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钟鸣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四大会战之一,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会战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存至今的遗址遗迹、纪念场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常德市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国家新近发布的第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强调在继续以我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时期的内容为旅游资源开发重点的同时,将1840年以来170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因此,以常德市抗日爱国主义旅游资源为题进行旅游开发研究,既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更是对国家第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积极响应,充实和丰富了常德市红色旅游开发的内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樊昌志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3):80-82
常德守军运用各种传播媒体开展战场传播,取得了好的传播效果。这也是常德守城战中国军队取得重大战果的重要原因。常德守军的战场传播媒体包括口语媒体、文字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三类。其中,文字印刷媒体有文告、信函、报纸,电子媒体为电文。 相似文献
3.
朱清如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4):8-11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视国际公约(法),在战场上频频使用化学武器,致使众多中国军民伤亡。大量史事证明,在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的中日常德会战中,由于日本华中派遣军在作战中多次实施毒气(弹)攻击,致使中国第六、第九战区的参战部队伤亡惨重。此战中“日军使用毒气次数之多,为抗战以来所仅见”。 相似文献
4.
杨万柱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4):1-3
常德会战是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中日双方投入较大兵力的一次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诸战役中少有的、令世人为之瞩目的一次"惨胜".常德会战的"惨胜",充分体现了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值此世界各国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此次会战,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裕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4):12-15
中美空军在常德会战中的对日作战,是1943年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较大的空战之一。战前,敌我空军力量出现了势均力敌的态势。在常德会战中,中美空军作战主要分为外线作战、常德制空战、乘胜追歼战三个阶段。中美空军通过联合作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空军,夺得了部分制空权,有力地支援了我地面部队作战。 相似文献
6.
7.
田湘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4)
湘西会战之所以获胜,是因为中国军队有地利、人和之便,且军事力量对比我强敌弱.湘西会战是国民党战场从防御转入进攻的重大转折点,它张扬了国威,显示了中国官兵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8.
郭海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4):85-89
战争从未让女子走开,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女子在战争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她们身份各异,社会地位各异,但是,当国难临头,大敌当前之际,她们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官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9):163-165
把抗日战争放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比较分析 ,凸现了抗日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那就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基础 ,具体说来 ,即 :政治地位上的保障作用 ,军事地位上的关键作用 ,经济地位上的后盾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的起点,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进程中的历史枢纽。 相似文献
11.
陈致远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5):39-42
今常德城区及近郊存有多座旧式水泥碉堡,传为1943年常德会战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所存留下来的"抗战碉堡",市政府计划拨款对其修葺保护,以作爱国主义遗迹供人景仰。但考察这些碉堡,没有战斗痕迹,并且常德会战后许多记录会战战况的书籍也没有关于这些水泥碉堡的记载,乃至日本方面的相关资料亦没有这些水泥碉堡的记载。另从有些资料看,今存这批水泥碉堡可能是1949年国民党军阻止中共军队南下所修建。 相似文献
12.
13.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光辉典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贡献。伟大的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华民族重新奋起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4.
15.
武汉会战与国共军事政治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自瑯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4)
面对日军对武汉的作战,国共两党在抗战救国的共识下,围绕保卫大武汉,实行了有效的战略方针、战役战术等方面的军事合作,以及有效的广泛的政治合作。结果,军事上,日本侵略者不仅没能用军事力量分裂国共两党,摧毁抗战中最大因素的国共合作努力,也没有达到速战速决,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反而“完全丧失了继续采取攻势的机动能力”。政治上,此间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和召开,并一致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则对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抗日的持久战进行到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两项成果既是共产党进一步推动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国民党按其需要,对共产党的建议加以吸收与改造,又为共产党所能接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王峰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8-12
抗日战争的惨烈和付出的巨大牺牲,中华民族所展现的不屈意志和决心,改写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衰弱形象,赢得了文明世界普遍的尊重和信任,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复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勉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
江西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江西组建起来的新四军和游击队在敌后打击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江西的各党派、各阶层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救亡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军民的斗志;江西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进行了赣北战役、南昌会战、上高会战、湘赣会战、浙赣战役等,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湖南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表现在:一、湖南各界民众在抗战爆发后开展了抗日募捐、创办抗日报刊杂志等诸多抗日后援活动,成为抗战初期的大后方。二、从湖南的战略地位、中日双方兵力配备、会战次数及规模、影响等可知,湖南是抗日相持阶段的正面主战场。三、芷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首次由馒略者向中国乞降洽谈的地点。四、湖南是众多抗日精英的故乡,这是湖南人民对抗日战争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9.
高相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7-10
中国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完全胜利,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倡导、推动、组织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和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高扬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旗帜,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在争取抗战胜利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昌文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1942 年夏之浙赣会战,较能反映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基本面貌。浙赣会战是国民政府一次较有准备的战争。国民政府基于日本北进攻苏,不能大举进攻中国之判断而决定衢州决战,体现了战的意愿,亦因日本集结大量兵力,势在必得而放弃决战。其决策符合抗战相持阶段的基本特征,却因决策者的犹豫不决而错失先机。浙赣会战的溃败充分暴露国民政府能力、技术层面的不足,其消极避战主要体现在促日北进攻苏的考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