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较早接触和研究社会主义、并试图以此拯救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社会主义观不仅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他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主要思想基础。了解和认识这些观点,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孙中山的学说及其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我们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观点摘编     
邓小平的建国方案 董四代(《攀登》1997.③)认为,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方案,并不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他们的创造性的发展:①邓小平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了孙中山的节制资本思想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发展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主张和毛泽东学习一切民族长处的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发展了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政治,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马德坤 《理论界》2009,(7):91-93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为集中和完整地体现了近代中国哲学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无疑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乃至社会主义性质.而"民生"恰恰成为了近百年后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的亮点.如何理解和评价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并阐述它与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层关系和重大意义,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思想与欧美社会主义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对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形成的社会主义思想给予较大程度的关注。本文主要从思想渊源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原因,重点研究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的核心成果,深刻揭示孙中山借鉴欧美社会主义学说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现代化理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现代化理论述略●张立芳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他探索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且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孙中山在探索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与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国民党早期领导人孙中山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的异同,从而指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含有不少合理与积极因素,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还指出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落后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些基本规律,对今天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即是:鉴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产生贫富分化等弊病,为避免社会革命发生,中国的革命必须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于一役;中国的社会革命可用和平手段实现.对孙中山这一思想,历来评述者认为是一种主观的社会主义,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甚至是反动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术界不少同志重视了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这是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但笔者认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单体的、独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和他的本体思想——民主主义思想,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研究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它与其民主主义思想放在一起来考察。孙中山青年时代,不仅生活在苦难与革命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而且也奔波于世界革命的洪流之中。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与无产阶级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大同理想与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陶季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在从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走上了探索社会主义(非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孙中山探索社会主义,固然与他当时受到西方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冲击有关①,但同时亦与他...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之所以认为中国能够避免资本主义道路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因为他将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制度设计,并且由于中国的社会问题还处于“未病”的状态,中国就有了先于西方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跨越”优势.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与民粹主义有着根本的不同,他站在现代工业文明而不是站在农民、小生产者的立场来思考问题,采取了自认为“简单易行”的平均地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陈炯明的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社会特点及其实现途径的设想.陈炯明的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他当时采取联俄联共的进步行动,有助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还推动了孙中山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探索社会主义的政治家之一.他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了预防中国资本家垄断的流弊,他提出了民生主义学说.民生主义凝聚了孙中山防患于未然的战略考虑和谋求人民"共同繁荣昌盛"的崇高理想.他的民生主义目标--"均富"、构建"小康之家"社会,与我国今天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相互呼应 .虽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在哲学基础、阶级基础与策略基础上根本不同,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但他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对外开放、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等思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仍有着极其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社会主义的性质问题,是孙中山研究中热烈争鸣的一个问题。兹略抒管见,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及同行。按照孙中山自己的表述,他所倡导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早在1911年,孙中山曾说:“余实社会主义家也.”就连他的论敌、保皇派巨魁梁启超也公开承认:“提倡社会主义,以他为最先。”在孙中山的大量文稿中,社会主义就是民生主义的同义语。判断历史人物思想性质的主要根据,不是他本人的主观意图,而要看其思想的客观社会效果。这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们屡次教导我们的一条重要原理。评价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无疑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民主主义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明灼 《文史哲》2001,2(5):104-112
孙中山民主主义具有三个突出的历史特点 :1 .完全的民主主义。孙中山超越了洪秀全特殊的、有历史局限性的农民民主主义 ,超越了康有为带有浓厚的士大夫味与儒家传统的民主主义 ,而融会中西文化之精华 ,创立了三民主义思想体系。 2 .战斗的民主主义。孙中山坚持武装革命 ,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组织上进行自我革新 ,在民主学说上不断自我完善。 3.倾向于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孙中山探索与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真诚欢迎俄国社会主义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走上了与社会主义者的联合道路 ,实行三大政策 ,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孙中山思想的指引下 ,大多数中国民主主义者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韩庆龙 《天府新论》2007,9(Z1):21-2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的先驱。他的社会思想可以称之为民生社会主义,民生社会主义具有其不可避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空想性,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单分析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相似文献   

16.
秦正为 《学术论坛》2007,9(4):56-59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分为萌芽孕育期、初步探索期和深入发展期三个阶段;内容包括社会主义道路、阶段、国家、经济建设、国家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和和谐社会等;这些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对社会主义中国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比较全面地研究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探索,指出了他们三者的异同,这不仅加深了学术界对他们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揭示经济落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我们今天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它既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目标,又体现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现代化要求.从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讲,它体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统一,这就包含了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关系的命题.因而,民生主义不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或民粹主义,而是建立在进化论之上的、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早年时试图走改良、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提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先革命,后教育”.民国伊始,孙中山便着手对教育等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民国元年的教育恢复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实质上都是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完成的.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教育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民主教育的倡导者、领导者和重要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正> 段云章、丘捷两位同志的新作——《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军阀》的付梓,无疑是深化和拓展孙中山研究的重要实绩.近十年来,孙中山研究有着重大的进展,专著、论文和资料汇编不断出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气象.但是,决不能认为这项研究任务业已基本完成.严格说来,孙中山研究还大有待于拓展和深化.而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迫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事实上,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的错综复杂关系,构成他的毕生政治生涯的一个侧面,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