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行的媒介批评由学理性批评与非学理性批评构成。前者是一种充分理论支撑着的批评,是媒介批评的主体。它可分为界内批评与界外批评两类。这样的区分,描述了运行着的学理性批评的两个基本向度与模式。近期学术界的某些举动所体现出的观念,似乎涂抹了界内批评与界外批评的边线,但这至少现在还缺乏让多数人接受的理由。非学理批评常常表现为印象式情绪化的点评,大多经不起深一步的追问  相似文献   

2.
艺术与媒介的互渗对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产生的影响引起了艺术批评家们的密切关注。他们纷纷从媒介视角评析艺术作品,由是媒介批评应运而生。艺术批评发生媒介转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分析媒介与艺术并行而交结的漫长演变历程可知,媒介对艺术创作和传播有重要作用,艺术批评发生媒介转向有历史必然性;(二)从学理分析上可知,媒介批评转向有着理论依据;(三)几位艺术批评家们的媒介批评思想对此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媒介批评理论体系的本土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媒介批评的实践与本国的媒介现实脱节现象比较明显,因此建构本国媒介批评理论体系十分迫切.中国媒介批评不仅要以古今中外的批评理论为理论资源,而且要以多维的文化视野为底蕴;以市场经济下媒介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当下现实语境和"全球化"语境的结合作为发展条件,以营造对话空间为批评的最佳氛围,构成批评理论建设的最佳条件和时机.我国媒介批评可以把传统文化批评理论,"五四"以来现代文化、文学批评理论,西方新闻传播理论等作为合理的资源,建构起以对象为核心,以方法为主体的一个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媒介批评史料和批评思想,但华夏媒介批评研究一直少人问津。可以从概念界定、批评思想、价值取向三个维度构建华夏媒介批评研究的理论框架。口语批评方面,诸子主张"慎言"、崇尚"信言"、批判"修辞";文字批评方面,史官推崇"实录",官方批判小报"伪造假传、煽惑人心";非语言批评方面,古人重视其传播效果,批判不合礼仪规范者。华夏媒介批评共通的价值取向是"仁义礼仪""诚信朴实""固国利民"。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艺术引领当代国际艺术潮流,呈现出强劲势头。与新媒体艺术的欣欣向荣相比,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建构和新媒体艺术批评实践却显得相当滞后,新媒体艺术实践与艺术批评呈现"失衡"状态。新媒体艺术与艺术媒介显现亲密关系,新媒体艺术凸显媒介(媒材)的作用。媒体的变革和技术的革新影响着艺术观念、艺术形态和艺术审美的革故鼎新,新媒体艺术实践亟需艺术媒介批评予以观照和引导。对艺术媒介和艺术媒介批评的分析,有助于建立新媒体艺术媒介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的生态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融合是当前传媒发展的热点及趋势,媒介融合技术在带给人类信息传播和接收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如果不理性把握和善加利用,也会对人类、对社会产生相当深远的负面影响.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入手,借鉴西方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对媒介融合的实质及其将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在跨文化语境中解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所关注的是女性在传媒话语中的身份与地位问题,以及女性、女性角色在各种大众媒介文本中被描绘的方式,致力于唤起对传播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乃至性别歧视的关注,从而真正恢复女性的主体意识.女性主义在中国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脉络,具有与西方女权运动不同的文化语境及媒介现实,中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对女性意识的认识是与中国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中国的语境现实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必须具有不同于西方的问题意识与批评指向.因此,对当代中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反思,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国语境,在把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用于分析中国新闻传播中的女性问题的同时,应把妇女发展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包括我国诸多妇女问题产生的历史及现实背景联系起来,并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8.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媒介批评应该从学科建制阶段向学术繁殖阶段转型。学者们对媒介批评的基本内容存在一定的分歧,尚未形成足够的学术共识,这不利于学科理论的繁殖,体现了中国媒介批评研究的身份焦虑。媒介批评研究要进行自主性反思,从"常态科学"的洞穴向"科学革命"的范式转移,实现理论繁殖。分析认为:深层生态学路径、媒介正义论路径、媒介善治路径为媒介批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媒介批评研究应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封闭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发挥学科想象力,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毛泽东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媒介批评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真实传播、新闻报道是否具有政治意识,是毛泽东进行媒介批评的主要理论视角。他推崇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文风。毛泽东媒介批评的特点是:注重传播效果,力求实事求是,形式多样,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逻辑性强。毛泽东同志的媒介批评常常夹杂在文件、报告、指示当中,是他领导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常常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批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早期媒介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媒介批评史的源头,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论战的结果和需要,受到蓬勃发展的中国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润泽和苏俄党报理论的影响。回顾、检讨和批评党内在宣传领域的种种不正确的表现,对外国侵略者利用新闻媒体干涉中国主权进行文化侵略的揭露和批判,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媒介批评的重要内容,其特色是长于从新闻报道的政治性、全面性、真实性角度分析新闻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1.
建构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需廓清艺术批评、媒介批评和艺术媒介批评几个重要概念,艺术批评通过阐释、评论和评价艺术品,传递和诠释艺术理念/观念,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史价值。媒介批评就是对媒介及媒介活动进行批评,以评判作为方法,倾向于批判,以诠释作为取向的批评实践方法,对于建构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媒介批评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艺术媒介批评,不仅关注作为艺术表达/传达载体(手段)的艺术媒介,重视媒介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艺术媒介之于艺术形态形成的基础性作用。新媒体艺术批评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媒介“五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归纳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呈现中国现代媒介批评中对新闻检查制度的批评内容。媒介批评伴随着中国现代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20世纪初中国新闻界即出现了要求政府出台法律来保护新闻自由,对不良新闻检查制度批判的强大声音。民国初年的"暂行报律"风波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媒介批评实践。抗战时期新闻工作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通过消解新闻检查制度的正当性和严肃性来争取新闻自由。媒介批评在抗战结束之际"拒检运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近代报刊诞生以来,媒介批评领域存在的科学与封建迷信、伪科学斗争的表现形态,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分析认为,在纷然杂陈、众声喧哗的中国现代媒介批评场域中,源自科学性视角的媒介批评曾经对新闻传播中张扬伪科学、宣传封建迷信等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行为,发出铿锵有力的批判声音;这种批判声音是中国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一种积极的建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媒介批评实践构成了邓拓新闻生活的一部分。从主编《抗敌报》始,他就不断对报纸的缺点进行分析。批评过时落后的报刊观念、及时总结和评述群众通讯运动以推动该运动的发展、具体分析通讯和新闻报道工作中的缺点,是邓拓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具有哲学色彩和思想理论深度、从新闻报道与现实生活内容的一致性程度来评价新闻传播质量、善于将新闻传播现象提升到思想的高度去认识和评价,是邓拓媒介批评的主要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内地媒介批评论著十年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0年以来国内媒介批评论著的出版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梳理,着重分析了十年来媒介批评论著在学术上所取得的进展,包括理论研究长足进步、批评实践初见成效、历史研究受到关注、学术平台初现端倪等几个方面,同时也指出了有待改革的学术问题,即: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学术研究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有待加强,批评实践的热度、力度、高度、深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视角的媒介批评实践在推动中国新闻媒体形态更替与演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观念制衡与方向导引的作用。推崇新闻价值理论,使综合编辑法获得合法性存在;抨击新闻编排中的地方主义倾向,确立编辑部的中心地位;强调媒介体例,催生新闻独立意识;关注新闻标题功能,使新闻标题制作走向艺术化道路。解读该时期的批评实践,将有助于通过对媒介批评话语的历史展示,把中国新闻史研究相应地引入到一个不同于既往的崭新视域,使原来新闻史叙述范式中很多被遗漏的细节得到复原和呈现。  相似文献   

17.
金仲华注重从社会环境制约的角度分析黄色新闻的流行;他认为报纸副刊有所发展固然是因文字轻松有趣可以调剂读者的阅读趣味,但也与重要新闻报道桎梏太多有关;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其实没有多少新闻自由。他在批评我国报纸上的国际新闻时,指出国际新闻中充满着国际各种政治力量的角力,提醒读者要注意文字背后的内容。他强调阅读战争新闻要有一双新闻眼,而培养新闻眼需要从知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具有较为明确的媒介批评意识、知识性强、注重从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视角去分析、注重数据和实例、从媒体的实然和应然状态之间的差距去透视、客观辩证,是金仲华媒介批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郑振铎在五四运动时期即开始从事媒介批评活动,他先后撰写了多篇有关针对新闻媒介、传播现象、传播方式进行分析的专门性文本,对影响新闻媒介进步的诸多弊端进行揭露,既有整体性的宏观批判,又有个体性的微观剖析,表现出了比较积极的媒介批评主体意识和成熟的批评技巧。  相似文献   

19.
媒介批评视角下大众媒介的偶像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时代偶像崇拜现象的意义和作用已颠覆传统.偶像崇拜的"错位"与大众媒介的利益追求和娱乐至上的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媒介批评的视角下,大众媒介应对偶像现象中自己的责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的空前发展和诸多缺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媒介批评的现实背景和内在根据。毛泽东新闻理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展媒介批评的理论根据和政治标准。对资产阶级无冕之王、同人办报思想等新闻观点进行思想清算和理论批判,从政治路线和党的政策执行角度对媒体的传播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和评判,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媒介批评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