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梓 《学术界》2006,(4):253-25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终极目的,试图解救人类文明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弗氏认为人类的文明压抑了人类的本能,尤其是压抑了人类的性本能,导致人的性格缺陷和创造力的低下。但人类的生活又不能缺少文明。合适的办法是反对文明的特定形式和要求,而不反对文明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2 0年代初 ,弗洛伊德主义开始传入我国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不少中国现代作家 ,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探讨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萧萧》 ,可见小说受弗洛伊德主义影响的痕迹 ,同时在其小说中也蕴涵着浓厚的乡土民情的自然、真诚、善良与美好。  相似文献   

3.
略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其基础理论包括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三个方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核心是“无意识”理论,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作家、批评家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道德相对主义与逻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现代人不会为道德相对主义而烦忧.道德相对主义问题的凸显与现代人类学研究有关,与全球交往的频繁有关,更与逻辑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奢望有关.知识统一论的坍塌表明,信仰的多样化是人类思想的常态.多元主义不等于相对主义.道德诚然具有相对性,人们只能在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中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但道德相对主义是荒谬的.道德植根于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和文化,而非植根于逻辑.只需要论证人们可以就公共生活问题达成道德共识,即可摆脱道德相对主义,不能奢望把道德奠基于超验的逻辑之上.在全球交往时代,多数人认同人权原则,便表明道德相对主义是错误的.但人权原则不是什么先验真的原则,而只是靠法治维持的道德共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明,仅有人权原则已不足以维系人类文明的续存,人类须就环境保护达成道德共识.伦理学须向生态学学习,才能获得更高程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道德怀疑主义在道德关乎什么的本体论问题上怀疑道德存在,在如何知晓道德的道德认识论上怀疑道德知识,在道德问题如何表达的语言哲学分析中怀疑道德语句,在道德问题怎样思考的心灵哲学里怀疑道德思维。克服道德怀疑主义的哲学方案,在怀疑起点上面临实体的循环定义与同语反复,无法面对道德怀疑的绝对性;在怀疑的终点上,面临"理性存在者"的人性假设,有取消道德的危险。认识到怀疑论乃是形而上学的"终结诘难",承认道德怀疑的绝对性,道德偶然提供一种与道德怀疑相融贯的道德理论。拥抱道德事实或道德属性的偶在性,认识道德规范的具体必然性以及道德知识的建构性,从而敞开道德思维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是走出道德怀疑主义的当代理论出路,也是道德解放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战线》2008,158(8):40-48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所以对张爱玲的创作产生影响,主要原因是与张爱玲的期待视野相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张爱玲早年生活体验不啻为一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典型案例;其次,张爱玲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接受是受时代思潮的影响;第三,张爱玲对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理论中 ,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就是假设人类的行为是理性的 ,因而对组织的研究总是局限于研究基于人类理性所产生的规范和制度。而自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方法以来 ,很多的学者开始运用这一方法来解释组织的行为 ,创立了精神分析的组织理论 ,其中 ,戴蒙德 (Dia mond)就是著名的代表。精神分析方法在组织理论研究中的运用 ,拓宽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但同时也把组织理论从传统发展到了另一个极端 ,那就是过于强调人类行为的非理性 ,使得对组织的研究易于陷入不可知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杨高男 《船山学刊》2007,63(1):80-83
原始儒家站在轴心时代历史的需要上反观理想政治的历史形态,以德和礼剖析现实,解读伦理和政治,在为直接解决现实社会混乱格局而做出的政治考虑和为超越世俗社会的不完满而做出的政治应当状态的构想中凸显出道德人文主义和政治礼治主义两大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 20世纪影响最广泛和最持久的文化思想流派.作为一种美学思想,其对艺术现象的阐释和对艺术本质的界定别有开拓艺术是对社会抑制的升华性抗争.本文依据德文第一手资料,对弗洛伊德美学思想的基本构成及其在艺术阐释上的具体应用做了客观的介绍和公正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在幸福的认识上弗洛伊德和马尔库塞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在现代性困境中表述和反思现代人的幸福。区别在于弗洛伊德幸福的旨归是本能的转移和满足,马尔库塞则是以审美的方式实现人的幸福。后者继承和超越了前者,幸福的含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与弗洛伊德主义的关系,早为研究者所注意,然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多少被误解或夸大了。事实上,劳伦斯在许多方面并不认同弗洛伊德学说,他对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命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劳伦斯拒绝与作为理性主义者的弗洛伊德为伍,根本原因在于劳伦斯是一个典型的非理性主义者,他始终没有改变其带有浓厚的原始主义色彩的信仰:血性和肉体的信仰。  相似文献   

13.
杨松 《学术月刊》2020,(7):24-32
当代休谟主义者试图用工具原则说明道德动机的来源,即如果人们有欲望φ,并且相信通过做道德行为Ψ能实现φ,那么就会有做Ψ的动机。康德主义者继承康德的基本主张,反对人们的道德动机是为了满足某种源自自然的欲望,认为服从道德的意志源自对实践理性规定的法则的服从,而对实践法则的服从经科斯嘎德改造之后,最终又是源于对实践生活和道德行为价值的认知。当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在解释道德动机来源的时候,休谟主义更加占据优势。不过康德主义者对自己的理论其实亦不断在做出改良,把韦勒曼的自治主义与科斯嘎德的认知性主张相结合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途径。现实生活的复杂性表明,我们最好放弃在休谟主义和康德主义之间做二选一的选择题,因为前者描述了普通人道德动机的来源,后者则告诉我们理性人的道德动机应该如何产生。  相似文献   

14.
波普的伦理思想可以视为其全部思想的根基,主要有以下一些需要关注的地方:其一,道德在全部人的世界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道德不能以科学为基础,恰恰相反,科学应该以伦理学为基础;其二,我们的道德决定是人为的,道德的终极权威是人的良心,我们应该为我们的道德决定负责,不应该以各种名义推诿道德责任;其三,合理的道德决定,应坚持现实主义和消极主义的态度,应注意对实践结果进行理性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分别从人的主观生活与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来阐述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受到了社会广大群众的欢迎,而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却不时受到学者们及社会的排挤,并被斥为唯心主义者及其学说。本文将通过弗洛伊德的心之结构来阐述其精神分析学的辩证唯物观,以便明晰其与马克思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卢毅 《社会科学》2022,(10):39-46
无意识学说可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石,对它的态度与诠释构成了不同思想立场的判断基准。从《存在与虚无》到《弗洛伊德剧本》及之后,倡导“存在精神分析”的萨特对弗洛伊德的整体批判尽管有所缓和,但其对无意识概念的拒斥不仅贯彻始终,而且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理论来替代它。此外,尽管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结构主义构想曾得到萨特的赞赏,但两人对无意识问题的诠释与阐发仍存在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精神分析的思想深度与发展前景,具有值得发掘的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专业主义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客观性在新闻实践中并不能阻挡其希望排斥的主观价值与道德判断的渗入。除了客观性,新闻专业主义有其他的可能,作为一种开放的新闻道德探询机制,新闻活动就是一种追求优秀和卓越的社会实践,专业与优秀的标准也是善的标准,善的标准同时规定了职业人的德与行。在实践中,要通过对历史、社会生活和新闻社会性的深度理解、通过具体事件和案例的公开讨论来建构相对稳定和适当有效的新闻道德原则和相应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8.
墨子的学说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门“显学”,其伦理道德思想蕴含了深刻的实利主义内容。主要表现在“兼相爱”与“交相利”体现的平等互爱的精神,匡时救弊、兴利除害的爱人利民的精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躬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9.
抽象原则主义者追求道德原则的普遍有效性,试图以看似公正、客观的方式维系人们的道德生活。然而,如果仅仅通过几个抽象性的约束原则来透视复杂的道德情境,道德生活的多样性和其他需要协调的因素就会受到忽视。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摆脱抽象原则的重要性,道德想象力则在这一意识转向中进入大众视野。道德想象力尊重复杂多样的道德生活,以富有创造力的道德想象探寻抽象原则之外的道德可能性;以情感投射探索抽象原则之外的道德感性世界。道德想象力是对抽象道德原则的突破,在道德原则合理性视域内,用原型范畴、隐喻、框架、叙事四种形式创造合理性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7-31
弗洛伊德的大部分著作都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西班牙画家达利是受其影响的杰出代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使达利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领军人物,特别是潜意识隐喻手法的使用,成为达利享用一生殊荣的看家本领。达利作品中的图像诠释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说服力,他努力消解或摆脱矛盾,以此来平复他内心相持一生的纠结。达利是弗氏理论在艺术界最有效的践行者,想了解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人,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