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炳毅 《金陵瞭望》2005,(10):50-51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在整理金陵女大零散档案时,发现了一本尘封了60多年的有关记载南京大屠杀的日记。日记系当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的钢笔手书。共3万多字,起迄于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未有一天间断。程瑞芳通过自己的亲历见闻,有力控诉了日军在安全区内外烧杀奸抢的滔天罪行,褒扬了魏特琳等国际人士为救助和保护难民的奔忙与操劳,也披露了安全区内有良知、有热血的中国人对日寇暴行的强力反抗。  相似文献   

2.
李思纯1919年留学欧洲,1923归国,时或为官,然主要从教高校。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等众多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过从密切,是当时学人圈中的活跃人物和知名学者。但因李氏辞世较早,其名鲜为当代学界所知。李氏在1946年赴南京出席"制宪国大"期间写下了一部记事甚详的《金陵日记》。手稿为李氏家人珍藏了半个多世纪未为人知。其中涉及众多人物与事件,尤其是对"国大"细节,李氏政治态度,生活情境反映真切,呈现出一个颇具多样性的历史"世界"。  相似文献   

3.
悦读     
《人力资本》2009,(6):93-93
《拉贝日记》[德]约翰·拉贝/著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最近,约翰·拉贝再一次在中国家喻户晓。令国人出离愤怒和痛苦的电影《南京!南京!》就是以约翰·拉贝的日记为线索,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片段;狂揽“德国奥斯卡”劳拉奖四大奖项的同名电影《拉贝日记》也取材于这部战时日记。  相似文献   

4.
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与东史郎<东史郎日记>从文学与历史的不同角度记述了日本侵华战争中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两部作品分别出自作家与士兵的不同之手,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谛.为中日两国在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和认识上提供了帮助,也在客观上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当年侵华日军士兵,现年86岁的东史郎先生,于1987年公布早年从军侵华的《阵中日记》,作出深刻反省后,立即横遭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狂围剿,近6年间就所谓“捏造”南京大屠杀这一事实而两次败诉。此事引起了中国人民、包括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6.
日记的远祖是编年纪事体史书.在编年纪事之后和日记兴起之前,笔记是其间过渡的体裁.日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在西方则产生于16世纪英国.日记与一般备忘录和随感录的重要区别,除标明年月日时间要素外,更在于它是个人秘密的保存,是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日记体文学大致可分日记体散文和日记体小说两类.日记体散文所写多半确有其人其事,只不过进行了文学的提炼和润色;而日记体小说所写的人和事,却完全可以跳出事实的框框,进行创造性虚构,塑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7.
去年4月12日,当年的侵华日军士兵东史郎,战后第5次来南京谢罪。期间,他在《东史郎日记》首发式上,对支持他反戈一击的中国新闻媒体示谢之际,专向本刊的环球读者题词表明心迹:“中国侵害谢罪粉骨清白”。 如今,他又一次来到南京,仍然是——  相似文献   

8.
鲁迅和郁达夫都强调日记写实的重要性 ,但在日记的内容和文体风格上呈现出巨大的反差。鲁迅对国家和个人生活中的许多大事在日记中不记或者仅隐隐提及 ,而郁达夫则详尽地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鲁迅的日记简洁明快 ,郁达夫的日记优美抒情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暴行的铁证 ,但时至今日 ,日本右翼分子不承认历史上曾经有过对华的侵略罪行。《拉贝日记》以日本同盟国人和异国友人的角度 ,客观公正地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 ,有力地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罄竹难书的罪行和对人类文明的亵渎。现实告诉我们 ,今天的日本并没有从侵华战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种种迹象表明 ,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中国人民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 ,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注意到古人日记对历史研究的文献价值,开始搜集和利用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方面内容的日记,将之作为重要的史学资料。这些资料被用来与史实文献进行对照,从而探讨相关历史现象和问题,其中记录明清时期的日记和以南方区域为背景的日记尤其受到关注,这与日记文学的发展状况相呼应。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10,(7):M0003-M0003
《一个民国少女的日记》,文树新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文树新,民国名媛,出生于外交官世家,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当时著名的孔德学校和圣心学校。她文笔出众,被称为孔德学校的才女,与周作人的女儿、刘半农的女儿是同学。文树新14岁与老师Y恋爱,三年后与Y避走上海并生下一女,不久之后去世,未满18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文人公开在报刊发表日记,对日记文体在现代中国的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西方小说的译介,使中国作家意识到在小说中穿插日记的妙处;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日记小说的奠基石。现代日记小说的盛行,还与现代作家的创新精神分不开。日记小说具有私人性与公开性有机统一的特点,在结构上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以人物内心活动的流程来结构全篇,注重描写小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中国《安妮日记》之称的堪与《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同等级价值的《程瑞芳日记》及《日军罪行证明书》在2015年12月13日第二个"国家公祭日"之前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策划出版。一本是中国平民的控诉,一本是日本战俘的供述,共同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存在在这两本书的首发式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马振犊和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均对此两本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马振犊感慨地说,日  相似文献   

14.
李沅 《金陵瞭望》2005,(14):42-43
根据南京市档案局工作人员提供的线索,本刊记者独家寻访到—本南京沦陷期间一个私塾学生的日记,日记里记录了1938年到1940年期间,这个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提供这本日记的是浦口区政府的退休干部范永锦老先生。他告诉记者,这本日记的主人是他的姐夫潘宗福。大约10年前,范老先生去位于盘城镇范伏村的姐姐家,  相似文献   

15.
一位德国纪录片导演将尘封70年的往事拍成了纪录片,德国英雄的《拉贝日记》被搬上了银幕德国著名的纪录片情节剧导演雷蒙德·莱(Raymond Ley)在11月5日至7日,携带《拉贝日记》、《洪水之夜》、《出于对德国的爱——捐赠丑闻》3部作品来北京放映。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放映厅里,引发中国观众最大兴趣的,是展现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影片放映之后,观众与雷蒙德·莱展开了1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这部完成于今年的纪录片,仅在南京和北京的两所大学公开放映过。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虽是陈布雷撰写《西安半月记》的蓝本,但《西安事变日记》并不是蒋氏在事变期间的逐日所记,而是事后补写的。《西安事变日记》叙事简略,内容存在错乱和缺失,《西安半月记》增添了许多材料,内容丰富完整,弥补了《西安事变日记》的不足,虽然极力表现蒋氏"人格"和"正气",但不存在大量造假成分,其整体史料价值较高。《西安事变日记》记载了《西安半月记》有意回避的周恩来与蒋氏会面等情节,凸显出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16年刘半农译《乾隆英使觐见记》,此为马戛尔尼访华日记汉译之滥觞.百年来,香港掌故大家高伯雨将日记手稿整理本译为中文,之后多个基于刘半农译本的现代重版本相继问世.马戛尔尼访华日记在中国的百年译介很好地说明了文本如何通过翻译、复译和改版等行为,从私人叙事衍化为展现不同历史面向的学科叙事,对历史文献类文本的翻译与接受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研究和日记资料的运用是近年民国史学界的两大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和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日记中的蒋介石”学术研讨会,正好将这两个热点予以结合:从蒋介石看人、看事转变为他人如何看蒋介石、如何看民国史事;以不同日记为资料来源,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比对研究;日记与档案等多种资料的互补运用.会议不仅讨论了蒋介石及民国时期的重大史事,同时从史学方法的层面深入探讨了日记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这些年来日记使用的一次检验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鲁迅日记是鲁迅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日记呈现出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诸作家极不相同的特色 ,他对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有许多都不提及或者仅隐隐提及 ,为鲁迅研究留下了一些难解的谜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的日记文学是徐志摩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志摩在日记中不但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史料,而且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风彩。他的日记情景交融,是中国现代作家日记文学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