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有关共同正犯的抽象的事实错误,在整理并分析日本的学说与判例的基础上,可以提炼出以下观点:其一,与部分犯罪共同说相比,承认不同构成要件间的共同正犯的行为共同说更为妥当;其二,作为判断顺序,共同正犯的本质论应先于错误论;其三,共同正犯的抽象的事实错误可进一步分为,在共谋的时点各共同正犯的认识之间就已经存在不一致的情形,以及虽然在共谋的时点各共同正犯的认识之间并无不一致,但共谋之后部分共同正犯基于独立判断,实施了不同于共谋内容的行为的情形,对于这两种情形,应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2.
共同危险行为目前在我国法律上并无规定,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也比较模糊,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对共同危险行为的认定应强调:主观方面,行为人之间无意思联络且非致害人有推定的过错;客观方面,行为人行为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性,实际致害人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应为择一因果关系。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在于法律对无辜的加害人与无辜的受害人利益的取舍。  相似文献   

3.
侯刚 《理论界》2010,(9):58-60
共同故意是共同犯罪的主观构成基础,是由数个单独的犯罪意思倾向协调一致共同构成的独立犯罪意志,因此共同犯罪故意结构是一种复合型的独立故意,而不是数个犯罪故意的简单叠加。数个共同犯罪行为人相互影响、交换协调、统一结合意思联络过程对于共同故意的最终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催化和推动作用,同时对共同犯罪意志倾向的变动、调整始终发挥着媒介和协调的功能,以图顺合犯罪行为事态发展过程中不确定客观情况产生的无法预期的实际需要,保障共同犯罪顺利实施达到共犯目的。共犯意思联络在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基础性功能,应当着重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法的考察,关于共同侵权行为"共同性"标准有意思联络说、共同过错说和行为关联说等学说,但都存有一定缺陷。以解释论的立场来分析,依《侵权责任法》第8-12条的规定,将共同侵权的共同性标准分为基于意思而形成的共同过错和基于因果关系而形成的可能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各类共同侵权行为得以类型化,为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共同侵权构成和连带责任负担提供了清晰的尺度和框架,避免了扩张适用连带责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将共同危险行为向共同侵权行为看齐的旧定位并不妥当,因为共同危险行为人之间没有意思联络,对其妥当定位应是分别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的定位革新能够理顺数人侵权行为的内部逻辑体系,脱绑共同侵权行为与连带责任的必然关联性,并区分逻辑意义上的连带责任与技术意义上的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的定位革新具有重要的立法价值,不仅可以弥补《侵权责任法》第10条的不足,对我国司法实践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犯罪共同说确实忠实地坚守了客观上的判断和罪刑法定原则。然而,也由此显示了在运用构成要件理论对共同犯罪事实进行分析认定之时,并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共同犯罪事实的缺陷和弊端,因此,我们对日本的犯罪共同说应该重新进行评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当前,理论界及实务界对“不认为是犯罪”与“不以犯罪论处”存在不同的认识,产生了一些争论。在共同危害行为中,不存在一部分人的行为是犯罪,而另一部分人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的现象。为贯彻刑法理论的统一与各个时期刑事政策的需要,要在立法和司法中正确规定和运用上述两个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共同危险行为的传统性界定的实质是共同参与行为,真正的共同危险行为所覆盖的范围与其并不一致,单纯表现在行为上。共同危险行为的新界定则是指危险的共同性而非行为的共同性,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讨论共同危险行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侵权法立法之际,我们应当再次探讨该制度,以构建完整的、妥当的共同侵权制度.就共同加害行为而言,行为的"共同"的认定应采共同故意说,行为人应承担连带责任.就拟制的共同加害行为而言,应妥当认定教唆人和帮助人,同时应以责任能力为基础,来确立教唆或帮助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时的责任承担.就共同危险行为而言,它是指加害人不明,行为人应承担连带责任,并可以通过举证因果关系不存在而免责.此外,共同加害行为制度不能扩张适用于无过错责任案件,而共同危险行为制度可以扩张适用于无过错责任案件;团伙成员的责任制度不宜规定在侵权法之中.  相似文献   

10.
陈晓卉 《理论界》2005,(9):87-88
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共同侵权行为包括共同过错、共同危险行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特殊的共同侵权等。在数人侵权需要承担共同责任的情况下,责任承担的方式主要有连带责任、按份责任和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对刑法第294条规定的具有黑社会性质又不完全符合典型黑社会犯罪特征的一类集团犯罪的罪名概括,此创意无疑是为了适应国际社会打击黑恶社会势力的需要,因而照抄照搬以"黑社会"的字样.其结果,不但引起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诸多理论问题的争议,而且还给司法部门依据刑法294条从严打击犯罪设置了障碍.这一系列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对294条的理论定位有失偏颇,以"黑社会"这一犯罪学上的术语来界定规范意义上的共同犯罪,于国情不符,与刑法理论相悖.  相似文献   

12.
网络行为是人在智能时代的普遍行为方式,网络伦理是使网络行为文明化的道德规范。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之间既相关联又区别很大,这使得网络行为所面临的伦理问题既新颖又复杂。从网络行为中所包含的基于元伦理的善恶难辨,到基于效果论和义务论的原则悖反,再到基于道德主体不同的角色冲突,都是网络行为道德评价中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建构网络伦理、导引网络文明行为而需要加以深入探讨并寻求基本共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铭川 《北方论丛》2011,(1):152-158
法条竞合理论的混乱现状根源于对特别法条和普通法条之间关系的误解,实际上,两者之间是反对关系而非种属关系。同一论域下特别罪名和普通罪名所涵盖的犯罪事实处于此消彼长的反变状态,故普通罪名对于特别罪名具有拾遗补缺功能,当适用特别罪名无法评价为犯罪或者量刑明显偏轻时,说明该犯罪事实并非特别罪名所能涵盖,此时,对特别罪名的特有要素不予评价,也不存在评价不充分的问题。由于只有数罪外延中似乎相同的犯罪事实才能引起法条竞合,故只有考虑这些"相同"部分之间的关系才有意义,故所有法条竞合都表现为"特别法条"和"普通法条"的竞合。  相似文献   

14.
李云彤 《学术探索》2013,(11):62-64
词义的界定问题,是语言学界最关心的问题,也被认为是哲学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从认知角度进行的探讨主要有四个维度,即:指称论、意念论、行为主义和使用论。本文继承并发展了“意念论”的观点,尝试着通过词语的“指称”功能角度来界定词语的意义,指出,词义是指称对象条件的总和,即实现指称功能的条件集合,并进一步明确词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李海清 《齐鲁学刊》2005,(1):118-120
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语言观建构于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语词与事物间存在着“观念” 这一中介,表指关系成了私密的个人行为,这就对符号行为的主体间性构成了威胁。洛克的五条规则和定义法表 明他的语言观是规定主义的。尽管洛克对语义发展和语义扩展有独到见解,并且对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学发展有 深远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大都不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16.
行为合约与目标合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的企业理论,几乎都是基于行为合约展开的。但事实上,在我们称之为“企业”的组织中,大量的合约所规定的并非行为,而是行为结果,或一系列相关行为目标。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在现代企业理论的框架内讨论企业制度、企业合约问题。但由于将企业定义为一组行为合约,相关的研究就围绕着行为合约展开,很少涉及目标合约。张五常根据香港的经验,基于风险和交易费用,讨论了“计件工资”这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目标合约。本文将沿着这个思路,并结合中国的经验,在对这两种合约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说明目标合约为什么在中国如此普遍,它们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牛佳 《阴山学刊》2009,22(1):112-116
高等教育消费的理论基础有消费者行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消费是公众的一种消费行为;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使投资者在更大程度上获得经济收益。我国高等学校的收费制度基本上是按院校的人均教育成本及学费在整个教育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  相似文献   

18.
段文阁 《齐鲁学刊》2006,(6):143-145
人类的生育行为并不是一种纯粹自然的行为,不同的生育行为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主义价值观、世俗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代际义务规定,形成了我国家庭生育行为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9.
占有的性质和涵义是"占有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此,主要有"事实说"和"权利说"两种观点。前者主要从"法律保护前的视角"考察占有;后者有从"法律保护前的视角"考察的,也有从"法律保护后的视角"考察的。从问题之间的联系来看,"法律保护前的视角"值得肯定。但是,从结论上看,它们都没有完全或正确地揭示占有究竟是什么。正确的看法应该是,占有是一种不依赖权利、仅表现为利益的事实;在本质上,占有是个人物质利益和作为和平秩序的社会利益的统一体;在形式上,占有是手段性占有和目的性占有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新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概念,创新了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新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