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经济国际化与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都是世界经济学中特定的科学概念,各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但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间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增强 ,这一方面为不少国家带来了丰厚利益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给各国经济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其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逐渐提高。中国作为向现代化转型的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相比 ,经济安全面临的国际环境要更为严峻和富有挑战。中国不仅应当积极参与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活动 ,更应理性参与构建各层次的国际经济相互依存机制。  相似文献   

3.
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活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虚拟经济发展不足,是我国当前的突出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以便推动实体经济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自我     
经济自我是联系经济心理和经济行为的纽带,它是自我的延伸,满足自我的基本特征。经济自我的结构应以经济能力为核心,经济效能和经济价值取向为重要成分。建立经济自我的概念可以解释人们经济行为中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符合体验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并且有利于加强经济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运用"系统——结构"分析方法去研究、解释经济,提出经济是由经济结构和经济环境构成的大系统;经济结构由要素结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供需结构——组织和制度结构——运行机制结构构成;经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政治、社会、文化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 ,国别经济、地区经济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强 ,“蝴蝶效应”日益明显。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 ,在其他地区都会反映出来。近十年高速增长的美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的迅速减速 ,给东亚经济带来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反经济"概念,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另一属性与经济行为目标相悖,影响、减缓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反经济力量的存在.反经济是与经济行为相伴而生的.反经济的形式,包括资源总量递减与环境代价递增.  相似文献   

8.
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和经济之间的互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作为信息时代的两大经济和文化现象,都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带来了重大影响。文化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文化是以制度创新、投资理财、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现象为中心形成的观念文化。积极加强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建设对新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从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到金融经济的转型与异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翀 《学术研究》2002,1(6):5-9
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从资源配置方式,从主导经济部门等多种角度来划分。本文主要从商品交换和资金融通的手段出发,将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从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到金融经济是一个经济虚拟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金融资产流通对商品流通的异化过程。文章着重分析这个过程的特点、规律以及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世界贸易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扩张和风险社会到来的背景下.参与式福利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福利理念,主张构建积极福利与发展福利。以该理念为指导,中国福利制度建设应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变福利济贫为教育培训,解决弱势群体能力贫困,提高其发展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减少福利依赖;注重公民“心理利益”的培育,提高民众幸福感、成就感与满足感,变工作与生活负担、风险为机会与福利;提供机会提高民众在福利政策中的参与性,以提升中国的社会质量,共同促进福利改革;重视家庭、开发并扶持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主体、多元福利内容的提供,加快感性实践与感性选择下的福利社会化发展,从而建设一种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公民多元福利需求的特色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2.
增长极形成机制及增长极与外围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率、资本集中、市场规模、创新中心、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是增长极形成的机制.增长极具有持续增长、经济规模大、市场规模大、创新中心四大特征;具有资本转移、知识和技术溢出以及在较发达地区的福利补偿等功能.增长极战略为非均衡战略,这种模式在较发达地区(或国家)比较适合,在欠发达地区(或国家)应用时,区内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在贸易自由度上必须有梯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世界经济正经历历史性变化,进入了一个"弱势低速增长的长周期"。金融危机在2008年的爆发、欧美国家福利问题、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经济进入弱势低增长周期等几大全球性主流问题,其关键诱因均在于全球经济缺少新兴产业的支撑。新兴产业通常具有创新性、成长性、战略性、带动性等主要特征,其孕育与兴起不仅构成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的主动力,更是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球历次高速增长期均主要依赖于新兴产业的兴起,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新兴产业的兴起与新旧产业的叠加支撑着欧美国家的高福利。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的弱势低增长的现状,使其回归中高速增长,进入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周期,必须依靠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发挥新兴支柱产业自身的增长拉动、驱动效应,对经济结构的改造以及其与传统产业改造间的双重叠加效应。这也理应构成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福利提高的三个“门槛”及政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经济增长是没有生态极限的,认为持续的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持续的福利改善,现在这些假设遇到了挑战.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指出经济增长存在着福利门槛和生态门槛;提出了政府规模对于福利提高的门槛问题,论证了治理门槛与福利门槛和生态门槛的一致性;因此,讨论福利提高的三个门槛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多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福利型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比较完善。虽然在社会制度及卫生保健制度上与中国有很大差异,但对于发展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仍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分层看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丽娜 《兰州学刊》2011,(1):191-195
建设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的福利体系是我国新的社会福利体系的构想,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在社会福利方面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国家的财力只能维持一个基本的、低水平的福利全覆盖。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阶层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分层对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针对不同阶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制度安排,对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经济公益诉讼案件不能通过传统诉讼方式很好的加以解决,这在客观上产生了对经济诉讼法的需要,经济诉讼法的实质是经济公益诉讼法,经济公益诉讼不同于经济法上的诉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复杂化.我国应构建经济公益诉讼法。经济公益诉讼只是各类公益诉讼中的一种,经济公益诉讼法也只是公益诉讼法中的一种。因此。我国应构建一个涵盖各类不同公益诉讼,跨越部门法的新型综合性的诉讼法——公益诉讼法,公益诉讼法作为一个整体应成为第四种诉讼程序法。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状况的恶化也在加剧,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的互存,循环经济的概念由此而产生。文章论述了循环经济的由来和循环经济的本质及其特点,并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和状况,同时,针对我国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共伦理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公共领域的重大转型和一系列变革,由此带来了不少尖锐复杂的社会公共伦理观念的冲突。公共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社会财富观念问题、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安排的正当性问题等,都需要公共伦理学的解释和关怀。公共伦理需要寻找最基本的道德视点,作为处理各种伦理冲突的基本价值观,并确立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构建公共伦理秩序。当代中国公共伦理问题的解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伦理建设,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对身处公民社会发育和实践历程中的全体民众进行现代公共道德观念教育,并使其长期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的弱可获得性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城市社区承担着提供福利服务的角色,但是无论从福利服务资源的拥有,还是从福利服务的提供等角度看,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社区福利服务都存在明显不足。通过运用福利可获得性的理论框架的分析,得出我国的社区福利服务具有弱可获得性特点。这项研究对整个城市社区福利服务事业乃至城市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