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三代领导人始终都进行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探索与实践,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又有了新的理论意义.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并处理好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化进程中,其主线是经济全球化,我党应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带领人民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以谋取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政治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国家政治制度的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际地位;在文化全球化中,中国共产党应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应科学把握"议行合一"的精神实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实践"议行合一"精神的现实选择,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践"议行合一"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独创性贡献.当前社会矛盾呈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和变化规律,但是毛泽东这些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处理好社会矛盾,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坚持走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完善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维护好群众权益.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人本"的复归.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的问题是当今各种哲学学说的关注重点。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本性为根本,把人当作一个类为依据提倡尊重人、爱护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民主和平等。以人为本贯穿了中国共产党81年的奋斗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教育实践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物存在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应“以学生为本”,在教职工关系中,应“以教师为本”,在人和物的关系上,应“以教职工为本”。  相似文献   

8.
从以人为本,利用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的银行发展战略的角度,结合农行实际,探讨了农行整体协调的配套改革问题。认为农行改革应着重处理好六个重要关系,并应围绕这六个关系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形成"以人为本"为核心、"和谐社会"为目标、"科学发展"为手段的共建共享。对实现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价值意义。实现人民共享必须处理好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共建与共享、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刚纪念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近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理论创新经验更应很好地总结.  相似文献   

11.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真正科学的、大众的幸福观,它实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统一.马克思的幸福观为幸福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指针.大庆幸福城市建设要以马克思的幸福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利益需求和理想信念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共运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创建共产主义政党组织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加强中共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全面兼顾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要在实际工作中时刻注意尊重和保障人权。要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努力实现全国人民的平等和共同富裕。要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兼顾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政党政治视角,处理好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关系,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总结党的执政得失,维护执政地位是尤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百年历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艰辛探索形成的独特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保障.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是党的革命思想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凝练的结果,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整体,具有独特的内在特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意蕴.中国正处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应把握革命精神的灵魂,坚持革命精神的核心理念,传承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社会革命精神,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形成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是其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从来离不开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以民主促民生"的必然之举.社会主义民主只能是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和法治化原则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表率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党群关系也决定着政群关系、干群关系,良好的党群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因而维护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当代中国民主进程中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人本”的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人本”的复归。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贯彻科学发展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特别重视处理各种不同的社会矛盾,形成了一系列的有关处理社会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构成部分.这些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来建设我国现代化事业的理论指导,对我国处理日益复杂的各种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站在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党的执政基础及其建设问题,应更加注重执政“地基”下面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基础性因素,即影响执政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和法律制度基础等问题。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执好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基础性建设的力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