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女性向"是一种将女性定位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文化类型,由女性网络社群提供技术支持的"她江湖"文学场使"女性向"阅读成为可能,其建构了一种相对女性化的阅读接受机制,在一定意义上化解了私人化写作时期"看"与"被看"的文化尴尬,呈现了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某种新症候,并在类型化书写与反复出现的过程中影响到了公众的社会性别认知。  相似文献   

2.
"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由于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对人性的书写,进而导致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陷入全面萧索状态。而在主流文学之外,既有一批老作家延续着他们的文学创作生命,也有一批文坛新星积极从事文学创作,他们从事的"地下写作"依然坚守着艺术的自由领地。"地下写作"与主流文学相比所具有的重大而显著的特征即在于对人性的弘扬,尤其体现在对爱情的赞颂和对女性品格的重视上。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文坛上,苏童是一个在性别书写上颇具特色的作家。他对女性命运的书写和对男性心理的透视各有千秋,但他的人性书写并不是建立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上,赋予人性历史的内涵;也不是建立在对人性形而上的追问中,赋予终极性的意义;他的人性书写是基于一种对性别和命运的日常描述,并从个体生活的变迁中透视人生百态和宿命种种。他跨越了新时期文学以来主流的"启蒙"叙事边界,关注那些身处历史之流而背对大历史的个体,在还原部分民间生存真相的同时丰富了文学书写中"启蒙"视野之外的人性诗学。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中,陈染的"超性别意识"小说理念是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概念的影响下提出的,是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陈染的小说中,"超性别意识"涵盖了超越性别的纯粹情感、创作状态与人格理想等精神层面,代表着陈染对自身情感、创作和人格的完美追求及文本实践,其意义在于作家不能局限于对自身性别的书写和创作,不应摒弃异性的世界和视域,应该摆脱偏激单一的性别视角来观察世界,最终抵达对人类整体命运的终极关怀。"超性别意识"内蕴着温暖的人性关怀,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理念,更是一种人性化的追求,在其创作中,陈染避免自身性别局限,努力追求精神世界的双性融合,为男女两性的和谐共融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间人物"是"十七年"小说创作中的一个特殊存在,作为一个文学族类,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一道亮丽景观,但从现象形态与创作主体角度审视,反映了那个时代作者的一种言说与形象表达,也是当时有见识的作家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客观认知与艺术解读,是特定历史语境下作家感知生活、表现文学"人学"思想的一种话语策略。重新审视这一现象,或可使我们重新认识那个历史时段文学的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 2 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种整体文学现象来把握 ,从作家创作中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出发 ,紧密联系不同历史阶段文学语境下的社会 /文学思潮 ,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在体裁、题材、主题、内容、形式、手法、风格上的继承与变化、同与异、呼应与背离 ,从对“自我”与“我们”的两类不同书写角度给予了宏观概括 ,并由此区分了 2 0世纪中国的三种作家。在剖析了两类书写各自产生的渊源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承续、变异关系基础上 ,作者着重对 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提出了质疑 ,并揭示了 :新的文学生长点 ,正孕育在将书写“自我”与书写“我们”相融合的新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7.
"东北作家群"是中国左翼文学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在东北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多民族文化相互交织的文化景观下,东北广袤的黑土地孕育了特殊的民族心理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东北作家群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和浓郁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面对"九一八"事变之后家破人亡的惨状,东北作家群体裹挟着家仇国恨的激愤,他们富有情绪化的创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鲜明的国家意识,稍显稚嫩但却深切而真实,形成一种"国家话语"的另类书写模式。正是这种"另类"模式吹响了国家话语书写的时代号角,不仅对同时期左翼文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自身也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海外华文文学的所有地域性分支里面,美华文学是绽放异域的一朵奇葩.而於梨华与严歌苓,是两位具有文学发展标示性意义的美华女性作家,在美国主流文化面前,她们始终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执着于文学追求."敌国"、"家园记忆"在她们新的自我身份的建构当中,既挥之不去,与她们的去国经验和文学书写发生着密切关联;也不断嬗变,体现着作家在文化心理、美学视角和文学书写等层面的诸多变化.在这层层嬗变的背后,既可以见出作家文化心理和创作心态嬗变的因素,亦可以考察海外华人现实生存处境的演化以及多元文化互相碰撞交流乃至融合的历史与现实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一种在特定的异质文化环境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边缘写作视为一种创作状态,从自身经验出发描写少数族裔女性的生命历程;从族裔身份出发,书写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相似文献   

10.
从性别意识和性意识这个角度来看,当代女性文学可以进行十七年文学创作、文学的恢复和发展期、转型期以及走向歧途四个阶段的划分,在这种阶段性的发展中,"身体"由遮蔽走向公开,"性"的书写成了一种时尚.由于这种失去文化背景的依托刻意对"性"的书写,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在创作上作家们也无法得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学与丁玲的文学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在五四精神影响下进入了文学界,以其大胆独白而受到关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她的创作出现了重要转折,从女性革命走向革命女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其女性创作找寻不到出路,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政治选择。在20世纪40年代,丁玲的一些作品还是显露了她的独立思考,随后由于政治因素,丁玲放弃了个性表达,走向配合政治宣传。  相似文献   

12.
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上,简·奥斯丁作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通过建构一个全知视角下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叙述格局,完成了对文学经典叙述模式的超越。作家拒绝男性的宏大叙事和写作范式,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特立独行地撑起一方女性写作的天空,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了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确立了女性写作的基点。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作为一名当代女性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不仅受到来自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而且也深深受到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特别是女权主义的冲击,而这些影响的痕迹分别在她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中以不同的女性意识形态体现出来了。试就王安忆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不同表现来探求其女性写作道路的变化发展轨迹:即从欲望写作到民间叙事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东北女作家萧红,勇于打破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以其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意境,主观抒情的色彩和绘画美的特点,在现代小说园地独领风骚,显示出女性作家“越轨”的笔致和“力透纸背”的内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是最具代表性的。本文试从微观和中国传统美学角度对这两部小说加以论述,进而认识其散文化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其独特的文学气质和自传性的取材在文坛独树一帜,而在她一生的作品中,年少时的情人事件占有很大的部分,且出现了多个不同的版本。该文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探寻杜拉斯的童年以及情人事件真实始末对其后来创作的影响,并以镜像理论定义文学创作之于杜拉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庐隐的《东京小品》是她构筑的“女性世界”中很特别的一个群体,洋溢着异国情调,展现了下层女性的生活,以其清新的笔调、深沉的感情,展现了一个知识女性跨越国界的呐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JFE钢铁公司产品深加工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钢材加工体系、流通加工体系以及以JFE商事为主体的服务型深加工体系,概括了JFE钢铁产品深加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洁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其创作序列里塑造了一批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在张洁的小说中表现出直觉的、体验的女性立场,与20世纪80年代主流的知识分子话语之间有着缝隙和冲突。从小说中细节场景的分析入手,展现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所显现的性别身份和知识分子身份的纠缠,并试图通过消弭、遮蔽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建构知识分子的主体身份;在消弭、遮蔽当中又体察到性别身份缺失的痛苦、无奈,从而勾勒出女性写作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9.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风格独特的女作家,被誉为"地方性天主教作家"、"圣经地带"灵魂写手。本文认为,在奥康纳的作品中,英雄气概和男儿本色销声匿迹,猥琐无能、堕落虚伪、冷酷残暴等丑恶形象随处凸显,由此形成她解构男性、父权的书写策略,显露她的女性主体意识和对整个男权世界的价值评判,残疾的"亚当"是其核心形象。  相似文献   

20.
考察残雪审美之思与西人的上帝情结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联系,不难从残雪与外国文学关系这一角度揭开残雪文本费解之谜由于一面承受外国现代主义思潮的撞击,一面浸润中国现实土壤的滋养,所以如果硬要给残雪及其文本一个界定的话,那么可以说她既是一位世界性的现代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个骨子里渗透了中国现实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并且因为一切真正的艺术品都表现人的存在形态,故而残雪奇异的审美之思与外国文学(现代主义)相交的结果反而证明了残雪文本青睐心灵的真实魔幻,既是现代主义的,也是现实主义的;既已步入世界文学进程,又是中华民族的、湖湘本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