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由佐藤将之教授相关论文所引发的关于荀子与韩非及法家关系诸问题,可以以一种观念史的视角进行回应与消解。先秦诸子之间本无宗派之分,而各求其思想观点面向时代之需,自成一家之言。即便将后世划定的派别观念运用于先秦语境进行考察,儒家与法家之间也极少冲突,且在维护社会秩序上具有一致性,可以通融共存。造成两家势同水火状况的起因是韩非、李斯深度涉足的秦政秦法及"焚书坑儒"事件,其背景则是儒家出于维护自身独尊地位等目的而对法家和秦政进行的双重贬抑。作为韩、李老师的荀子被裹挟其中,尽管在汉唐时期未受关注,但是随着唐宋之际"道统"论的提出及扬孟抑荀运动的推进,却逐渐浮出水面。荀子与韩、李及法家的关系被旧事重提,其性恶论也遭到了严厉批判,最终荀子与荀学在程朱理学那里被贴上了法家标签并遭受全盘否定的命运。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荀学不断被曲解与遮蔽的过程,我们可通过观念史的回溯与还原来消解其中的郁结,澄清荀学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3.
荀子的“性恶”论不仅在其产生之时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也给后来带来了巨大影响。一般认为,在人性理论上韩非是荀子的继承者,与荀子同唱一调,都主“性恶”论。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荀、韩的人性论,以期在事实基础上,弄清各自学说的本来面貌,得出更符合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5.
6.
7.
试比较韩非和马基雅维里的人性论政治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非和马基雅维里虽然处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却洞察到共同的人性观———人的本性是自利的,这导致他们在政治思想观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纵观历史长河,向我们宣扬各种人性论的其实远不止他们。从性恶论出发,我们可以意识到理性的有限性,法律等强制方法在国家管理中仍然必需,从而推导出“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从性善论出发,我们可以意识到道德教化的作用,自律以及德育教育等方式方法在国家管理中也非常必需,从而推导出“以德治国”的必要性。通过对他们的人性论政治思想的研究,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看到韩非和马基雅维里人性自利理论科学的价值,为平衡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提供理论依据,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荀子在其人性学说中 ,把“性”、“伪”作为两个重要概念 ,并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从“性”的逻辑他得出了“人之性恶”的结论。为此 ,荀子还从人的生理本能、心理意识及社会教化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证。荀子主张人性恶 ,并不是他要达到的理论目的 ,其目的是从人性恶引申出礼义制度及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荀子试图通过“化性起伪”的过程 ,通过后天教育、学习、道德修养等途径 ,最终达到改变人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荀于思想体系主流是儒家思想.他继承了孔子在人性论、伦理观等方面的思想,并在继承的基础上给予发展和弘扬,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为维护儒学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墨子、韩非分别属于不同的思想派别,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但深入研究会发现二者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性,某些方面还可以称为传承性.通过对墨子、韩非思想的研究,把墨子、韩非相通的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墨子的"尚同"思想与韩非的君主专制主义;墨子"尚贤"与韩非的"因任而授官"的用人之术;墨子的"法仪"与韩非的"法治". 相似文献
11.
12.
荀子以其对于心、性等概念的独特理解为基础,提出了人性本恶的理论,在先秦哲学关于人性的讨论中独树一帜.尽管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他认为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即"化性起伪",则可以实现"涂人皆可以为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韩非子以人性好利论为基础,形成以法制欲、以法导利、法禁明著的主张,构建了一套法律思想体系.这个法律思想体系具有凡事皆决于法的主体特征,对法律的社会政治功能极其重视.为了强化法律的社会政治功能,韩非子主张轻罪重罚,这在思想上显得比较极端.韩非子的法律思想与主张赏罚适当、鼓励道德自律的当代法律思想相比,无疑有较大历史局限,对此,需要我们批判性认识和对待.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耶稣会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就人性论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看待人性与兽性的区别以及灵与肉的关系?如何看待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作为善恶之原的自由意志?道德之善是率性还是克性、是复其初还是在实践中生成?对话既使西方学者加深了对中国哲学人性论的理解,也从多方面启迪了中国哲人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李贽、徐光启、杨廷筠、王夫之、黄宗羲、戴震、焦循、赵翼等人的理论创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哲人既吸取了西方哲学的精华,又在会通中西的基础上加以淋漓酣畅的创新,从而把中国哲学的人性论提高到了一个比基督教哲学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乔根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30(5):79-84
印度佛教强调心性的寂止方面,最关心的是空寂洁净的心性不受外界凡尘造成的烦恼所干扰,而深受传统哲学影响的中国佛教则在继承印度心性论哲学的同时,更侧重于心本体的清静与本觉,从直觉认知角度,理解成佛与本体觉性的关系问题,从而在宗教理论与实践上为体验和顿悟佛性找到了一条捷径。中国佛教各派由渐悟而最终都走向顿悟,正是心体本觉说带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关于荀子的学术性质 ,古今共有三说 :儒家 ,法家与“自成一体”说。笔者认为 ,这个问题需认真探索。在《荀子》中第一位的概念是“隆礼” ,即“礼”是他的思想核心。《荀子》中也讲“法” ,但始终未将“法”作为其最根本的范畴 ,所以荀子本质上非法家。荀子的思想核心是“礼” ,儒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二者完全不同 ;而且 ,荀子对孟子的“仁政”、“性善”、“天命观”等 ,都持批评态度 ,因此荀子也不能为儒家。认为荀子在学术上“自成一体”有一定道理 ,但对“自成一体”要具体化 ,否则容易将其说成“杂”家。荀子应是百家争鸣的一个独立学派———荀家。 1.司马谈关于百家的划分未将“礼”作为一家不科学 ;2 .“礼”原是春秋时期早于儒、法两家的社会上广为流行的“礼治” ;3 .“礼”只是儒、法两家产生的思想前提 ;4荀子将“礼”又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 ,使其成了一个有完备理论系统的学说 相似文献
17.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程颢和朱熹 ,一方面继承了前人从宇宙本体论寻找人性的根据、人性的来源的思想传统 ,一方面又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赋予这一传统以新的内容 ,从而形成了理学家人性学说的一大特点 :人性论与宇宙本体论的合一。他们的这一理论揭示了哲学认识的一个特点 :哲学怎样认识人就怎样认识宇宙 ,怎样认识宇宙就怎样认识人。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和鲁迅的生活时间虽相距2000多年,但从他们的作品里读者却可以感受到两个伟人内在精神上的息息相通之处.在两个伟人的笔下曾经刻划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物,比较他们在写作时的相似之处,可以进一步理解司马迁对鲁迅写作上的影响以及鲁迅先生如何站在更高角度上对悲剧创作做出了理论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人性论是韩非整个社会政治理论的基础,"自为"人性论则是韩非区别干传统人性论的主要特色.其理论具有两面性:一是深刻揭示了人"利己"的本性及"利"、"害"社会关系中的"杠杆"作用,为中央集权政治和帝王权术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消极影响;二是从"自为"人性论开发出"非道德"的"法治"思想与"非人治"的"势治"主张,这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