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七戒一戒饮酒。齐白石认为,酗酒有害健康,他除了有时饮少量葡萄酒外,平时很少饮酒。二戒空度。"人生不学,苦混一天。"齐白石每天绘画不止,不让时光虚度。他逝世前一年仍作画600余幅。三戒吸烟。齐白石不吸烟,家中亦不备香烟。四戒懒惰。齐白石坚持自己料理生活,如补衣、洗碗、扫地等活,都亲自去干。五戒狂喜。齐白石的画经常获大奖或被选入国际画展,他隐乐于心,平静坦然对待,毫无狂喜之态。六戒空思。齐白石认为,空思空想无益  相似文献   

2.
商业包装与广告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真可说变幻无穷,人们是难以概括出其究竟有多少种类.不断发展创新是解决主观和客观需要的根本办法,正像希腊谚语说的:“需要是发明之母”.在艺术创造中,只有善于自我突破者才会获得常胜.但是,视觉表现方法虽然是千变万化的,却有着一些基本规律可循.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说无论怎样去表现总要遵守一定的宗旨,要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视觉心理去体现设计的内涵.从表意的角度来讲,如果视觉表现是用无声的语言“说话”用形象的“文字”作文,那么视觉表现设计与写文章便有着相通之处.因此,清末文学家刘熙载的写文“七戒”可以给我们相应的启示.写文“七戒”曰:“旨戒杂,局戒乱,气戒破,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失宜.是非戒失实.“视觉表现设计借鉴写文”七戒”年如下理解:旨戒杂.旨者,宗旨,目的.在包装与广告的视觉表现中要有鲜明的主题,一切形式成分均应围绕设计的目的与要表现的中心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但是,信息表现的目的应当是集中的,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具有明确而生动的主题效应.设计要把创造表现对象的典型个性作为主导,把塑造视觉形象个性作为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如果表达的信息内容不统一,追求过多的信息量,往往会使设计表现得杂乱无章,造  相似文献   

3.
清末作家刘熙载曾在所著的《艺概》中说过这样几句话:“文有七戒,即旨戒杂,气戒破,周戒乱,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失宜,是非成失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主体不育杂乱,应集中;文气不宜破断,应连贯;布局不宜紊乱,应严谨;语句不宜俗气,应意新;用字不要生僻,应通俗;详写略写应适当;材料道理应真实。倘若记住了上面的话,又注意多读、多思、多写,写作的步伐是定能迈快些的。写作的“七戒”@贾子才  相似文献   

4.
<正> 诗和酒联系在一起,是陶渊明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开创的一种风气。魏晋时代,“宽袍大袖,大家饮酒”,是一种时风,曹操就好喝酒,《短歌行》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孔融更嗜酒,有借醉辞婚的故事。刘伶“唯酒是务”,还作有《酒德颂》。陶渊明不仅嗜酒如命,而且在晚年贫病交加、缺酒和无酒可饮时,把酒友颜延之送给他的二万钱全数交给酒家,充作酒资,以便随时零碎取饮。他饮酒唯恐不足,甚至虚拟死后也会遗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挽歌诗》)颜延之给他作诔,也说他“性乐酒德”。而更重要的是酒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的题材内容。收在陶渊明集子里的一百四十二篇诗文中,说到饮酒的有五十六篇,占三分之一多,其中以酒命题的,就有二十三首。较之“酒仙”李白现  相似文献   

5.
华盛 《快乐青春》2014,(10):32-33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经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您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着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鲁共公择言》一文记载战国时期,梁王魏婴沉湎于酒、味、色、乐。有一次,梁王在范台请诸侯喝酒,梁王请鲁共公举杯。鲁共公起立,避席言道,昔者夏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分别戒除迷恋旨酒、美味、好色、玩乐,认为“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听后,连声称赞道:“好极!好极!” 鲁共公的进谏,虽然出自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但他敢于面对梁王批评其纸醉金迷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保健之法,可谓浩瀚如海。其中的“三戒”、“三有”、“三去”,被后人称为养生“三支点”,或“三定律”。 三戒: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生活上主张:“君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  相似文献   

8.
《尚书·酒诰》与《诗经》中写酒的诗篇所反映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都与周初崇尚节俭的政治思想有关 ,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诗经》产生的时代 ,已经形成了十分严格的用酒制度 ,各种礼仪都离不开酒。《诗经》中写酒的诗篇体现出了两种精神 :一为饮酒观德 ,二为戒溺酒。周人既重礼又重德 ,饮酒之是非得失 ,看其社会效果如何 ,是否合乎礼仪 ,有否酒德。  相似文献   

9.
“和尚”,是佛教名词,又名“僧”,在中国则常用来称呼佛教的僧侣,是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欲成佛,起码必须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佛教的清规戒律很多,有所谓二百五十条戒相,三百四十八条戒相,但最重要的是“四重戒”:淫、杀、盗、妄,其余一切戒相都是从四重戒派生出来的。四重戒中“淫”又最为关键。因此欲出家,首先必须戒“淫”,而且不能结婚。僧尼不聚妻结婚是天经地义,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是,历史发展到了宋代,却出现了怪现象——和尚娶妻。关于宋代和尚娶妻的材料,史书记载极少,现将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材料,摘要如  相似文献   

10.
孔融论     
<正> (一) 曹丕把孔融列为“七子”之一,看上去是很古怪的,因为其余六人都可算是曹氐集团的文学侍从之臣,而孔融则是一个反对派。鲁迅先生早已指出:七子之中,特别的是孔融,他专喜欢和曹操捣乱。曹丕在《典论》里有说孔融的,因此也被拉进‘建安七子’一块儿去。其实不对,很两样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更早的是明朝人杨德周,他辑印《汇刻建安七子集》,即剔出孔融,另加曹植以凑足七人之数。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夜杀掉孔融,跟后代某些帝王大兴文字狱随便杀戮文人不尽相同。对  相似文献   

11.
现代都市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大,有些人遇到不痛快的事时,不善排解,时间长了,难免会造成心理障碍。而另一些人有心理压力时,就自觉地把运动、休闲、购物等方式当成“安全阀”,及时“减压”,这类人较少患上心理疾病。 小饮排忧 赵旭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他说:“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关键是要善于排解,别在心里留下阴影。”他的排解方式是到酒  相似文献   

12.
屈赋与酒     
我国是源远流长的诗国,又是历史悠久的酒国。纵览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诗”与“酒”的关系在众多诗人身上确乎如影随形,须臾不可分离。诗借酒力,酒助诗兴,在“酒”的芳醇刺激下诞生了我国古文苑大量优秀的名篇佳作。此种有趣的规律性的文化现象究竟如何溯源?笔者于反复捧读屈赋之际,得出了如下的判断:正是我们民族文学之父屈原在他的煌煌巨构中承继了《诗经》“宴饮诗”的传统,创制了“酒诗”、  相似文献   

13.
小小的感动     
在一欢聚会上,朋友苦劝我喝酒,白的,说喝白的才叫男人,说作家斗酒诗百篇。酒满了杯子,大家鼓噪着让我喝,我颇为难。一个朋友,读复习班时认识的,他站起来,摆摆手,说:“他的胃不好,我替他喝了。”那杯酒就到了他肚中。 我和他并没有深交。但是从那以后,我知道什么才叫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4.
晚唐五代敦煌僧尼饮酒原因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僧尼不得饮酒是佛界通行的一条根本大戒 ,五戒、十戒及具足戒都禁止僧尼饮酒。戒律规定 :饮一滴酒甚或手拿酒器都是犯戒。敦煌佛寺亦不例外 ,S.2 5 75《戒坛榜》规定“甘汤美药 ,各住于时供承 ,非食醇醪 ,切断不令入寺。”但从大量敦煌文书看 ,现实生活中敦煌僧徒并不忌酒。从高级僧官都僧统、都僧录、都教授、都僧政、都法师、都法律、都判官到中级僧官教授、僧政、法师、法律、上座、寺主、判官 ,下至一般僧人徒众 ,基本都饮酒。如 P.2 642《诸色斛斗破用历》:“粟壹硕肆斗付武上座贴麦酒用。”S.1 5 1 9《某寺诸色斛斗破历》:“面贰斗 …  相似文献   

15.
戒烟记     
“戒烟吧,有什么抽头?你看人家隔壁老王说戒就戒了,谁像你,死顽固!”妻说。 “戒!不戒不是人!”听着妻近似哀求的劝告,我斩钉截铁地表态。 戒烟难不难?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很幽默的话:戒烟比什么都容易,我已经戒过一千次了。你说难不难?  相似文献   

16.
认为吕纬甫是“落伍者”,是“颓唐的悲剧人物”,这在现代文学界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但鲁迅的好朋友曹聚仁先生认为,《在酒楼上》(以下简称《酒》)是鲁迅小说中“最成功的一篇”,因为“表现了中年人的情怀”。他认为《酒》是把真的鲁迅勾划出来了,他就是吕纬甫”。[1]且不说《酒》中的许多情节取材于鲁迅本人的经历(如:到城隍庙拔神像的胡子,弟弟早死,为祖母、小弟迁葬的事实及有关苍蝇飞了一圈又停在原地的议论),单就小说中体现的吕纬甫与鲁迅相似的思想看,就可以说:鲁迅就是吕纬甫。结论当然应从对文本的具体分析中得出。先从小说中的“我”…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吐鲁番出土文书《租酒帐》之解读与"姓"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斯 《西域研究》2003,(2):44-52
本文对吐鲁番出土的《租酒帐》进行了校正。通过对《租酒帐》不同类型例句中相关字、词的解释及全句的解读,认为这是一份麴氏高昌王国时期官府对新老葡萄园主收交租酒时的“年终决算表”。作者支持“姓”乃容器的观点,并引用考古资料证实“姓”是一种可容120至180升的大型贮酒陶器。最后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姓”是“罂”或“瓮”的通假字。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散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关汉卿的散曲,所得的印象与读他的杂剧迥然不同。在杂剧里,他咒天骂地,挥斥方遒;在散曲里,却自暴自弃,忧思百结,一股浓烈的狂放之气扑面而来。从内容上看,关汉卿的散曲相当大一部分写的是纵酒行乐。《全元散曲》所辑关汉卿的散曲开篇第一首便是:“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把酒列为万物风流之首,可见他对酒的嗜好。在《闲适》四首中,前两首都是写的饮酒。其一:“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  相似文献   

19.
试论“V+了+T+的+N”岳辉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些例子,如“骂了几个钟头的人”,“戒了五年的酒”,认为“所有这些表数量的宾语修饰语实际上都是修饰整个动宾结构”(《汉语口语语法》第164页)。然而仔细观察、分析,却不难发现这种...  相似文献   

20.
麻烦     
《快乐青春》2014,(10):69-69
晚上吃饭时,爸爸的手机响了,他拿着手机去阳台接电话。等他回来,发现杯里的酒没有了。儿子得意地告诉他:“我看您一口酒一口菜,这样喝太麻烦,我把酒给您倒在菜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