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影响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是影响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要与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教育观念相适应 ,离开了这个前提 ,职业技术教育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也必须以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和短期的协调机制: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与教育生产力的发展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系数为0.77%,说明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前期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教育生产力发展对均衡水平的偏离。从因果性分析来看,中国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经济持续增长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能促进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对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应安排更多的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因为教育生产力发展的短期作用不够明显就忽视教育的长期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它以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为依据,通过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价值导向、营造环境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研究了教育和科技作为两个重要因素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教育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都是生产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通过构造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中国教育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发展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协调机制,对于认识我国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好的促进教育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功利性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教育的功利性反映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上有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对劳动者个体产生投入回报,再由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向社会回报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投入了教育,由社会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改革教育结构、构建教育课程和手 段等等直接获得功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内部诸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市场经济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改革创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和生产力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在我国现阶段,正确理解与把握教育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与生产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部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人们的劳动能够提供剩余产品时,才能使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从事教育工作和发展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8.
汉语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积极的正面的情感教育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文章从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对促进汉语教学的意义,影响汉语教学的情感因素及其情感教育在汉语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等方面探讨了情感教育引入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区域化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高职教育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文章以广东为例,在对广东三大地区的经济与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差距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针对性为指导思想的高职教育区域化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不同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现代化是人们变革社会、提高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教育与社会现代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真正有效地发挥教育在社会现代化中的促进作用,必须提高对教育在社会现代化中作用的认识;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社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发展的战略;加强教育内部改革,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以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概念不同于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概念,马克思已明确区分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过程的各种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即西方经济学中使用partialproductivity,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的内涵是指总劳动过程的最终效率。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概念类似当代西方经济学使用的TotalFactorProductivity,但两者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形式是通过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实现的。由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部门,因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正是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部门转移,所以,在劳动力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必然伴随生产率的提高。陕西省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正因为如此,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文中1978-2005年间的陕西省内劳动生产率分析印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加速这种劳动力的移动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只有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劳动量不变的假定成立时,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才能成立。然而,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都会增加,从而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增加。同时,劳动生产率变化还会使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从而使价值总量发生变化。因此,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不成反比。一般来说,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杨勇  熊丹丹 《旅游论坛》2020,13(1):45-56
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间的关系可以借助结构变迁效应进行研究和阐释。文章使用Shift-share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动态结构变迁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实证检验了2000-2016年间中国省际旅游业劳动力要素流动对其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从"结构红利假说"角度阐释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研究表明,2000-2016年我国旅游业劳动生产率显著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率增长效应。现阶段,我国旅游业"结构红利"和"结构负利"并存,需要进一步提升"结构红利"效应,促进中国旅游业劳动要素的合理流动,提升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在对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理论关系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国家统计局1998—2007年间对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现状、两者之间的关联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990年代末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在较大程度上高于其工资水平,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有随时间扩大的趋势,而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的正相关性则有所下降。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工资之间的关联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企业的规模、劳均固定资本存量,以及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也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高中阶段的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只有合理的教育结构才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为此,通过对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分析,在职业教育普通化和普通教育职业化的发展趋势下,提出新时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价值观念层面上要保持一致,适当发展一定比例的综合高中,构建职、普沟通的立交桥,从而促进职、普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成本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动力成本具有二重性,对企业而言是成本,对劳动者而言则是收入;它既是成本支出,又是激励手段。劳动力成本是积极成本,不可与其他物质要素成本等量齐观。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激励效应显著且存在区间性,劳动力成本对劳动生产率是"激励不足",还是"过度激励",抑或"合理激励",取决于劳动力成本所处的区间。1999—2007年间,我国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显著正相关,其激励功能处于加速阶段。现阶段应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以高收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较低的相对劳动成本,在保持劳动成本优势的同时,扭转国民收入分配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use data collected from 673 faculty members at one research university to describe the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 among academic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labor and scholarly productivity. The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domestic labor is distributed along relatively traditional lines among academics, reflecting the continued traditionalism found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regarding house-hold labor and child care. Women college-professors shoulder considerably more house-hold labor than do their male colleagues—particularly when they are married and when there are children in the home.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gender discrepancies in house-hold labor we found would translate into differences in scholarly productivity; however, this was the case only among tenure-track faculty with children in the home. This work was completed while the authors were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RO1 AG18869-01, Jill Suitor and Karl Pillemer,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The data collection was funded by th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是指文化生产劳动所指向的劳动对象以及文化生产劳动者所创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劳动资料等。在文化生产力系统中,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制约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是文化生产得以进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同时直接影响文化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大量劳动力剩余与工资上涨并存,出现刘易斯拐点争议。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后,并根据中国1978—2012年剩余劳动力数量、工资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同时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表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剩余数和工资之间存在着联动效应;工农业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协调是中国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工资上涨并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努力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劳动生产率协调变化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