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吉林方言向标准普通话靠拢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中介语,中介语音表现尤为突出,出现了舌尖音的中介音、舌尖音舌面化中介音以及舌尖音卷舌化中介音,还有各种声调中介语等等。中介语的大量存在给普通话测试带来的评分困扰,在普通话测试中,对吉林地区方言中介语现象我们应认真分析,根据中介音的过渡程度而作出不同标准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青海汉语方言中的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青海汉语方言只有在舌尖后音与“开口呼”韵母拼合时才会出现舌尖后音转向舌尖前音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PSC中字词误读现象突出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试人的等级水平。因此 ,归纳误读类型 ,分析误读原因 ,探求减少误读的对策 ,对提高PSC成绩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声调和语调是反映应试人普通话语音面貌的重要因素.语调和字调并存于语句之中,是一种叠加的关系,方言字调在普通话中的遗留,会因此而形成不符合普通话语音的方言语调.本文在阐述声调和语调关系基础上,揭示了方言语调的内涵和特征,并就方言语调构成的原因,提出克服方言语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方言语调是指游离于声母、韵母之外,粘附在语句之上的语音高低、轻重、节奏韵律的变化在语流组合中的方音语势,并主要在语流中的相对音高、音重变化、声调的错误与缺陷的一贯性、语句末尾等方面表现出来。对方言语调的判定要重视模糊评价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测试员心理素质状况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必须关注由测试员心理因素导致的测试评判“软标准”。通过研究测试员心理特点,分析影响测试结果的心理因素如感知觉、注意力、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如何避免“软标准”导致的评分失误。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话教学中应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指导,根据普通话测试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注重方音辨正,重视短文朗读训练,加强“说话”训练,真正发挥普通话口语课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说话”测试的考核内容,测评争议一直较大,不少测试员对该测试项的评分操作难于把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语言测试的相关理论缺乏足够的了解。有鉴于此,文章通过对“说话”测试学理与界域的分析,为“说话”测试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范式,以求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效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 5 0篇朗读作品声韵覆盖率的详细统计 ,不难看出测试篇目难易程度相差较大、记分比例又高 ,所以在反映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时难免会有失公允。据此 ,我们认为 ,选择朗读作品应该有一个更大的范围 ,并根据朗读与其他测试项的不同的考查目的 ,拟定详细而明确的命题要求 ,以促使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结果更加公正合理 ,促使测试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运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手段,总结归纳某个方言区的普通话等级语音面貌表征,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来说其意义主要在于为测试员提供一个便捷的评判依据,对于普通话学习者来说则指出了克服方音的方向。淄博方言有鲜明的语音特征,表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上则是这些特征的不同程度的流露。一级乙等有语音失误,但是出现的失误都没有形成系统性的问题;二级甲等语音失误增多,韵母的语音缺陷有系统性出现倾向,但不是很明显;二级乙等的语音失误进一步增多,声母、韵母、声调、音变都可能出现系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考试内容和文体来看,科举具有文学考试性质。科场试文与当时的文学密切相关,各种文学流派的升沉消长及文风变易皆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科举学”的视角研究文学,可以大大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厚度,而科举文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又从另一个方面推动“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2.
唐省试诗中,德宗贞元年间留下的最多,有77首.这些诗,大都境界浑融,情感表达真实自然,从中可见贞元科举录取是知贡举者综合考察诗人的创作技巧、政治素质、人品性情等后的审慎决定.唐人“恶诗皆得官,好诗空抱山”的抱怨,唐笔记中所说的科举录取荒诞、偶然等与事实真相之间差距较大.至少在中唐,科举录取是“多公而审”的  相似文献   

13.
词缀是汉语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也是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其争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概念内涵和判断标准,二是 具体个案的判定。《中古汉语词缀考辨》正是从两个争议焦点着眼,完成了对汉语词缀研究核心问题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学考试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学考试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测、鉴定、衡量师生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教学考试在教学中具有教育、管理、导向、激励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制度、方法、监管、评价、时间安排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分析教学考试利弊,扬长避短,改革创新,营造科学适宜的教学考试机制,对撬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大词典》五评@刘瑞明$庆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庆阳745000~~~~~~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方言词同词异字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型语文辞书尤其是方言词典或字典编纂中的立目、用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汉语词汇吏、语源学的研究,对汉语方言文献的正确评价和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与规范也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章太炎《新方言》中和今方言词有关的216组同词异字对方言词典的编纂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其中有2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有关,4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孤证有关,17组和汉语通用口语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和决定渐废科举的时代背景中,举行了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次会试与殿试。该科策问考试题目要求联系当时社会实际,为政治经济和教育改革出谋划策,说明末科会试和殿试已从古代选士考试制度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型,已具备一定的现代文官考试性质。最后一榜进士的命运与过去各科进士不大相同,有的进士命途多舛,也有不少进士的发展则是时势造英雄。总体而言,由于末科进士出身者文化素养较好,事业起点也较高,有成就者还是多数,在政界和文化界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改革传统考试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涉及了一个传统和敏感的问题,即考试方法.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将使学校教育从以教育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当然这不仅仅指课堂教学,也包括考试在内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汉语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在相互竞争中发展。前者对后者的竞争方式主要是冲击和扩散,而后者对前者的竞争主要是渗透。二者竞争结果主要有三种:通语进入方言、方言转化为通语、通语和方言合璧成词。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竞争层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考试文化,在当代又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本文以自学考试对传统考试文化继承发展为例证,通过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驱动、考试文化自身的接力扩展、民族恋考心理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提供发展基础等四个方面,分析中国考试文化在当代传承和发展的原因,并得出建设当代考试文化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