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的系统工程.分析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历史进程、逻辑关系、现实要求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整体着力,其中全球化语境是战略空间,解答中国现代性问题是重大任务,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持久互动是永恒命题,通过这三条实践路径的协同展开,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向我们昭示: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大要素.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依据,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先导,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不竭动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三大要素,才能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可以总结出三条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要面向当代“中国问题”,必须以时代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三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化时代”与“时代化”的辩证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是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必须联系时代,理论必须联系群众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表现形态的科学总结,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并自觉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规律作为社会行动规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基本要素-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价值指向、根本任务、方法论原则、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性要求、评价主体等内在要素-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科学认知。正是党对这一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沿着正确方向与时俱进,使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得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成功展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时代化建设,表现为与下属六个二级学科相对应的六个时代化指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时代化指向基本原理的时代化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的时代化指向发展路径的时代化转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时代化指向中国模式的时代化建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时代化指向西方话语的时代化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时代化指向人性教育的时代化探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时代化指向中国国情的时代化总结。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提出和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再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创新意识提高到新的认识水平。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新名词,它所涵盖的意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原因是理论的内在要求、实践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把握世情,客观立足国情;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核心是紧扣时代特征,创新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选择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概念,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厚根源和动力源泉,构成其安身立命之基和根本力量之源,二者相互作用并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灵魂,统摄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结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所淬炼的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精神密钥,同时也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法宝。历史主动精神表征于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之中,旨在洞察历史规律与把握历史大势中抓住机遇、回答时代与现实之问,推动理论创新。而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是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精神指引,也是使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能真正指导中国实践的内在要义。因此,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对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本质上是党的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属于意识层面的上层建筑,必须依据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作用的发挥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基础和前提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作用的发挥还取决于党的意识形态观是否科学,即中国共产党是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振峰 《兰州学刊》2011,(1):20-22,2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马克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六个坚持”是党的二十大一个重大理论贡献,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引,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刻认识和领悟“六个坚持”的重要意义与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发展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国际国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其内在的发展机制,主要包括:创新机制、认识机制与实践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三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实践的哲学,又是开放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理论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毛泽东、瞿秋白、李达、艾思奇作出了杰出贡献,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下,面临新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应有新的内容、新的途径和新的语言,这不仅是迫切的,而且是现实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前提;善于升华经验和创新理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放眼世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视角;把总结历史和前瞻未来有机结合起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所主导的精神意蕴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代发展的特征相结合。进一步探讨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界肩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在21世纪“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大使命,基于一个“反思的问题学”视域:要准确揭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何以出场、何以发展的现实根基和出场语境,用时代精神、时代内容、时代风格、时代形态、时代话语与时俱进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深刻解答21世纪的系列时代问题。一是要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使之成为能够引领从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奔向新科技革命的强大潮流的思想旗帜;二是要深度展开全球资本新变化原因和本质的哲学—经济学批判,深刻把握全球大变局的走向,科学解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三是要把握从“观”到“体系”建构的思维转换,全面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四是要以“反思的问题学”实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自觉,推进研究范式创新与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的神圣使命。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全球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大哲学主题。“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必然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一是中国化主旨议程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主旨将从原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应用化”转向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研究使命的变革,从当年转向当代,聚焦和把握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全球大变局的伟大时代实践;三是研究主体的变革,从“学徒状态”转向“当代作者”状态;四是理论溯源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方式的变革,中国传统哲学与原初马克思主义一道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从碎片化、抽象继承法转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范式;五是研究范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从单一视域、单一范式、单一路径转向多元范式和复合创新体系,在推进理论创新中努力形成以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旨的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