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古汉语的词尾研究是很薄弱的一环。薄弱的主要方面就是词尾的全貌或数量不清。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年)“词尾”一节仅言“文言里却有明显的形容词词尾,就是‘然’、‘焉’、‘乎’、‘尔’‘如’等字”,未及其他。王力先生《中国语法理论》(1943年)主要论近代汉语,上册第三章第二十节“记号”,实际是分析词头词尾的,所言词尾有“儿”、“么”、“子”、“们”、“头”、“了”、“着”。王先生1980年出版的《汉语史稿》在古汉语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著作经常用“子”来指称谈话的对方。这种用于对称的“子”(以下简称为对称“子”),历代学者都释之为“男子之美称”或“男子之通称”;《马氏文通》独创新说,认为它“每用如代字”,是代替“尔”“汝”的代词。现代语法学家则否定马氏的说法,延用传统观点,明确指出“子”是尊称,是名词。例如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三二八页中就写道: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或形容词用如名词),不是代词”,举例中就有对称“子”例;又如郭锡良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也说:“子”是名词,不是代词,当它被用为‘汝’的意义的时候,只是借名词为尊称。”(见该书第三六五页)  相似文献   

3.
《儿女英雄传》与《型世言》在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表现在:《儿女英雄传》双音节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高于《型世言》。的作为领格标志词在《儿女英雄传》中极为常见,使用状况几乎与现代汉语之用法无异,而在《型世言》中则未见用例。《儿女英雄传》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我、我们、咱、咱们等,与其他短语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型世言》保留了明末南方方言中的常见代词,而《儿女英雄传》反映的则主要是当时北京这一地区的代词系统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曹炜  刘薇 《阅江学刊》2014,(5):114-122
在汉语史上,第二人称代词曾经是个庞大的家族,鼎盛时期家族成员多达10多个,而1750年至1850年的这个一百年间便处于这个鼎盛时段的末期,自1850年至1950年间的这个一百年,北京话第二人称代词系统就规模而言便开始式微,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锐减,由之前的10多个减缩为三四个。这在分处于三个时点的典型北京话文本《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等中也得到了比较清晰的反映。《红楼梦》中第二人称代词有“你”、“你们”、“你等”等10个;创作于1850年前后的《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则有“你”、“你们”、“汝”、“尔”等11个;《正红旗下》中第二人称代词竟只有“你”、“你们”、“您”等3个。较之这种系统的演变更为细腻深刻因而也更需要关注的是第二人称代词系统中的一些重要个体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正> 我在本文上篇中列举从汉代始的四十余例“×持”式构词,认为“持”应是虚义的动词词尾。在此下篇再论“迟”和“持”兼有动词和形容词词尾的性质。下面是“迟”作动词词尾的一些词例和书证。“迟”或“持”有时交叉混用,或异写成另外的字。钦迟。《晋书·陶潜传》:“剌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又《殷仲文传》:“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符定一《联绵词典》释此词时引《汉书·杜周传》“少言重迟”句谓:“盖‘迟’犹‘重’也。”甚误。饮迟之义为敬仰,由“钦”字来,与“迟”全无关涉。“重迟”中“迟”为迟顿义,与“钦迟”中全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者”字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常见的词,古汉语语法家和不少语法书谈到它的作用时,看法大都有所不同。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认为“者”字是一种特别的指示代词,同时,还是一个语气词。下面我们浅谈一下“者”字在古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正法华经》看竺法护的翻译特点(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格的转化译法梵语属曲折语,汉语属孤立语,两者在语法形态上区别很大。拿梵语名词、形容词、数词和代词的八种格来说,汉语中就既没有这么多结构形态上的变化,也没有足够的现成的句内成分与之相应。这自然给翻译带来困难。但是古代译家们在掌握不同语言的不同语法规律的基础上,逐步解决了它。在翻译时,除体、业、呼三格多半直接处理外,其它各格他们通  相似文献   

8.
赫尔曼·格迈纳尔先生在《SOS儿童村》一书中,对SOS儿童村及SOS家庭环境建设的原则,做了如下表述:“每个孩子要在身心上健康成长,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环境。但是进入SOS儿童村的孩子不仅必须过健康的生活,还必须能平复因丧失父母和家庭所造成的身心失调”。从SOS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成长需要出发建设SOS家庭,要注意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兼语词组是由一个述(动)宾词组同一个主谓词组凝结而成的一个整体,并共同充当句子的同一成分的动词性词组。它是现代汉语词组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词组。其特点是:这种词组中的第一个动词必须是使令动词,其宾语兼做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如: 这类词组的公式是: 使令动词→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 (支配关系)(兼语)组←一般动词 (陈述关系) 上例中代词“他”与使令动词“请”构成述(动)宾词组,与动词“来”构成主谓词组。代词“他”既做前个动词“请”的宾语,又兼做后个动词“来”的主语。因“他”身兼二职,故曰兼语;这种结构类型的词组,就叫兼语词…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由于家境窘迫,中年以后不得不到“缙绅先生家”设馆授徒。蒲松龄究竟何时设馆教书?路大荒先生,《蒲柳泉先生年谱》的“康熙十一年壬子(一六七二),先生三十三岁”条中写到:“初馆于同邑名人西铺毕际有家。”下引王洪谋的《柳泉居士行略》作为依据。 蒲松龄何时撤馆归家,路先生《年谱》的“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一七一○),先生七十一岁”条中写道:“先生自是年家居”。下引蒲箬的《柳泉公行述》、《祭母文》作为证明。,。一由此q却,路先生认为蒲松龄。十。岁设馆教书,七十一岁撤馆家居。前后教书凡三十八年。但在《年谱》“康…  相似文献   

11.
一、《尚书》之“然” 在《尚书》中,“然”字共出现了三次。 1、1无然逸。欲为邦,兢兢业业。(虞书·皋陶谟) 这里,“然”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上文中的“九德咸事”、“日宣三德”和“只敬六德”之事,当做“这样做”。“然”与“无”结合成句,作句子的谓语。 1、2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盖尔,用怀尔然。(商书·盘庚中) 这里,“然”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上文中的:起秽以自臭恐人”之事,可当做“这样做”讲。它和“尔”字结合成一个主谓词组,充当“愧”的宾语,可译作状语“以尔然为愧”。  相似文献   

12.
孙丰田 《社科纵横》2009,24(10):174-175,178
自Fillmore以来,关于“格语法(case grammar)”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从Fillmore到Lambert,还有McCoy、Stine、Binkert、Cooley,很多语言学家都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主要分析“格语法”中题元角色的不同的分类及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物”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一直用得很含糊。除指自然物外也经常指“事”。孟子说:“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①这是把有人“待我以横逆”这件事当做“物”。朱熹也说:“物犹事也”。“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②阳明比前人更明确地强调“物”为“事”。“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③“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④不少人把“物”与“事”混淆视为阳明“物”范畴的特色。而我认为阳明“物”范畴之特色在于,有时指“物”为客观之物,有时指“物”为主观之物或曰心所生之物。如他说:“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可理解为客观之物。他又说:“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⑥“以其(心)明党之感应而言则谓之物。”⑦这是把心随境而生的意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当做“物”,此类“物”可理解为主观之物。阳明讲“格物”格的不是客观之物,而是主观之物。其所举格竹子一例颇能说明这一点。竹子是客观之物,而在身心上做的“格物”功夫是在格主观之物。下面我对这两种“物”作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论衡》中的指示代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发现:《论衡》中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与前期相比,基本没变;但有些个别词(如“或”)的语法功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有的(如“是”)指示功能渐趋衰亡而其他功能日益发达;有的(如“此”)作用进一步扩大,使用频率增高。不过,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新的语法现象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划时代的人物,韩愈就是其中的一个。杜牧把韩文与杜诗相提并论,有“杜诗韩笔”之说。苏轼称韩愈对古文的贡献是“文起八代之衰”。其实,韩诗也是领风气之先,创“以文为诗”的新格局,泽被后代的。正如清·叶燮所说:“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原诗》)对于这样一位在文学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诗文大家的作品,以往虽有介绍但很不够。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张清华先生的《韩愈诗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审美意义:道与美的共生与统一·石晓宁·闻一多先生曾认为:“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美,那是文字美,那思想与文字、外型与本质的极端调和,那种不可捉摸的浑圆的机体,便是文章家的极致。”①闻先生道出了《庄子》哲学思想与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独特风...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介绍了浙东学术草创时期北宋“明州杜杨五子”和“永嘉九先生”的学术思想,指出他们思想上有三方面特征:一、浙东学术主要渊源洛学,但却以孟子为宗,其思想已孕育着“心学”苗子;二、注重政洽思想与伦理思想的结合,有革弊出新的愿望;三、在教育思想和治学风格上,反对“空谈”,提倡“求实”精神。这些对后来浙东学术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代名文《百合花》的独特风格并非如茅盾先生所评价的是“清新俊逸”,它更主要的还体现出作者茹志鹃“深沉悲悯”的精神风貌。同时,《百合花》也是一篇“没有爱情的爱情颂歌”。它传达了人类感情美好的爱欲。在艺术上,《百合花》是一篇象征写意结构的小说,这不仅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独出一格,而且也与20世纪世界现代小说相类同。  相似文献   

19.
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戡定三藩记上”载: 三桂王云南,尚可喜王广东,耿 仲明之子继茂王福建,继茂卒,子精 忠袭封。耿、尚二藩所属各十五佐 领,绿旗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二万。 三桂藩属五十三佐领,绿旗兵万有二 千,丁口计数万。是为三藩并建之始。 魏源在这里谈到了三藩的兵额。按清代兵制,一佐领为三百人;三藩建制稍有不同,一佐领为二百人,事见《清史稿·吴三桂传》:“三桂所部,五丁出一甲,甲二百五佐领”(按:耿、尚二藩建制没见记载,当与吴藩同)。若按此推之,耿、尚二藩的旗兵各为三千人,吴藩旗兵为一万零六百人,加上绿营兵(即所谓“绿旗…  相似文献   

20.
《关睢》是一首有争议的诗。当今持汉儒旧说,认为它是讽喻康王君妃“晏出朝”或领“后妃之德”进行美刺的,几乎没有了。但是还存在“婚礼诗说”与“爱情诗说”、“贵族诗说”与“民间诗说”的分歧。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教于大方。一、《关睢》不是婚礼诗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论《关睢》。“此诗盖周邑之咏初婚者。”今人高亨、李长之、郑振铎、余冠英、吴小如诸先生也都持此说。1980年第二期的《文学评论》《〈关睢〉章臆断》一文也认为:“《关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