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欧洲近代的伦理学思想在西方伦理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批学者系统地提出和完善了以情感为理论基础的伦理学思想体系,高扬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逐步实现了以情感为基础的主情论伦理学对主知论伦理学的战胜,实现了道德研究视阈的扩充,对伦理学的发展以及对情感和道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启迪了后世学者的思路,使道德对人而言不仅仅是外在的而且也是切近的。  相似文献   

2.
道德稀缺性既受制于道德资源配置的稀缺性,也包含主体道德心理、能力和行为的稀缺性。对于道德稀缺性问题,经典的伦理学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模式和解决路径:功利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为人类破解道德稀缺性难题提供了动力,但其缺失解决此问题所需要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义务论的主要贡献是避免了功利论处理道德稀缺性问题时的片面性和整体性思维的缺失,但却容易流于平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阈限。而德性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方式,其“中道”思想及对于善的内在追求,既符合破解道德稀缺性难题所需要的整体性思维,又符合这一问题解决过程的渐进性特点。可见,作为完善论伦理学范畴的德性论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天然优势,德性论的复兴也显得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新伦理学的建构及其理论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新伦理学的建构和理论特质在学科类型上讲是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的统一 ,在价值追求上讲是功利论伦理学与道义论伦理学的统一 ,在伦理精神上是道德目的论伦理学与道德工具论伦理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休谟的伦理学的现代意义。(1)休谟关于区分道德关系和事实关系的思想与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伦理学的主流方向相一致,它特别地受到当代偏好逻辑分析的伦理学家的欢迎和重视;(2)休谟的伦理学与当代自然主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无论就发展渊源来说,还是就内部的方法变革来说,休谟的情感论伦理学都堪称当代情感论伦理学的先声,但是它们关心的问题不一样,因而具有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5.
将十八世纪产生于英国的道德情感理论放到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的广阔背景中进行考察,探究了该理论产生的社会一文化原因和理论—心理原因,阐明道德情感理论作为西方伦理理性主义的逆转,是新的社会秩序、新的经济关系以及人对自身的觉悟的产物。道德情感理论在伦理学史上第一次将情感作为道德动机来考察,将道德与人性联系起来,以个体理性代替社会理性,并致力于二者的融合,这在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探讨了道德情感理论的思维教训。  相似文献   

6.
休谟在其德性理论中贯彻经验论,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推进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道德情感论传统。他认为以同情为源泉的道德感是德性区别的根据,功利是德性价值的来源,进而提出了他的德目体系和归类标准。休谟以自然情感和理性的关系为基本线索,提出的具有进化论特征的德性伦理学,秉承了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现代德性理论的新范式,对审视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规范伦理学的局限性和西方伦理学的未来走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德伦理学已经发展为一种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相抗衡的道德理论。其复兴的动机是对现代道德哲学以及当代社会的道德现实的不满,有着特定的时代诉求。经过许多当代哲学家的理论建构,美德伦理学成为了当代西方伦理学理论中引发众多哲学家的关注与争论的崭新理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伦理学理论伦理形态与道德形态的区分,存在主义伦理学理论属于一种道德形态。从其性质来看,存在主义伦理学理论是一种存在论性质的道德形态,而从其具体形态构成来看,它则是一种基于存在自由之上的生存责任论的道德形态。  相似文献   

9.
休谟彻底抛弃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性真理观,将道德的是非标准建立在人类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开创了德性伦理学的情感主义路径。这种伦理学认为,同情是德性区别和形成的源泉,以情感为基本内容的道德德性的进步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基本趋势。休谟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现当代伦理学的发展。通过其与其他伦理学的比较,有助于理解当代西方主流伦理学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把握伦理学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道德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样式,人的道德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道德思维水平支配和制约。道德思维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伦理学理论形态范式的演进和嬗变,相应地发生着历时性的范式转向和共时性的理论融合。探究道德思维的逻辑关系考察、结构要素分析和理论形态演进,可以廓清道德思维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实践论的理论主题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更新。道德思维从综合性思维到分析性思维再到反思性思维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深刻理解道德规范、道德语言和道德共识之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地伦理学在生态学规律基础上提出将对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作为生态伦理规则的致思之路被认为遭遇“休谟问题”困境。凯利考特等人从休谟的道德情感基础论的角度出发,通过说明大地伦理学的道德基础是情感,生态学规律的改变是道德情感作用对象的认识而非道德情感本身对大地伦理辩护。超越困境与否争论的途径是消解休谟问题和伦理科学主义思路,有着重视伦理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体的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现从发展性德育的价值追求着手,阐述发展性德育对医德目标的实现、医德情感的培养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和谐教育体系。亲情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亲情教育对大学生增强忠孝意识和关心能力、顺利步入社会有重要作用,对建立和谐社会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围绕道德基础问题,学界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并形成了两大阵营:道德理性派和道德情感派。理性派认为:真正的道德基础是道德理性,而道德情感则是"丛林杂草",需用道德理性对其进行规约;情感派则认为:集中体现着人的生命意志的道德情感才是真正的道德基础,道德理性主义对道德情感的长期压制不利于道德的完善。其实,两派存在着一种"交互性"的误解:理性派所批驳的其实是人类的"物质贪欲",而非情感派极力维护的"道德情感";情感派要批驳的是作为外在利益的有效获取手段的科学理性,而非理性派所倡导的"道德理性"。双方都犯了"分析不彻底,合题不充分"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其实,从追求人类道德实践之至善这一共同基本立场看,二者其实是一种"理不离情,情不离理"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的道德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关于道德之本体、道德之工夫、道德之批评、道德之理想等层面。船山认为,道德的本原在天,落脚点为人;他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强调正心,主张"达情养性"与道德践履;并从历史、现实与学理等不同的视角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与道德沦丧现象进行了猛烈地抨击;船山的道德理想模式是"内圣外王",圣贤治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舞蹈不仅带给人们最直率、最完美的审美感受,同样也蕴含着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深刻内涵。中国古典舞追求中国传统伦理"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价值标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理想,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和中国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和"。  相似文献   

17.
彭加勒的伦理观属于情感主义流派,认为价值判断在于主体情感的表达,所以直接以科学方式改造伦理学或制定道德规范是不可能的。但科学能以间接的方式,即通过作用于情感而帮助伦理,科学有双刃剑作用,但在道德方面主要还是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伦理本质上是“和”的伦理,和谐在佛教生命伦理思想中处于重要地位,佛教伦理以缘起论为其道德哲学基础,以心灵的道德和谐为根本,由心的外在呈现和人的社会关系及与自然界关系的存在方式的不同,表现为人与人的道德和谐、人与自然的道德和谐,其内在的生命伦理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构成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建构的一种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道德准则,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对道德原则的理解也分为不同的层次,这一层次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对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