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兆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6):122-126
湖南籍的近现代人物中,虽没有出现像沈家本那样的法学大家,但从王夫之到魏源、曾国藩、谭嗣同、宋教仁、黄兴以及毛泽东、李达、胡耀邦等人,其思想体系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法制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或是开风气之先,或是引领着中国法制思想的发展方向,湘籍人物法治思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然湘籍人物的法制思想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湘籍人物在法制思想上的种种局限性,对我国引进西方法治文明、健全中国法制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邴长策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19-123
法治作为一种与人治相对的治国方略,是指在治理国家中,法律居于统治地位,任何人都要服从公正的法律.法制强调的是法律制度本身,任何阶级社会都会有"法制",但不一定有"法治".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其法律思想经历了从"法制"向"法治"的演变.他前期主张"法制",强调用法律来巩固和维护执政党的地位与利益;后期主张"法治",强调法律主治. 相似文献
3.
李新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6):23-25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指针。其主要内容包括法治、消除特权观念、保障人民民主及法制教育。邓小平法制思想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法治。“法治”观的提出,始终与中国改革的实践以及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成熟相联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另外,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法理思想和宪法、部门法思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是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4):59-62,137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法治。他的一系列深刻阐述和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法治”所要求的权威性、平等性、制约性和保障性的本质特征,为我们党和国家确定依法治国的方略,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徐慧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5):132-134
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张兆凯、陈雄等人撰写的《湖南近现代法制思想史论———近现代湖南人的法制思想与法治理念》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对湖湘政治法制代表人物的法制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研究,填补了我国区域法制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空白,对湖湘法制文化研究的拓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冶国家,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邓小平生前孜孜以求的愿望。我们应以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为指导,加强立法工作,建立系统、完善的法比体系,推进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改革,强化法律监督体系,培植先进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以尽早从制度到观念上实现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法制思想坚持了立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强调认真守法、严格执法是法律实施的关键;但他对法制 概念及价值的片面认识,间接促使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从民主法制层面对文化大革命进行的反思,加速了中国 民主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法制思想坚持了立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强调认真守法、严格执法是法律实施的关键;但他对法制概念及价值的片面认识,间接促使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从民主法制层面对文化大革命进行的反思,加速了中国民主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11.
刘范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2):12-14
东汉之前的二千多年中 ,见于记载的湖南人物仅有寥寥的八人 ,且其中的多数是不可信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东汉之前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张红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81-85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特别是在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深刻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法的物质制约性和阶级意志性,并对夺取政权后的无产阶级的法律体系提出了预想,深刻领悟《宣言》中的法律思想,对指导我国完善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晖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0-15
“法不容情”这种情法二分、情法对立的思维定势,对于法律至上、以法为教的法治思维始终是一种阻遏因素。为此,从立法、执法、司法、用法4个方面来重新定位法治思维体系中情法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坚守情法一元的理想法治观。认为:说“法不容情”,这只是一种缺乏法治思维的命题。在法治思维中,情理和法理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要真正推进法治,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在人们日常交往的情理中寻找法律的规定性,即以生活的规定性决定法律的规定性,并反过来用法律的规定性指导、调整和规范日常生活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宫宏祥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55-58
商鞅的法律思想是其变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突出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迎合了秦国统治者富国强兵的愿望,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冲破奴隶制羁绊的政治要求,尤其是他的"重罚"思想,对当时推行新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其区别于其他法家学派的特色。文章探讨了商鞅法律思想的内涵、历史根源及其对我们现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韩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39-42
本文主要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法律思想进行了梳理论述。文章从黄宗羲本人生平经历入手,主要论述其法律思想。为了实现理想,他揭露君主专政的弊端,提出以"法治"限制"君权"的一系列主张。 相似文献
16.
前代历史人物在"三言二拍"中是一组不容忽视的人物形象,作者为了达到道德宣教的目的,将这些人物原有的故事加以不同程度的改造,其人物衍变形态有历史矛盾简单化、人物面貌平民化、因果逻辑观念化、积德效应私利化、行动方式游戏化等.其中,也贯穿了市民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段玉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年谱编撰是缪钺先生三四十年代历史人物研究的重点,经历了一个为理解作品到返回历史人物、辨订旧谱到自创新格的转变,其内外并究、文史互证等方法,意义当不只在年谱编撰本身,对历史人物研究亦有巨大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赵法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28
"执事官"利奥的《历史》是10世纪拜占廷帝国一部重要的史学作品。通过对书中人物样态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利奥一些新的史学思想,由此引发我们对10世纪拜占廷史学的重新审视和评析,以及对拜占廷史学在西方史学史方面贡献的反思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绘画因素对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很深的影响,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也显现了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西方传统绘画观是一套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写实观,而中国人追求的是意象的表现,注重主体对于主观感受的描绘。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取向是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开拓新的形式语言,并且结合当下社会现实的需要,迎合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