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荀子不是从礼到法的过渡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韩非、李斯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政治家。韩非和李斯曾经师事过荀子。许多人向来认为,荀子培养了韩非和李斯这两个著名的法家,而韩非和李斯则继承并发展了荀子关于法的思想,建立起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上从礼到法过渡的桥梁。有些人还将李斯、秦始皇所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也说成是来源于荀子的学说。“四人帮”在其“评法批儒”的闹剧中,更是把荀子和韩非、李斯扯在一起,给荀子戴上“法家”的桂冠。事情真是这样的吗?荀子与韩非、李斯之间的实际关系究竟如何?把这个问题探讨清楚,对于了解当时政治思想斗争的情况,研究春秋战国秦汉的历史,不是没有益处的。本文就此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就教于学术界。荀子是战国末期集大成的思想家。他寿命长,阅历深,治学范围广,所收授的弟子不少,这是没有疑问的。除了韩非和李斯之外,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学生。《荀子·议兵》篇中提到的陈嚣,就是其中之一。据记载,传《毛诗》的大毛公,传《鲁诗》的浮邱伯,传《左氏春秋》的张苍等人,都是荀子的弟子。至于参加收集整理荀子著作的弟子,恐怕也有相当一批人。这些弟子都很尊崇荀子,在编辑他的著作之后,特地加上  相似文献   

2.
继承各家对于人性“恶”的思考,韩非阐发了自己的人性论,并将对人性的认识作为其术治理论的基点;沿着荀子的思路,韩非进一步发展了“名”的客观性,将“形名”与君主的统治之术联系起来论述;韩非对《老子》所包含的哲学内蕴和政治思想进行了开掘和演绎,并从中发现和解译出符合他自己的术治理论建构的元素,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陈冬 《兰州学刊》2009,(1):89-91
儒家学说以家庭伦理本位出发,建立起其独特的“忠孝”统一观;韩非从法家立场出发,致力于打破儒家学说,建立法家思想系统。文章主要探讨韩非如何从两大方面破儒之“忠孝”观而维护“君”与“法”的绝对性。文章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韩非从“利”的现实角度来揭破儒家父子、君臣之延续性;第二部分则分三点探讨韩非对儒家“忠孝”观之乱“法”性质的揭露。  相似文献   

4.
关于屈原的悲剧原因,前人已经做了很多探讨。如果从屈原的自身素质、情商、政治才能三方面来看,楚王的不信任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挑拨离间,导致君臣矛盾层层加深,事功不成,是屈原悲剧人生的外因;而屈原的内向型性格和平庸低下的情商,和他缺乏政治家的策略和果敢的自身素质,则是屈原悲剧人生的内因。  相似文献   

5.
对人性的探讨就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开始。千百年来,对“人性是什么”的问题,思想家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春秋末年的孔子认为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只是后天的习得才发生差别,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人性问题,但他没有揭示人性的内容。在荀子之前,系统阐明人性学说的是孟子,孟子所谓的人性,是指人与其他一切存在物不同的条件,此条件是人类独有的,是人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及价值自觉能力,在他看来,封建伦理道德发端于人的本性,其目的是为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寻找人性上的根据;可见,孟子剖析人性,主要侧重于社会性方面。荀子所谓人性,则恰与孟子相反,它是指人生而具有的本能,是人最基本的欲望和要求,荀子的人性理论,也是为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寻找人性依据的,荀子主要从人的自然性上去剖析人性,他得出了“人  相似文献   

6.
论韩非与荀子无思想承传关系张涅一般认为,韩非曾师承荀子。所据史料是《史记·韩非列传》的记载:“与李斯俱事荀卿。”不少学者还对两者的思想作这样的逻辑联系:荀子由儒家迈向法家,韩非承之集法家大成;荀子思想的核心是“性恶”,韩非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御臣之术...  相似文献   

7.
王珅珅 《理论界》2012,(6):118-120
孟子的人性论和荀子的人性论不是直接对立的,它们是依据人性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价值取向为旨归而各自预设的理论系统。荀子在形下自然经验的生命中言人性,他在必然性和可能性上为礼的产生提供了根源。孟子在儒家天人相贯的核心思想的视野下言说人性,他在当然之理上为回复人生充足价值的根基上寻找着眼点。荀子正是通过人性恶的预设来强化礼义教化训导在优善人性、治世归礼中的重要性和永恒性,这较之孟子的性善论有着革命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荀子的“性恶”论不仅在其产生之时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也给后来带来了巨大影响。一般认为,在人性理论上韩非是荀子的继承者,与荀子同唱一调,都主“性恶”论。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荀、韩的人性论,以期在事实基础上,弄清各自学说的本来面貌,得出更符合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朱熹是荀学”命题的提出,朱熹笔下荀子的真实思想形象值得聚焦探讨.朱熹用“参杂法家”甚至“全是申韩”的评语表达对荀子取法法家以建构学说的不满,但依然认为与韩非等法家人物相较,荀子是有救世情怀的儒家圣贤,是“大醇”.朱熹沿用了程颐“论性”时性与气兼备的义理架构,认为孟荀皆有得失,荀子于“大本处不透彻,只见得人性之不好”;孟子“只见得大本,未说到气质之性”,这构成了性恶论兴起的理论源头.不识性之大本,导致荀子虽强调践履工夫却因流于细节而无从落实.朱熹认为应该从孟子四端说来阐明“礼乃性之固有”,可破荀卿之说.总之,朱熹体察、肯定荀子的救世情怀下的良苦用心,从义理上有意识地统合孟荀来寻求发展儒学.  相似文献   

10.
论李斯     
李斯,作为秦朝重臣,二朝元老,儿与秦王朝兴亡相始终,集功勋与罪过、人才与奸才于一身.探讨其一生历史,似乎仍有警醒今人的作用.一、秦王朝的开国元勋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与韩非一起从师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的李斯,看到"东方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而唯西方秦国强大,遂别师西向入秦.到秦国后,他先投靠相国吕不韦.吕不韦收其为门下舍人,不久荐李斯为郎(即宫廷侍卫官).从此,李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9.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20.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