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母性认识和母亲形象塑造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初期创作阶段对母亲和母爱讳莫如深,中期创作阶段对母亲和母爱渴慕向往,后期创作阶段对母亲及母爱极尽讴歌与赞美之能事。从不同的创作阶段可以明显地看出作家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由此使作品中塑造的母亲形象也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平原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5):115-117
"五四"时期女作家思想意识的觉醒,使她们在女性角色的定位和性别的自认中将母性的价值档和地位遮蔽起来,在对社会和自身的反思中,她们的作品缺少对母亲角色的正确认识,这就意味着女性在对自身性别意识特别是母性意识的认定中存在着模糊性,至此女性的彻底解放就是虚妄.  相似文献   

3.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巴斯妇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波西亚、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和《谢利》中的谢利,这四位女性形象是英国文学中女性争取妇女主体地位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这四位女性人物所表达出的女性意识,我们可以看出在英国文学中,女性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发展经历了觉醒、抗争和确立三个阶段。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妇女要摆脱他者的地位,摆脱受压迫的地位,除了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赢得自己在婚姻爱情上的自由外,更应该关注女性本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女性只有作为第一位的、独立自在的人来表现,有着自己的尊严和存在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妇女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确立妇女的文化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93-97
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20世纪中叶神话研究的兴起,学者们日益从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美利坚帝国的扩张、美国西部史学家特纳的"边疆学说"以及美国西部文学是美国西部神话产生的重要因素。美国大众媒体以及西部通俗文学促进了美国西部神话的传播。20世纪工业文明的发展、越战的失利以及西部城市化是美国西部神话解体的社会历史语境。美国后西部文学加速了西部神话的颠覆与解构。  相似文献   

5.
英国"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因处于社会的"他者"地位而受到关注。作者把独特而深刻的自我性别体味与确认、女性思考与现实感受、道德焦虑与生命热情贯注于作品当中,塑造了形形色色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建构男性主体力量的"他者"女性形象,另一类是颠覆男性主体的"他者"女性形象;前者是认同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后者则是颠覆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公司发起的“重述神话”写作项目,促成了全球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跨国出版合作.当代中国作家苏童、叶兆言、阿来、李锐夫妇参了此次写作项目并出版、发行相关的作品.世界文学中的“中国形象”长期以来并非由中国自身塑造,藉此次跨国出版项目的契机,当代中国作家获得了重塑“中国形象”的新认知和新体验.通过对本民族神话的现代重述,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从中寄托深厚的民族文化情感,给予现代人精神家园缺失的抚慰,催生新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国家意识,彰显出了新的“中国形象”的深厚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7.
女性形象的文化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燕 《社会科学》2005,(12):105-111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是男性塑造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和欲求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所以,这种形象不再被看成是单纯对现实的复制式描写,而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投射。在这种意义上,形塑者的深层心理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便构成了女性形象研究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8.
广告中女性形象批判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论述多集中于探讨女性的形象、角色与性别歧视的倾向 ,但以此而否定广告文化则失之于偏。因为广告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特质 ,广告是在援引素材而非创造形象。广告极为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剖面 ,它们反映了“性别的展示”。如果要走出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的“误区” ,必须把力量集中于文化的层面  相似文献   

9.
文化启蒙与宗教情感--论鲁迅、许地山笔下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待女性问题上,鲁迅是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他常常把笔下的女性看作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抓住她们精神创伤的一点,深入地开掘,提炼出一系列文化形象的符码.而作为一名基督徒和宗教研究者,许地山常常把宽厚仁爱的女主人公放置在异域他乡,历尽人生磨难,终至获得达观知命、苦乐随缘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既是国家现实的表征,也是影像符号建构的结果,它具有功利性与可塑性双重特征.当国家形象遭遇现实挑战时,它更需在虚拟的艺术世界进行呈现、解释与想象性解决.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中具有明显症候性的美国电影进行文本阅读,分析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即在影像话语形式上用呈现与遮蔽的双重框架完成了对金融危机根源的解释以及想象性解决,在影像话语核心里用神话的一再征用完成了对金融危机中国家形象的修补与建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抛弃了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叙事视角,从人性和人的价值高度把一度为传统文化所遗弃和否定的女性/母亲形象推出历史地表。在池莉等人笔下,女性/母亲们为了母爱而在传统的重压与生活的苦难中挣扎,她们的形象不再是完美的,甚或是粗俗和丑陋的。女性写作就是为了叙述或呈现形成粗俗而丑陋的女性/母亲形象的历史和文化成因,以及被种种历史和文化所遮蔽或无视的女性为生存而挣扎的历史,并由此而呈现出女性/母亲形象的现实担当及其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在塑造神的形象时,主要有三点区别:情感与行为刻划的不同;众生对神明态度的不同;神族谱系划定的不同。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两个民族在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也决定了后来东西方文化系统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女作家从社会派定的传统角色挣脱出来 ,在文学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群像。她们建构的女性形象不是单一的 ,而是发生了嬗变。冰心一类的作品中出现的是以温情主义为主的温婉、清澈、纯净的淑女 ;冯沅君、庐隐、丁玲等则从主情主义出发塑造了热烈、绝决、不妥协甚而越轨的叛女 ;张爱玲、苏青的作品则由女性生存方式和女性生命体验角度出发 ,努力勾勒出一群心理变态、扭曲的疯女。通过角色的嬗变 ,我们可以看出其间表现出的女作家关于女性、婚姻、恋爱观的变化 ,也可以窥见这些各有思想、追求的女作家的作品 ,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在《日瓦戈医生》当中,帕斯捷尔纳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集大地母亲与人类母亲形象为一体的女主人公拉莉萨。拉莉萨形象是俄罗斯东正教文化中索菲亚形象的完美体现;同时,她也是东正教文化的符号。拉莉萨形象的塑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永兵 《东南学术》2012,(3):198-207
新时期的新人形象主要由当代农村青年、城乡改革者、当代知识/都市青年三部分构成。新人形象凝聚着作家新的创作理念和新的价值观念,而他们性格的变化发展则是作者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变的隐形表达;新人形象还体现了作家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诸如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失范、唯利是图之风盛行等问题的困惑与焦虑。新时期小说家们借着新人形象的塑造一方面表明他们努力遗忘过去、与过去决裂意识的萌发,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对现实的自我理解和对未来的诸种想象,并以其绘就新时期的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16.
张婧磊 《理论界》2005,(12):158-159
在新文学史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经历了从政治文化到社会文化表意符号的转变过程,女性形象的主题和意义趋于多样化。透视由母女关系折射出来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到文化观念的差异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女性形象的塑造在文化观念的流变上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父权等级制度的建立,男尊女卑的传统儒家女性观也逐渐形成.反映到文学中,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明代以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从"附属"到"独立"的转换,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随之完成了从"歧视"到"赞美"的转换."三言"正面描写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曹禺早期经典作品中,十多个性格各异的母亲形象集体亮相,不仅有伟大慈爱的圣母,也有封建专制的恶母,亦有充满个性张力的野玫瑰.曹禺正是在坚持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将自身人生经历与封建礼教对女性身心扭曲的细致刻画相结合,将对时代精神的积极响应与对女性现实困境的细致体察相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形象生动且内蕴丰富的女性人物谱系图,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域或古代新疆的形象建构,从本质上来说是政治霸权下的天朝心态和视角.这也导致了文学想象中关于新疆的形象塑造与实际情况存在着差距.在文学话语中,“西域”时而成为“捕风捉影”者的想象,时而成为自我场域中的他者;在文化调适中,因为固有文化的强势,人们往往用自己的文化作为衡量标准,造成了双重文化主义的焦虑与困惑.无论西域(新疆)是一种什么形象,总体来看都是在“我族中心主义”的视角下的一种形象建构,无论是实际体验还是文学想象,大家最终将西域(新疆)建构成为了一个“他者”.  相似文献   

20.
智宇晖 《齐鲁学刊》2012,(4):111-114
《焦氏易林》作为汉代四言诗的大观,描写了众多的社会历史人物,其中女性的描写独具特色。在情感和道德的不同领域,赋予了女性不同的色彩,渗透了作者的女性观,也反映了古代女性角色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