有效地改造、保护和优化自然或社会的理论指导。凡是符合上述三条标准的一切理论,不管是以专…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9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来的。这一正确的路线,切中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受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拥护,并且都按照这一正确的方向努力奋斗。但是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它的内容和它的基本特征,人们似乎还缺乏深入系统的清晰的认识。现根据我个人的学习和领会,就以上一些问题略陈管见。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涵来说,顾名思义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建设,第二层 相似文献
14.
<正> 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指党在特定历史时期按照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明确规定的党的基本任务和行动方针。简而言之,基本路线就是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总政策。它是指导党的一切工作的灯塔,是决定特定时期的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一般说来,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制定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本路线总是党的领导人在反复总结客观世界发展变化和群众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制定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都曾经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出过革命路线,并且都使用过“基本路线”、“总路线”的概念。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而且包含了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其要点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支持一切反对现有社会制度的革命运动,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到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第一国际(国际工人联合会)时又在其章程和纲领中“指出无产阶级运动的革命路线”.其要点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夺取政权,实现社会革命,消灭阶级,以联合劳动取代雇佣劳动。列宁于1907年还结合当时实际写道:“现在,当国际工人运动已经出现了一种深刻不安和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深刻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的出版发行,为我们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提供了最好的版本和教材。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又强调,学习《邓小平文选》要在全面系统地把握理论体系上下功夫。而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体系,关系到能否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关系到能否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这是非常正确的。回顾我国近百年的中西文化争论史,更能体会到这个讲话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里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总结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得出的,它包括了恢复和重新端正马列主义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国际条件和中国国情;创造性地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和方针政策等全新内容,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从新中国诞生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明确提出,我党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 (一)早在建国前夕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向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所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笔者就此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云南实际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使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类似于政治制度的“国体”)和市场经济体制(类似于政治制度的“政体”)相结合,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总和,即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文章还就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以及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并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对实现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论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