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晓燕  连淑芳 《理论界》2005,(8):159-159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树立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要素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网络意识形态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是对等关系,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主体性困境.克服这一困境,需要不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系统.既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身份建构,充分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育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网络积极分子”,又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有效协同,形成有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以培育和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意识与行动能力,构建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提出必须更新思想 政治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就是要确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灌输 社会规范与培养能力和个性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观、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 性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教育者活动方式与受教育者活动方式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教 育方法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观。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的价值活动,在此价值关系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两个实体,即“双主体”..二者都具有价值关系中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同生共建、互动共进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个体与社会的二维价值的统一是“双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满足“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二维价值,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徐魁峰 《学术论坛》2001,(4):163-165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能动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明确二者的地位,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本质规定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创新 ,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构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建构的内在根据。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 ,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 ,由此又构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逻辑。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自塑性、差异性等显著特征 ,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理念 ,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根据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选择一定的参照系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参照系如何选择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根据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选择一定的参照系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参照系如何选择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9.
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教育人的工作。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必须尊重受教育者。为什么教育者反要尊重受教育者呢?这是因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民群众的一员。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的遮蔽、流失和消解,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弱化的三种主要样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遮蔽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教育者的理论水平不高、话语状况不佳和教育方法不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流失的原因,主要在于某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与受教育者需求相脱节、某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形式主义等不良习气以及部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未能有效发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消解的原因,主要包括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以及某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要化解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弱化的危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和实效性,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社会认知行为会发生一定的偏差,进而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学术界普遍认为,社会认知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分别是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投射效应等。教育者在受教育者的发展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社会知觉偏差的这五种主要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时期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心理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纪要求的公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思想教育的语言艺术王海岳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善于说话的人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把别人的心说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语言媒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达到心理上沟通。因而讲究语言艺术,是使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思想教育的语言必...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实践活动对于理论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就实践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主要有: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和基础;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于实践活动。这些观点的现实启示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时代感和说服力;应充分运用实践活动这一教育手段和载体,增强生命力和吸引力;应尊重并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张园园 《学术论坛》2012,35(10):48-50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载体是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承载和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主要媒介。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不断涌现以及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单一载体的运用效果在今天已经差强人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综合化运用,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育人功能的合力,从而有效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一个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蔡春 《理论界》2008,(5):261-26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其特殊的心理规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理论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的研究却不多。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进行探究,首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再探究要素中两大主要要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基本心理矛盾,从而得出可供遵循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坚持民主方法,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和民主权利,创造条件让教育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就是要集中群众的意见,采纳正确的观点,满足合理的要求,并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认识上趋向一致并形成合力,真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民主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矛盾的性质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所要解决的矛盾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具有对抗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统一的过程。只有当教育者把社会的要求同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要求结合、统一起来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产生最佳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反馈原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控制系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信息通道。  相似文献   

19.
陈华 《兰州学刊》2003,(3):152-153
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观的评价与判断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 ,学校不再是学生惟一的、重要的信息源 ,如何认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关系到祖国栋梁、接班人的培养大计。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内涵及其应有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沟通是一切社会关系赖以形成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定义应该是 :沟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及受教育者自身通过信息传递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内化和实践化的社会活动 ,其具体内涵可以从七个方面阐述。沟通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