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经济体制转型的中国文化信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信念影响制度选择,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仁"是中国文化信念的主导,其核心是"事亲"思想.泛家文化又驯化出对权威的盲目服从.但由于中国信仰缺失,人与人之间交往更多地倾向于血缘、地缘和业缘等,逐步发展成一种关系文化,遵循"礼治"的观念.经济体制转型的深化应充分考虑现有的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并能尽快顺应这些文化信念与现代制度相冲突时所引起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转型的实践表明,中国不同区域之间制度变迁和演进的路径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与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分析范式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诺思为代表的制度演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更多地属于自组织系统的自我演化过程.作为内生和演进的系统,制度变迁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当事人集体学习、模仿、试错和创新活动中共同知识与信念的形成、演化的结果.在"分权改革"背景下,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多样性产生的根源在于:处于不同环境和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和当地经济组织之间互动中的集体学习,会形成不同的具有当地特征的共同知识和信念.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当地化的惯例性默示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成功的制度变迁模式都只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转轨经济的框架内,从工业化战略转型视角考察中国城市化路径变迁.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化路径由重工业优先战略内生而成;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相伴生,表现为中国城市化的路径依赖;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和发展战略转向新型工业化,既奠定了城市化的体制基础,也强制解构了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相依存的制度安排,诱致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的制度安排,进而实现了中国城市化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4.
原苏东、南欧、拉美与东亚地区国家近二十多年来深刻的制度变迁使其成为转型国家的样本与范例.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因其以功能性的制度设计而取得经济改革方面阶段性的成功,在政治变迁方面,应以其他转型国家的变迁路径为借鉴,完善宪政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5.
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理解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持久性与变迁是制度研究中两个核心的议题.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国家,中国过去30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既是在经济与理念层面发生的制度变迁的结果,也是国家行动与政党体制的制度持久性的体现.在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治理与组织建设经验后,如何理解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之间的关联仍然是论证中国未来制度建构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区域发展模式多样性与特殊性要求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检验、过滤、再吸收.本文通过苏南制度变迁的双重循环为实证经验基础,对D·C·诺斯的"路径依赖"理论进行再检验.在变化的制度环境中,制度变迁既非以"自执行"方式自发完成制度变迁过程,也不会由于"路径依赖"而必然陷入良性或恶性"锁定",而是呈现出发展--停滞--新发展螺旋上升之"间隔性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7.
原苏东、南欧、拉美与东亚地区国家近二十多年来深刻的制度变迁使其成为转型国家的样本与范例。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因其以功能性的制度设计而取得经济改革方面阶段性的成功,在政治变迁方面,应以其他转型国家的变迁路径为借鉴,完善宪政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与制度变迁的进程大致相同,长期以来,制度变迁对二元经济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也表明:制度变迁与二元经济转型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着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的进程也影响着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中国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因此,在二元经济转折区间内要注重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农村科技体制的创新和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60年两次相反的经济体制转型不仅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也对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和演化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经济体制转型的发生使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从标准的价格与货币理论转向对产权和制度环境的研究.从新中国60的发展经验看,经济体制对经济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经济体制转型则是受其内在经济系统复杂运动与演进的初始状态和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和制约.本文的研究视角就是新中国60年的经济体制转型,能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中央计划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殊儿童教育政策经历了四个变迁阶段:政策复苏阶段、规范发展阶段、繁荣发展阶段和制度转型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进行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特殊教育政策的变迁依然以国家主导为主,呈现路径依赖较为明显之特征。为此,文章提出了具体的支持路径:政策目标的转向、政策制度的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经济体制有不同的制度规范,中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要从计划体制转变为市场体制,个人、企业与政府在制度变迁的路径中发生角色与功能的重新定位,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在不断冲突与协调中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2.
积极稳妥地加快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步伐,使各方面的经济要素尽快走上现代社会化市场经济轨道,对于跨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全局意义: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进步;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文明进程。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在以市场化为价值取向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巩固和增长。在跨世纪发展时期,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当前需要着重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运作机制问题;搞好大的,放开小的,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加强科学管理,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素质问题;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沉重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劳资两利"思想使劳资矛盾逐步得到缓解.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关系呈现出单一、固定的行政化态势.进入转型期后,在经济体制转型、用工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保险福利制度改革等推动力的作用下,我国的劳动关系朝着类型多样化与复杂化、主体利益明晰化与差别化、运行方式契约化与自主化的方向变迁.变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反思,劳动关系双方必须相互为本才能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文化因素与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路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认为,价值信念、伦理道德、传统习惯等统称为文化的东西即非正式制度安排对中国经济 体制变迁路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初始非正式制度安 排对乡镇企业后来演进轨迹的作用,分析了传统的家族文化对中国企业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到,不同的制度会对资源型城市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每一次制度变迁都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作用。在制度变迁中,资源赋存、生产力水平、政府干预、制度环境等因素都在影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充分调动制度因素,建立和完善推动制度变迁的程序,对于促进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是一项制度安排.对合谋行为的防范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即可视为一项制度变迁.中国的泛家文化和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是影响制度变迁的制度要素.合谋防范的机制必须在满足既得利益集团的参与约束的基础上对已有制度进行一定的边际修正,同时需要对正确的文化信念进行宣传,进行制度增强,引导社会外部环境对合谋行为的监督,并积极促进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要素的“黏合剂”,对转型期发展中大国而言,制度变迁更加复杂,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等特征.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具有内在逻辑性与辩证关系,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并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中国转型阶段应以制度改进和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一种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带有厚重的意识形态烙印,新中国成立后两次社会转型过程都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意识形态变迁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是互为里表的过程,但意识形态本身的特性使得它基于特定的情境对制度变迁发挥着正向或者负向的推动或者阻碍作用,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分析变量,意识形态的变迁在深层次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家是制度变迁的承载者和推进者的认识,以“浙商”概念的学术性界定为逻辑起点,从战略企业家能力角度切入,结合浙江经济体制变迁的特性,研究作为企业家的“浙商”从战术企业家向战略企业家转型的约束、路径和保证。战略企业家能力是指企业家的制度能力和战略能力。战术企业家是绝大多数作为企业家的“浙商”的成长起点。“浙商”要从三条路径、一项保证的角度实现从战术企业家向战略企业家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转轨是一个动态变迁过程,很容易造成路径依赖,难以顺利进入市场经济体制轨道。因此,在有限理性、交易成本、沉淀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不仅仅需要分析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风险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更需要考虑根本不确定性条件下动态转轨的适应性效率。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下,采取恰当的非正式和正式规则,以加强根本不确定性和沉淀成本管理,突破经济体制转轨的路径依赖,全面深化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这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