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军锋在《改革》2005年第11期撰写的“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中国金融生态状况”一文中认为:评估中国金融生态最根本的问题是探讨金融生态的生成机理,寻找不良金融生态的根源。(地方)政府干预是造成中国金融生态不良表现的根源,(地方)政府对经济金融的不合理干预,造成金融机构和企业信用残缺、行为扭曲;粗放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宏观经济波动,损害了金融运行环境,不利于金融生态“自组织”能力的发良,金融生态的改善,归根结底是要界定(地方)政府干预界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金融发展在最近十余年取得重要进展,大量相关文献讨论了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少有文献注意到中国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可能联系。金融发展除了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外,是否还会产生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红利?尽管存在若干金融发展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机制,但相关经验证据却少见。基于中国2001-2012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可利用含外生变量的EGARCH模型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宏观经济波动平抑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宏观经济波动平抑效应。这一经验证据表明,金融发展能够从降低经济增长波动层面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从而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应该成为中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长期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运行的“政府干预”思想源远流长,既有增加政府对市场干预的主张,也有减少政府对市场干预的主张。“政府干预”模型分析表明:“政府干预”与“干预净收益”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并存在一个最优的“政府干预”。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政府一直在调整“政府干预”程度以满足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历年的“政府干预”程度就在“最优干预”程度上下频繁波动。政府应当谨慎的决定增加或者减少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政府干预”,以使“政府干预”产生最优的“干预净收益”。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投资需求主导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投资率不断上升。在总需求的构成中,投资需求已经取代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过高的投资率让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剧经济大幅度波动的风险。在这种经济模式中政府更容易通过控制投资来影响经济的运行,但却削弱市场机制的本身作用,同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更容易产生利益的博弈。我国特有的投资体制以及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最大化的目标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如果不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分权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分权后为给国有企业争夺信贷资源以及缓解逐年增加的财政收支压力,地方政府对存在松动的金融体系进行信贷干预,阻碍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由于各地国有经济占比不同以及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致使地方政府金融干预强度的不同,导致了区域的金融发展程度显著不同。同时通过对1985-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为上述推断提供了经验支持。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在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其他一系列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的同时,明晰地方政府的权责,增加其服务性功能,减少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协调促进金融制度改革,使金融机构回归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经济周期的波动与东部相比有其特殊性。总供给要素、总需求要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三个方面对西部经济低增长和西部经济周期波动具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应在此基础上实施东西部有差别的宏观调控 ,特别要针对西部经济采取“顺周期操作”的调控方式 ,提升西部经济周期运行波位 ,促进东西部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2013年2月底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对2013年和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展开预测.结果表明,尽管存在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GDP预计增长8.23%,CPI可保持在3.11%的水平.经济的稳定增长为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及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课题组认为,控制政府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保持适当比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是调整现有国民收人结构失衡,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政策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宏观经济在成功地实现“软着陆”之后,在低通胀情况下,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生产几乎全面过剩,经济增长乏力。如何看待中国宏观经济出现的如此重大变化?文章结合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从理论上深人地探讨了这一变化的根源及其内在机理。指出:普遍的金融宽松政策虽然能对启动总需求有一定好处,但是会对重复建设的调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宏观经济在稳增长和降风险之间寻求着平衡,基于IMF提出的国家在险增长GaR(Growth at Risk)分析框架,文章使用1992-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定量刻画了在险增长程度和尾部风险的时间演变。主要结论是:第一,增长分布具有尾部不对称和期限跨期替代,左尾更具有时间波动性,右尾则相对保持稳定,在不利冲击后,增长分布在短期呈现左偏,加大下行风险压力,冲击影响在长期逐步减弱。对增长作用的跨期替代效应上,外部条件正向作用明显减弱,金融条件正向作用逐步凸显,金融脆弱性负向作用和经济条件正向作用有增强趋势。第二,从低增长到高增长阶段,经济条件对经济增长均为正向作用,金融脆弱性则是负向抑制,外部条件主要为正向作用,而金融条件低增长阶段是负向作用,高增长阶段是正向作用。第三,在静态预演下宏观政策调控有助于经济稳定。目前工作重点在于金融领域,降低金融脆弱性,加强宏观金融监管,收紧金融条件,降低外部波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15年我国各地区政府干预、金融抑制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数据,运用动态GMM回归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金融抑制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政府直接干预会促进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而政府直接干预可以起到削弱金融抑制对银行不良贷款率负面影响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非国有化程度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都能抑制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在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方面,政府要帮助创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加强服务意识,协调好直接经济干预和金融干预的平衡;(2)在降低金融抑制程度方面,应积极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本身的资本配置作用;(3)从多方入手,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应鼓励企业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政府职能转变和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手段看,亚洲“四小龙”能根据各自的情况,建立起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它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运用金融、财政、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经济发展作适度或强度介入和干预,将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社会经济高速度发展,创造经济奇迹。“四小龙”这种既无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又能避免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放任的做法,是值得佛山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4年9月12日在德国海德堡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第十五次预测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继续,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49%。物价水平保持温和上涨态势,CPI预计将上涨2.51%。受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业库存增加以及地方政府还债压力的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还将继续,GDP增速将会继续小幅下滑。课题组模拟了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的宏观经济效应。根据预测及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将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政府适当减轻频繁的稳增长微刺激政策调控操作,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式,提高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有利于在下一轮的经济增长上行阶段,争取更好的经济增长实绩。  相似文献   

13.
石油价格波动是牵动一国经济领域方方面面的要素之一,备受各国政府的关注。通过建立描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我国工业生产总值(GIP)、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之间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显示:石油价格上涨会使我国的通货膨胀加剧,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GIP增长率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考证,而高油价并没有在短期内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兼评“金融约束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们一般认为,亚洲和拉美的金融危机是由不恰当的金融自由化引起的,由于金融市场的失灵,必须引入政府干预。本文则显示,即使给定稳定的经济环境,只要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就必然阻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东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只能由银行业的竞争等金融深化机制来解释,政府的作用在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协调交易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6—2000年中国经济呈现“U”型的增长趋势(见表1)。从统计数据来看,2000年GDP增长率高于1998、1999年,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已止跌回稳呢?本文在对“九五”期间,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试对近期中国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艰巨任务,而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经济行为,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影响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绩效,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重要影响。以贵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政府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经济行为绩效,提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创新的思路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政府的生产职能非常突出.生产职能的具体形式有财政补贴型、金融扩张型、租金减免型和规则软化型.地方政府执行生产职能使辖区企业获得"行政性竞争优势"而具有经济增长效应,这对经济增长方式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根据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地方政府生产职能转变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停止规则软化型生产职能,并使其转变为规则硬化型市场服务职能.第二,调整财政补贴型生产职能,提高一次性补贴的预期、减少财政补贴规模.第三,调整金融扩张型生产职能,减少"行政变金融"方式,增加"财政变金融"的方式.第四,调整租金减免型生产职能,增强企业享受租金减免优惠政策一次性的预期、补偿被冲击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角度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界关于金融危机的三类理论模型第一代危机模型指出,危机的根源在于宏观经济基础变量的恶化或扩张的货币政策与固定汇率间的不协调;第二代模型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导致经济中存在多维平衡点,而自促成因素使经济从好的平衡点转移到差的平衡点,危机具有自促成性质;新一代金融危机模型则跳出了货币政策、汇率体制、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围,着眼于金融中介的作用,指出金融中介是金融全球化环境下金融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政府干预对企业家精神是不利的。然而这个判断是否符合我国这样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的、由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我们使用2000年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截面数据,运用SEM方法,考察政府干预、经济自由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政府干预虽然直接推动了企业家精神的增长,但阻碍了经济自由,最终阻碍了企业家精神的成长。因此,地方政府热衷于通过经济干预来培育企业家精神或许是错误的。要发展企业家精神,就必须减少政府干预,实现经济自由。  相似文献   

20.
“脱实向虚”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其微观表现形式即企业金融化。本文从政府债务融资视角切入,基于中国政府债务数据与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金融化水平呈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通过“投资潮涌效应”“融资约束效应”和“投资替代效应”作用于企业金融化。本文有助于从宏观层面厘清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成因,进一步揭示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实体经济的两面性影响,对于提振实体经济效率,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