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蕾红 《职业》2010,(12):39-39
初入职场,我干劲十足,尽力展现自己的能力。上司吩咐下来的活,我总是第一时间完成,对于加班也毫无怨言,为了更快地成长,加几个小时的班算什么?前辈总是开玩笑地说:"别太拼命啊。"除了本职工作外,对于同事间的求助,我也是有求必应。忙起来的感觉很好,我不想让自己闲着。  相似文献   

2.
曹曹 《职业》2007,(31):48-49
人在职场漂,最常说的词语不外乎"郁闷".无论是明规范还是暗规则,难合你意就有束缚,十有八九员工会觉得苦大仇深,可真要突破被套牢的命运,他们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工作压力大,有时几近抓狂,若甩手辞职了,却要思索到哪里去找更好的"饭碗"呢?  相似文献   

3.
4.
5.
现代人安全感匮乏,自始至终都有严重的忧患意识,在城市里争先恐后的为自己争一席之地,要起早贪黑,要挤地铁赶公车,要接受电脑辐射、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亚健康的威胁,还要担心后院失火爱人变心……掰着手指算起来,没有哪一件不是忧心伤神,恨不得立马能够避重就轻,逃避生活的责任,更遑论要生孩子,并且承担他/她的未来。自从有了“计划生育”又出现了“丁克家庭”,太平盛世里的人们多了许多选择生活的机会,也横生了许多骄纵与惶恐的因素。然而,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谈孩子色变”?是什么让我们丧失了生孩子的勇气?  相似文献   

6.
唐宝民 《职业》2011,(28):54-54
1988年,大学毕业的她进入了传媒业,在台湾华视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新闻接线员,从早到晚守在电话机旁边,接听从四面八方打来的新闻线索电话,再上报给新闻部。  相似文献   

7.
十几二十年前,上海人的优越感曾经让所有非上海人不敢恭维,“阿拉上海人”几乎成为上海人傲视全国人民的资本,弄得外地人在上海老有一种要饭和讨赏的感觉。时过境迁。谁都想不到如今倒了个儿。上海平均每天颁发40多张《上海市居住证》,每年要接纳1万多名海内外人才进上海。到上海工作和生活、取代单纯的“上海人”竟然变成“外地人”足以自豪的资本。当上海的人才制度开始不惟文凭,不惟学历地大力引进急需人才的时候,当每年数以万计的外地大学生纷纷考入上海的时候,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年轻人开始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阿拉上海人”这5个字几乎从上海年轻人的口中绝迹。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杨武星说,上海市25岁以下的失业青年,从1998年的6.91万人迅速攀升到2001年的10.2万人,失业率占39-40%,其中,毕业于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的“三校生”占到42.8%  相似文献   

8.
闲来无事,随看网络新闻,突见有薛涌的文章“我绝对拒绝做龙的传人”(以下简称薛文)。读后发现该文对儒家文化、欧洲近代文明、龙文化的影响乃至中国历史都有不少误读,加之在主流媒体《南方周末》刊登,有可能对国人产生误导。正因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薛文中出现的一些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职业》2007,(25)
人在职场漂,最常说的词语不外乎"郁闷"。无论是明规范还是暗规则,难合你意就有束缚,十有八九员工会觉得苦大仇深,可真要突破被套牢的命运,他们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工作压力大,有时几近抓狂,若甩手辞职了,却要思索到哪里去找更好的"饭碗"呢?简单的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10.
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不够好,一位65岁的上校退役后生活不很富裕.可他拿到第一笔105美元的救济金时,却不愿向命运低头.他想到自己有一份很有价值的炸鸡秘方,可以卖给餐馆.整整两年时间,在他被拒绝了1009次之后,终于听到了盼之已久的一声"同意".这个执著的老人叫桑德斯上校,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现在,美国肯德基国际总公司繁衍的"子嗣"多达9900多个,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1.
密友 果说过多介入老板的私 生活已经使你脱离了与 老板的正常关系,那么,了解老板的个人秘密和事业上的“秘密”对你更没有好处。 上下级之间的确可能建立友谊,但是友谊过了头,过多地参与老板的秘密,却只能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 应该时刻清楚地记得,你和你老板的地位的确是不同的,至少在你们建立关系的一定范围里情况是这样。亲密的关系虽有一种平等化的效应,但这可能扭曲老板与你之间正常的上下级工作关系。起先你也许会因为是老板密友。两人可以无话不说,而洋洋自得。可是,在这种亲密接触中,老板已经给了你能用于反对他的利器…  相似文献   

12.
胤凌 《当代老年》2006,(5):16-17
十几年前,广州有家饮料厂请著名作家浩然做一条电视广告,答应给他100万元的广告费。这家饮料公司给浩然拟定的广告词是这样的:“喝了这饮料,还可再写一部《艳阳天》。”浩然拒绝。那老板又换了一条广告词:  相似文献   

13.
我属于那种毫无城府的人,人际交往中特到容易投入。几个人凑在一起,不定怎么进入情境了,忍不往就会倾吐些什么,比如一段惨痛的经历,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当时有种胸中块垒被浇透的快感,通体舒畅轻松。但接着不久,后悔就会开始了。无论是刚才的哭脸还是笑脸,都会觉...  相似文献   

14.
张虎林 《职业》2005,(6):11-12
如果有一种职业,每天只让你逛商场购物,进咖啡店品“蓝山”、“卡布其诺”,吃麦当劳快餐或打高尔夫球,这一切不仅全部免费,每次还有20美元左右的报酬,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时下风行美国各地的“神秘购物者”。  相似文献   

15.
内衣,是女人的"内在美",把体型修塑好,才能穿什么都挺拔诱人.  相似文献   

16.
朝冈 《职业》2004,(10):39-40
从青涩的学生变成潇洒自信的职场新人,对每个青年来说,都无异于经历一场浴火重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艾雯  张阳光 《职业》2005,(1):8-10
满怀好奇挑战新职业 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离开家乡济南到上海谋发展,凭借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本领,很快成了浦东一家网络公司的白领打工妹.起初,这家公司做的是一个综合类网站,后来"海归派"老总意识到综合网站不好做,果断关闭原有网站,独辟蹊径创办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白领社交网.后来随着众多网络公司的跟风,公司的发展前景又显得黯淡下来.  相似文献   

18.
拒绝     
<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进屋里,妻子习惯性地凑过脸来。感受到熟悉的粗糙,韦文心里忽然有些莫名的抗拒。他不由得往后缩了一下,拒绝了妻子的撒娇……  相似文献   

19.
拒绝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房子里有一瓶蜜糖被打翻,一群苍蝇闻到蜜糖的香味飞过来,他们落在蜜糖上大吃了起来。当它们吃饱喝足,想要飞走时.这才发现脚已被蜜糖牢牢粘住,飞不起来了,苍蝇快要断气时后悔地说:“我们太傻了,为了一点蜜糖却把生命断送了。”  相似文献   

20.
少男少女到了一定的时候,出自心理、生理的需要,都希望能与一位异住长相厮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恋爱”了。可是如果对方不是自己的所求,就会滋生出一种拒绝的心念来,而拒绝是要讲艺术的。拒绝得好,各自心领神会,不会有太多的“尬尴痛楚;拒绝不得法.常常伤人烦己,乃至会酿成祸端。厂面就我的亲身经历谈谈如何作到成功的拒绝。一、断然拒绝,不要给对方以幻想大二的时候,很偶然的一次舞会上,我碰到了签,一个很醇美很优雅的女孩。后来的郊游、借书我都找了一些接触的机会.并且越来越对索牵肠挂肚了。于是我开始给她写情书、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