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 的历史源流和现实原因的揭示,分析和批评了两者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佯谬。并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人类主体主义”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李卫东 《中州学刊》2002,(4):192-194
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处于主体地位。要着力从制度创新和加强群众监督上 ,探索依靠人民群众揭露、打击腐败现象的有力机制 ,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人学研究的对象是一般的个人。这种一般个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其一、一般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 ,是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 ;其二、一般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个人 ;其三、一般个人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由这样的研究对象所决定 ,人学依次包括“人的存在论”、“人的需要论”、“人的活动论”、“人的能力论”、“人的环境论”、“人的尺度论”、“人的本质论”、“人的价值论”、“人的发展论”九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并由此构成人学学科的理论结构和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三种生产     
生产活动、交往活动和认识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又构成了人类三种生产,即物品生产、制度生产和精神生产。三种生产原则上是同构的,这种同构既表现为静态的横断面的一致,又表现为动态的发展过程的对应。其中,物品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对应尤为明显,这突出表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与知识生产和知识流通之间的对应关系上  相似文献   

5.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标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理论创新机制,形成了党的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三者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理论创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兰添 《南方论刊》2020,(9):32-35
王夫之的"情景"论是理解"情景"说、"门限"说、"兴观群怨"说的法门。三个范畴各有侧重,互有联系。王氏"情景"说以景情关系为核心观点,增加了新的诗学范畴。"门限"说强调"景"是诗人的"身历目见",又必须为情激活和笼罩。"兴观群怨"说将"兴、观、群、怨"看作四情,沟通了读者与作品,突破了传统诗教思维定势,融通了文学功利性和文学艺术性。王氏"三说"融会"情"的内涵、"景"的来源和样式,并以二者相互关系为依托,形成了一个三维的动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对市场经济中崇拜物欲价值取向做出了深刻的揭示与反思,这表现为:价值错位中成功人士成为主体标杆、世俗崇拜中对权力百般追逐、欲望都市中男女关系随意轻浮,从这三种书写模式中所展现的内容来看,欲望膨胀如果没有得到良性意志的护持,就会表现出对于外物的过度崇拜,并与整个社会道德秩序的失范互为因果、互为表里,欲望只有在智慧即做人的规定性的指导下释放,才能在其实现过程中保证自身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论明代传奇小说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传奇小说包括三种主要类型一种是由古文衍变而成的,这种类型的传奇小说,在选材与表达上受到古文体裁的制约,又比较明显地受到传奇小说的影响;第二种类型以“三灯丛话”为代表,兼受唐代的辞章化传奇和宋代的话本体传奇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新的叙事惯例;第三种类型是兴起于元代、盛行于明代的中篇传奇小说,这类作品受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影响较大。本文试图对这三种传奇小说的类型特征、文化品格以及在小说史上的不同影响作出力所能及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论中华民族的主体开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形成的特征是亘古亘今的老问题 ,既有“一元”论也有“多元一体”论的观点。这些论点的依据和面对的问题不同 ,所以解释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必然相异。本文认为 ,中华民族的主体开放特征可以取各家之长而又可作进一步的发挥。“一元”论可视为主体族群的核心 ,“多元一体”论可更多地阐明主体族群的开放性特征 ;主体族群的核心作用规定着整体民族的发展方向 ,开放性的作用在于保持新族群的融合及主体族群与边缘族群的联系 ,同时也使整体族群中某些成分异化成为其他异质族群。这种由主体开放特征形成的动态平衡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持久、最庞大的民族 ,也使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性的文化认同心态 ,并以之接纳或传递不同民族间的信息 ,回应世界民族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0.
李华华 《船山学刊》2005,(2):103-105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在<老子>中,"圣人"、"有道者"、"善为道者"、"君子"、"大丈夫"等,对道都有深切体悟.他们在内心不懈地追求道;在个人修养上不断地体验道;在社会中力所能及地践行道,实际上构成了守道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使老子不可言说之"道"显得更加真切和丰满,对人们的精神提升产生无止境的引导作用,对它们的解读,于古于今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文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文化,既是一种“数”文化,又是一种“世界观”文化、“方法论”文化,还是一种关于“思维方式”的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文化。本文从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和逻辑顺序、事物的联系和转化等六个方面用十二条原理进行了论证,指出“三”文化是21世纪应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世界观文化。“三”文化是研究事物“第三状态”的文化,这种“第三状态”大致包括“立体状态”、“中间状态”、“中行状态”、“中介状态”、“统一状态”、“发展状态”、“结合状态”、“互动状态”、“和谐状态”与“创生状态”十个方面。与“三”文化相适应的一系列“三”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人们在新的世纪里化解各种矛盾、危机,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是习近平总书记冀望于当代中国企业家所应有的伦理精神及对振兴中国经济应有的责任担当的价值论断。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等特质,内在地需要中国企业家培育和弘扬“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伦理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伦理使命,以此锻铸既继承中华文明优良传统又面向现实和未来创新创造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许金声 《阴山学刊》2009,22(4):88-92
活字印刷术通过书籍、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类交往和人类关系产生了第一次革命性的影响,促进了人类普遍人格从归属型向自尊型转化;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的普遍人格从自尊型向自我实现型转化,带来了人类交往的第二次革命;人类的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的理念和技术将是重要的促进因素。“通心”是解决个人烦恼的根本途径,“通心”所具有的“正反馈”效应,将使“通心”具有迅速的传播速度,“通心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类本能。通心力的训练容易被复制,技术不难被学会,“通心”理念和技术的普及将造成人类生活的根本改变。“通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有效的工具,并丰富了和谐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性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其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其理论特色:一是从理论的指导性看:“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二是从理论的时代性看:“三个代表”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又一座丰碑;三是从理论的继承性看:“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四是从理论的创新性看:“三个代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基础、灵魂和本质,标志着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与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联系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柄谷行人认为,马克思的政治时评性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可被视作其“民族国家政治学批判”。通过梳理马克思写作的三重目的,可以得出这一观点成立的可能性;通过分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结构性矛盾与“二律背反”,可以得出这一观点成立的必要性;通过将“人民主权”理念置入康德哲学框架内,可以凸显出一条可能的马克思“国家政治学批判”的理论进路。如果说《资本论》以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科学分析论证其崩溃的必然性,那么,《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便阐明了看似“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虚假幻相。代表“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公意”无法包含与其存在根基发生直接冲突的无产阶级“众意”,这一蕴含在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哲学中的“二律背反”,指明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结构性矛盾,也使得马克思的“国家政治学批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主体思想,无疑包含着对西方现代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人本"思想的参考借鉴,但最为根本的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体的批判及其劳动主体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一思想源头。列宁晚年新型国家建设及其工农主体构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二思想源头。中国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宗旨及其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传统,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三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19.
唐健 《东南学术》2024,(2):21-32
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回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民主之问”: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乱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现代化中着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政治中的“民主赤字”问题;中国的政治实践和发展成就将“民主向何处去”从所谓的“民主改造”的歧路中解放出来,“三大倡议”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安全的国际环境和更加多元有效的交流平台。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民主实践是一以贯之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探索、新发展、新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动着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三个一致性” ,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的深刻阐述 ,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握的根本性原则。“三个一致性”的提出 ,对实践“三个代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