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道德信仰的缺失就是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以中国传统儒学为切入点,探讨了儒学的人生修养的理论及其对现代人生修养的影响,希冀对于当今人们进行人生修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道德信仰的缺失就是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以中国传统儒学为切入点,探讨了儒学的人生修养的理论及其对现代人生修养的影响,希冀对于当今人们进行人生修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道德信仰的缺失就是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以中国传统儒学为切入点,探讨了儒学的人生修养的理论及其对现代人生修养的影响,希冀对于当今人们进行人生修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人们经常碰到这样一些问题隋唐之后,禅宗为什么能够战胜各宗而独盛,进而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代表?近现代以来,人生佛教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本文分别从禅宗思想的儒学化、儒学与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的相互关系,近现代以来新儒学的复兴与人生佛教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以来,梁漱溟怀着对中国和人生两大问题的忧思,强调行重于知,以“践形尽性”概括儒学的真精神;同时以西方生命哲学来诠释他的儒家哲学,开启了现代新儒家“援西学入儒”的先河。梁漱溟坚守儒学理性主义的传统,认为儒学在近代中国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是未来儒家学说必然重光于世界。  相似文献   

6.
现代新儒学酝酿于清末民初,发展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六、七十年代通过海外新儒家大放异彩,并且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大陆正以某种方式悄然复兴。此一尚未完成的文化思潮,一开始就与佛教结下难分难解的学缘。 现代新儒学巨子中,马一浮、梁漱溟、熊十力是三位根源性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和人生直接启迪了以后的新儒家,而他们和佛教结下的学缘亦较之后继者更加真切、更加生命化,因而也就更具有典型意义。下面即以三位大师为例,对现代新儒学的佛教学缘略作检讨。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的儒学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是在前现代作为整体的儒家文化经历解体的历史,但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中,儒学的价值仍然是一个不断受到关注的问题。现有的研究模式都未能恰当地应用于二十世纪的儒学论争。二十世纪造成有关儒学的论争的最强有力的根据,始终围绕在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与伦理秩序和人生理想的问题。儒家伦理所以在近代社会转型后仍每处于焦点话题的必然性,植根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道德性”与“现代性”的分裂,及对克服此种分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的全体,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政治儒学.儒学在政治统治的需求下,融合佛道思想于现世人生之中,采取自上而下即从统治阶层到民间的路径将儒学发展为政治儒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政治儒学.  相似文献   

9.
李祥俊 《河北学刊》2005,25(4):26-29
传统儒学是一个多维发展的统一体,知识化维度是其中的重要一翼,由之而形成的儒学知识形态构成了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由于近现代的社会转型,儒学的知识化维度不复存在,具有自身话语系统、问题意识的儒学知识形态已经成为断裂的传统,变成现代学术体系下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突破僵化的现代学术体系框架,彰显儒学的知识化维度,重建儒学知识形态, 是当代儒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杜维明儒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滥觞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历三代。梁漱溟、熊十力堪称这一学派的开山祖师,是现代新儒学的第一代。使现代新儒学获得学派地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牟宗三、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冯友兰、钱穆、方东美、贺麟、马一孚等,他们是现代新儒学的第二代。现代新儒学第一期肇端于大陆,第二期发展于港台,其后起之秀则由港台扩展到海外(主要是美国)。现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主要有刘述先、蔡仁厚、王邦雄、成中英、林安悟、杜维明等。本文试对第三代新儒家中最年轻最富于创见性的杜维明儒学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一斑窥全豹。  相似文献   

11.
"慎独"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刘宗周认为,慎独是成圣成贤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人的品德最重要的考验。慎独要发扬人的道德主体性,通过知过、记过、讼过和改过,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刘宗周的慎独思想对今天人们进行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品质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俗融雅 以心驭史:<<三国志平话>>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四平 《北方论丛》2000,(1):108-117
《三国志平话》是以大众文化为主体兼收某些经典文化成分所结出的果实。其总体思维方式是以俗融雅,以心驭史,要表达民众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与评价,传达一种文化精神。书中以蜀汉一方统率三国,以四位英雄支撑全书,乃是其新思维在整体框架上的体现。书中“义”的地位的强化与内涵的丰富化,仁德爱民思想的宏扬,理想化社会图景的勾画,乃是与儒家思想同中有异的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大众文化意识的倾注与道德审美理想的寄寓。这种思维方式与文化精神对罗贯中的深层影响应大于具体情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汉语符号系统独特的表意性功能使其成为世界上罕见的蕴含着深厚文化学内涵的书面语符号;汉语符号从结构意义上传达出来的人文信息,及符号文化学意义所承载着的道德判断对于重塑现代人的道德文化精神具有厚重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医学的发展是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医学教育要克服传统医学模式中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的现象,积极探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途径,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论人文资源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沁夫 《云梦学刊》2004,25(5):48-52
人文资源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经济资源,但人们对于它的经济价值却不甚了了,这样就形成了同自然资源利用中相同的局面,资源无价,造成了人文资源的大量破坏与浪费。探索人文资源的价值及其判定方法,对人文资源实行价值化、资产化管理,对于我们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切实有效地保护人文资源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人文资源的价值只能由形成、保护、传承和开发所消耗的劳动量来决定。在现实的价格决定方法中影子价格法是较为科学的、能够反映人文资源真实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权"是儒家非常核心性的实践概念。阳明"良知说"对心物关系的讨论与其经权结构有着一致性,根本而言是希望以动态性实践结构来改造程朱的静态结构。这种改造典型体现在以明镜比喻心体,这个比喻一方面将工夫落在当下的瞬间,澄清了人道德实践的本源性结构;另一方面却构成了对更广阔时间尺度的遮蔽,由此带来对经史实学的忽视。  相似文献   

17.
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学,以善良的人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它推行以人道为内核的王道政治,以仁爱为本的社会道德。它是平民哲学,对社会政治有着极强的干预性。每当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之时,儒学就要受到强烈冲击;每当社会稳定或大一统格局形成之时,儒家便倍受崇敬,大行天下。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从而影响生存于其中的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有差异。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受环境条件限制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可程度相对低于发达地区的人群。由此,应加快发展,大力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文化认同所需的条件,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促进贫穷欠发达地区人们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在西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人的主体性意识已经觉醒。西周人文精神觉醒的深层表现是周人极为可贵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源于周人从立国到灭商后面临的艰难处境,其中含有重要的敬德与保民思想。礼乐作为一种宗教仪典形式,并延伸为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行为规范,在西周建立之前的夏商时代就已形成。伴随着社会生活领域人文精神的觉醒,西周的礼乐文化价值重心已由崇尚自然和天命鬼神向礼乐文明演进,并具有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调整人际关系的政治道德功能。西周后期,礼逐渐实现了转化,并因此而成为西周文化的重要表征。这是人文精神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基础。西周时期形成的人文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新闻传播对受众主体作用的不断重视,构筑人文关怀的传播环境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而当前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来的党政功能突出、商业利益涌动、低俗倾向愈烈和传者地位至上的现象,彰显了人文关怀的缺失,构筑健全的新闻传播环境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大众媒介组织、媒体从业人员、广大受众及其组织各尽其能,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