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渊源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此后又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最终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导下上升为国家法律。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具有宪法效力的《共同纲领》就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五四宪法”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制度地位,并为现行宪法所继承和发展,在宪法精神的指引下,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本文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50年的宪政实践为宏观背景,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依托,以法价值的理论为基础,探讨民族区域自治的价值功能及其变迁和未来发展。民族区域自治价值的基本层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宪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法定权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否依法行使自治权,是考核民族地区宪政实施真伪的“试金石”。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统一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而民族地区宪政只是国家宪政结构的子系统,这决定了民族地区宪政建设必须要与国家的宪政结构相匹配,受国家宪政体制的制约,不能逾越国家宪政体制设定的边际。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新闻办日前发表《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内容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发展;西藏人民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自治权;西藏人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西藏人民享有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和信仰宗教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该白皮书着重强调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自治地方,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实行人民民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国…  相似文献   

4.
张海洋从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出发,主张包容差异、兼容多样、多元主体公平博弈,用制度规范保障共和双赢,确保社会和谐。基于上述理念,他认为中国民族学、民族理论和民族文化宣传工作都有必要自觉地实现从社会进化论到文化生态学的范式转换,保护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维护少数民族的权益;针对当前出现的民族问题,要坚守共和宪政高地,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工作领域的改革创新,才是中国治理民族领域问题的根本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试论第四次修宪对民族法制建设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修宪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制度,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化的规定以及援引宪法条文最多的基本法,宪法的这些修改必将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从“三个代表”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保障人权入宪对民族区域自治理念和制度上影响的角度阐述了第四次修宪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制度结构约束和塑造了政治行动者的行为动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方面为各政治行为主体提供了制度框架,各行为主体严格按照宪法、有关法律及相关规章规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其蕴含的权力关系结构,塑造与其自身相适应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格珍 《西藏研究》2009,(3):11-18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在全面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其成为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总结60多年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验和40多年来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我们有两条基本的经验启示:一是在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二是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对不适合当前实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做法进行调整、充实、发展.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和精神作为不断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得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地位及其地方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月红  方伟 《中国藏学》2005,3(3):31-44
一部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史,既是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也是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自我完善和发展史。建国以来的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赋予了西藏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同时成为西藏地方立法的主体。西藏地方立法为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而产生,随国家立法和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而推进。西藏地方立法遵循我国一般地方立法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即立法统一、从西藏自治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民主立法、立法法制化等,并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而历史的结合。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是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历史经验。而且,其制度化、法制化越深入和广泛,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就越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适合中国国情且能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使其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完善贯彻执行的措施。新疆的民族区域自治在贯彻实施上存在着以下问题:未出台自治区自治条例;现有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没有突出经济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宣传不到位;非自治民族利益保护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更好地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在稳定新疆中的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的实践和论述,充分说明他是这个制度的积极实践者和权威阐释者。对此,文章回顾了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过程,并认为他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发展问题;(三)民族区域自治遵循的几大原则;(四)要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五)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完全照搬汉族地区的政策;(六)培养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区域自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他的这些思想继承和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同时又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将继续指导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并推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功能的重要体现,要求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执行主体角色的转换,转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能,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转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建设"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制度供给和财力保障是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两个关键变量.在现阶段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遵循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等原则的指导,建设"项目导向型"政府,实行基本公共物品的项目式供给,是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充分行使自治权、认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民族干部等方面论述了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关系和谐、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用特殊措施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方面.自治机关自治权的完善和充分行使问题,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设回民自治区》这一尚不为人所知的重要史料,以其翔实的内容证明,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政策的第一次比较全面深入具体的论述可以上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即1941年至1942年。本文在首次介绍抗战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的珍本《建设回民自治区》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对这一文件的作者、成文的时间、内中的思想政策及其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和谐的民族关系、良好的民族社会秩序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强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民族内部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与秩序,为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参与网络.通过民族间的信任与合作,巩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从而确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变迁历史的全面考察是客观认识与评价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之现实合理性与未来发展可能性的知识基础.作为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纲领的一部分,中共的民族政策始终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逻辑而不断被重新定义,期间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从初期的机械模仿苏联到逐渐立足国情,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最终提出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漫长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制定科学的民族政策是协调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实现多民族国家稳定、统一、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多民族国家成功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典范,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方面的一大创新。它从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之一,上升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党对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基本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也是各族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国家旅游局组织实施的五次导游援藏,具有缓解西藏导游需求矛盾、促进与内地旅游合作、充实援藏工作、丰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防范极端势力干扰,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等现实意义.同时,导游援藏工作也存在政府推动与民间自觉的良性互动、功利性与队伍建设长期性的有机结合、规范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效兼顾等三大难点.突破难点要求转变导游援藏方式、加强导游援藏工作反思、深入理论研究并培育西藏导游员主体意识.展望导游援藏政策选择,必须拓展政策安排的国际视野、针对导游援藏层次的政策配套及健全完善导游援藏工作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统一与民族多元是现代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基本问题.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处理国家统一与民族多元二者关系的实践考察及其局限性和不足的分析,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实现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政治整合,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