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扩大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影响公众参与的功效,需从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选择恰当的公众参与方式和深度、加强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促进公众与政府间的良好互动及设计完备有效力的监督制度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现有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优化,以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激发社会主体活力,充分调动经济主体参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彬 《南方论刊》2020,(3):43-45
重庆大巴车坠江事件引发了大家对于公共环境政府危机管理的思考,许多学者认为政府危机管理"失灵"现象屡屡出现原因就是缺少公众参与。因为公共参与危机管理有利于提升社会整体应变能力,解决"失灵"现象以及确保政府价值取向。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仍存在"两薄弱一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实现危机教育机制常态化和建立多边危机应急机制来应对公共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85-188
在现代社会管理体制下,公众不仅是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管理体系的基础,将公众参与引入社会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扩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的、积极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通过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保障公众知情权利、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健全激励约束体系等方法,不断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任何个人、组织和团体都依法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有权对环境质量进行监督和参与环境管理。公众参与作为 21世纪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已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纷纷通过立法来保障。然而,我国此类立法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通过中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比较,提出完善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现阶段我国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舆论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公众通过网络媒体实现公众政治参与,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并通过影响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现民众的公共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但是,网络舆论还存在着法制建设不健全,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主流媒体信息失真等缺陷.提高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作用,不仅有赖于政策与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更有赖于政府、网络舆论、公众三者的整体发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颇受社会关注,并成为政治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会对民主建设、政府决策、公民意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不可盲目乐观。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存在缺陷,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程度不足,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成效也不明显。因此,构建完整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法律规则,完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健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众参与,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政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推进公众参与是其重要职责。然而,政府在推进公众参与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强化公民意识、健全参与机制和公开社会管理信息。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公众参与实践中,公众有效参与不足问题正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公众参与影响力和破坏政府行政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公众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众参与制度设计不完善、公众参与操作机制不科学以及官员对公众参与存有顾虑等。推动公众有效参与,需要政府从制度层面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制度、权利制度、程序制度和反馈制度,从机制层面主动预判公共决策中可能存在的参与问题和风险、科学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动机和利益诉求以及理性设计决策不同阶段中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方式,从个体层面强化培育政府工作人员的民主行政理念和公众参与技能。通过多方并举,实现公众参与的有序发展,更好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今社会,由于立法上的缺位,公共视频监控的不恰当使用致使侵害公民隐私权的事件层出不穷。而公共视频监控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实质上应属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间的冲突。两者产生利益冲突有思想文化、本质特征的原因,也有公众参与缺失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困素。根据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转变思想观念、注重以人为本,运用比例原则、实现利益平衡,公众广泛参与、达成利益共识,完善法律规制、明确法律边界等方面进行协调,实现秩序管理与自由权益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郝峰 《理论界》2014,(10):6-10
社会治理腐败是发挥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和力量,对公共权力进行自下而上的制约和监督,以期实现"善治"的权力腐败治理的重要模式,在制约监督公共权力方面有着传统监督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治理腐败存在社会组织受政府制约、参与机制不完善以及舆论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等现实障碍。有效实现社会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社会治理腐败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社会治理腐败的行政公开听证参与机制,强化社会治理腐败的公众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具有保证政府行为公共性、增强政府行为回应性和提高公众参与能力的价值作用。但因还存在着"官本位"思想观念、评估主体的局限性、缺乏有效制度设计以及参与的积极性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转变绩效管理理念、创新公众参与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等,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的能力,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督,进而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公民的政策参与。公民的政策参与.有利于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实现和扩大公共政策体系合法性基础;有利于促进公众监督及保证政策的公共价值。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存在以下困境:主体性困境、渠道性困境、信息性困境、组织性困境。对此,应提高公民自身的参与意识与能力;畅通及完善参与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认识的深入,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已成为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共识.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公众参与意识不强、效果不佳等问题.要提高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有效性,应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法律体系,将公众参与融入到城乡规划的各个阶段,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回应机制,完善公众参与评判机制,引导和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健全的机制是推进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决策的重要保障。针对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决策的机制建设虽逐步加强但仍存在较多不足的现状,应健全行政决策公开、公众利益表达、政府回应、激励约束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决策热情,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彰显社会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如何为公众参与社保基金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使社保基金管理更好的体现公众参与和意志。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众参与的成功经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应完善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运营机制和监督机制等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78-82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能源过度消耗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发展需要政府的主导和规划及企业生产的推动,更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公众参与中,存在着公众低碳意识不强、参与渠道有限、参与主体不足以及参与激励机制和互动机制缺乏等问题。针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要从加强低碳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建立参与激励机制、创新参与方式、强化参与互动机制以及引导环保组织发展等方面加以完善。通过将低碳经济理念渗透到公众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公众低碳意识和参与度,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目标理念,在于促进国家环境行政民主化,保障公民环境权,平衡公众环境利益诉求进而实现环境正义,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育环境领域的自主治理精神。以此为指导,通过全面创设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权利来源,健全公众环境立法参与、环境行政参与制度,创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环境刑事自诉制度,培育成熟的环保社会团体等途径,全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文洋 《理论界》2006,(11):45-46
建立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文明社会的共识,而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国家的立法过程中或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某些政策的执行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是完善法治进程的必经之路。这种由公众或其代表参与政府的有关决策和管理活动的理念就是所谓的“公众参与”,中国政府已经对此“理念”的实施做出了相当程度的努力。目前,体现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公众参与,主要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但该制度在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本文试图从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过程进行“量化”,“计算”出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制度,我们到底还要走多远!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强化了民众参与公共领域的意愿,推动社会参与平等化、信息渠道多元化、动员手段社会化、舆论监督网格化,为我国社会治理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一个有待开拓与完善的路径。但同时也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体系亟待构建。凭借新媒体自身在工具意义、社会关系层面上的特征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治理趋势的多重契合,对治理主体框架、受众框架、媒体框架以及线上线下的多元协同框架等宏观治理体系的子系统进行准确定位和动态完善,真正使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实践。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选择契合社会治理本质回归的动员话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与公众的能动力量,是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科学创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约束因素及其对策(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平和价值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历史、国际经验、理论史和人类近二百年的历史发展表明,社会差距和社会不平等在加剧,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在任何条件下,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和公正,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不恰当的市场运作将加剧社会不公平和社会不公正。政府公共服务是自工业革命,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类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而采取的积极措施,社会广泛参与公共服务使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完善市场体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推动公众最大限度参与社会事务是人类应对不平等加剧的最佳选择之一。规范市场,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鼓励全社会参与,是消除社会不平等差距的基本手段,任何单一的行动都不足以应对人类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也都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