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2010年1月3日的那场大雪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遇到的烦恼和兴奋也随天气回暖,像积雪寒冰一样慢慢消融。眼前更多的是积淀在国人血液里千古不变的春节情结。对于北京人,一场大雪、二十多年的年夜饭春晚、凝聚了众多京味民俗的厂甸庙会,成了媒体和文化社会学人的话语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宗禾 《社区》2010,(3):19-19
这个冬天,雪来得格外早。2009年11月份,我国大范围的普降大雪,包括北京、河北、陕西、安徽、湖北等在内的各个地区都被大雪盖了个严严实实.严重阻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各地的道路交通情况.更是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人们的出行也被这场大雪彻底打乱了阵脚。  相似文献   

3.
2008·回家?     
争议:回家向左,打拼向右家是2008年的另一个故事。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暴雪在中国南方纷纷扬扬,几天后,大雪覆盖的贵州、湖南等省慢慢陷入黑暗,冰雪压断了电缆,公路瘫痪、通讯信号也失灵了。在长沙等17条线路上的返  相似文献   

4.
陈湘鹏 《人力资本》2008,(12):60-61
争议:回家向左,打拼向右 家是2008年的另一个故事。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暴雪在中国南方纷纷扬扬,几天后,大雪覆盖的贵州、湖南等省慢慢陷入黑暗,冰雪压断了电缆,公路瘫痪、通讯信号也失灵了。在长沙等17条线路上的返乡者在火车上干等了7天,列车上人们靠方便面度日。而广州火车站拥堵了五十万不能回家的返乡者。“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念想正在破灭,不甘于此,有人甚至沿京珠高速步行寻亲。这件回家的事,最终酿成了灾难,在安徽芜湖车站,女大学生冷静被挤下站台,殒命于回家的路上。  相似文献   

5.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二月“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这千古绝唱的无产阶级文艺珍品,是一篇能很好地体现诗人历史观念和国家思想的杰作,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日再读,深感更有体会不尽的新意。  相似文献   

6.
琦才 《山西老年》2014,(5):23-23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中央政府从南京迁移到了重庆。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期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毛泽东便把九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书赠给柳亚子,并致信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相似文献   

7.
泉涌的井     
那年,北国。大雪茫茫。我和一位长辈行走在雪原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水果产量的增加,销售价格持续下跌,农民昔日眼中的“摇钱树”,变成了今天的“伤心果”,刚刚摆脱了“卖粮难的苦,又尝到了“卖果难”的滋味。然而就在水果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地处沂蒙山区的蒙阴县,却出现了那里的大雪枣一斤卖到了二十多元,且卖得异常火爆。为了探寻其中的奥秘,我们来到了被誉为大雪枣之乡的山东省蒙阴县。采访了一家枣园的主人王焕兴。  相似文献   

9.
春节前的一场大雪,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也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50多年未遇的雪灾中,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也经历了一段不平常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0.
独自在家     
那年寒假下了大雪。早上起来,我看到小树带起了白帽子,田野里盖上一层厚被子,太阳把万丈光芒洒向大地,美丽极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当地方志中旱涝(有480年)和霜冻、冰冻、冰雹、大雪(有1630年)的记载史料,统计分析了金衢盆地的旱涝、霜冻、冰雹、大雪、冰冻冷害等主要气候灾害的时间演变特征和区域内差异性。初步得出近500年来该地区气候灾害的变化特点和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2.
北方有小雪     
杨晔 《山西老年》2012,(2):51-51
北方有小雪,淡妆若伊人。 习惯了大雪的北方人是不会在意这场小雪的。淡淡的,柔柔的,悄无声息,甚至不留痕迹,粗犷殆尽,缠绵有余。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大雪满弓刀”句之我见李文有华罗庚在世时,以一个数学家的求实精神,对唐朝卢纶的一首《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提出质疑,华老认为雪夜不会有雁飞。后来有人引证唐诗说在我国西北高原地带,唐朝时雪雁可以并存,因为“胡天...  相似文献   

14.
大雪过后,晨晨和伙伴们在小区院子里玩儿雪。堆个雪人,打了两场雪仗,玩儿了大半天,晨晨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家。回到家里没一会儿,晨晨发现自己的手、脚还有耳朵变得又红又热还发痒。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爷爷和池塘     
刘敬涵 《新少年》2014,(5):32-32
大山脚下,有一座雪村,那便是我的家。村西有一方池塘。池塘结了冰,被大雪覆盖着,成了一片冰雪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百科探秘     
《阅读与作文》2009,(6):50-50
大雪后为什么特别静? 人们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一场大雪过后,会感到四下呈万籁俱寂。原来,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音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会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声波的能量通过出口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量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致自然界声音的大部分能量均被大雪的表面层所吸收,所以便出现了大雪后万籁俱寂的场面。  相似文献   

17.
这个冬天,雪来得格外早。2009年11月份,我国大范围的普降大雪,包括北京、河北、陕西、安徽、湖北等在内的各个地区都被大雪盖了个严严实实,严重阻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各地的道路交通情况,更是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人们的出行也被这场大雪彻底打乱了阵脚。对于经常下雪的地区,社区居委会会在雪后组织社区志愿者扫雪、除雪;而对于有的地区,社区居委会却因为雪而犯愁——摔伤的居民太多了。下一夜雪后,第二天地上就结了薄薄的一层冰,造成居民出行困难,怎么办?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向本刊求招,希望提前给居民提个醒,好让人们从容应对下一场大雪。  相似文献   

18.
沼泽所在     
《阅读与作文》2009,(5):76-76
一个下雪的晚上。农村有户人家,半夜里有人敲门。主人好奇,这么晚了,又是大雪夜,会是谁呢?开了门,是一名迷了路的旅客。  相似文献   

19.
王天抒 《新少年》2014,(1):12-13
“下雪了,好大呀!你看,地上都是雪!”下午第一节自习课上,抚顺市新抚区民主小学的同学们议论着这场大雪,并往窗外张望着。  相似文献   

20.
雪后     
今天是元旦。元旦的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雪,这是2006年冬天里的第二场雪,也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场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