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策科学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新研究领域。本文考察了西方政策科学的形成、演变及其背景,评述了西方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或基本范式,尤其是它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并简要讨论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问题。作者认为,应当充分认识政策科学的意义和作用,立足于我国公共决策系统及其运行的实际,借鉴西方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成果,尽快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以此作为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主要支持学科  相似文献   

2.
制定政策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从政策科学在西方学界兴起以来,越来越多的政治学者和行政学者开始研究、分析政策的制定,以期改进政策制定的方法,制定出更好的政策指导社会沿着进步的方向发展。一项政策是经过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运用一定的决策方法制定出来的,研究政策制定的模式能帮助我们了解、认识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从而科学地进行政策决策。西方政策科学研究开展较早,成果颇丰,而在我国这种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知识与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政府日益认识到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更多地依靠社会科学,因而各自调整各国的科学政策,增强社会科学在国民经济以及社会政治过程中的决策作用.如何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所含有的知识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服务,增强其影响力,一直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的主要方向.本文评介西方学者对社会科学知识与政策制定关系的理论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运用于政府决策的途径或模式.  相似文献   

4.
政策因素研究作为政策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由于政策过程本质上是政策因素互动的结果,因而可以为当前陷入白热化的政策过程主流理论的替代研究找到一条新路;另一方面,也可据此突破传统政策分析实证方法的单一维度,达到事实与价值的有机统一.走出主流的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以政治系统分析为路径的研究传统,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关系假设支撑政策因素研究,可以发现主体、认识、利益、权力、规则、环境等六大政策因素,由此也可望将政策科学的研究带入到一种动态化的、整体化的、现实化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戴艳军  陈岩 《理论界》2003,(4):86-87
对“政策”与“公共政策”概念进行辨析的初衷,在于借鉴汲取西方公共政策的精华,扫除我国政策科学体系现有弊端,加深对我国政策科学研究的思考,并由此加强对公共利益及公共精神的认识,找寻到一条提高政府执行效能的途径。一、概念差异的产生原因分析1、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私人关系的非理性规则,政治经营或知识经营也许有着强烈的理性化诉求和努力,但面对强大的社会传统和社会力量,努力效果往往有限。非正规的社会隐性关系影响甚至操纵公共权力的现象大大存在,公共权威的地位与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削弱。同时,中国传统的自…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科学本体论角度看,政策过程有三个研究途径:结构主义、行动者、自主性国家,分别可以从观点或立场、流派、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内部分歧等角度进行刻画。国内外对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看,或陷入一定误区,或缺少自觉。文章对政策过程研究途径的刻画,希望有助于从事经验政治研究的学者明确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有助于研究政策过程的最佳理论框架的形成,有助于推进中国政策过程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是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后现代政策科学的主流话语和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它主要研究政策过程中相互依赖的行动者的稳定社会关系模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网络中,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地位、政策参与者关系的强弱以及网络的开放程度都会影响政策后果.政策网络理论在发达国家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后果与政策变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后现代政策分析的新框架,政策网络是对传统政策分析理论的超越,它对中国政策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当前政策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流行教科书对政策科学演进史的解读,是一种阶段模型.其实,这只是政策科学发展的路径之一.由于政策阶段只是政策主体行为的理论外化,而人的行为总是多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因此政策科学的演进,其内在的路径必然是人类对政策过程中因素的不断发掘:先是一种具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因素的发掘与理性的政策过程理论的形成;接着是权力因素的重新发现与政策过程技术与政治双因素理论模式的出现;然后,政策科学转向多因素理论研究.由于这种理论转向,政策科学的范武革命深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研究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内部政策企业家在推动政策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山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政策创新过程中,政府内部的政策企业家通过个人行动策略与制度性因素之间的耦合推动政策创新.政府内部政策企业家通过发挥问题界定、支持联盟建构、示范领导等行动策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方案,以此获取来自上级政治精英的支持,从制度层面积累改革所必需的政治资本,进而强化其在科层决策网络中的位置,最终推动政策创新的成功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徐俊杰 《东岳论丛》2002,23(6):25-27
决策是人们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为实现其一定目的所确定的做与不做、怎样去做、如何保证决策的正确执行以及对已有政策的修改等的政策、办法和规则等。这涉及到怎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规则对决策的影响和如何使个人或团体的获益与整体获益相协调等问题。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 ,如何进行正确的决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运动"形式自上而下所形成的强制性政策动员方式与建国初期的国内外复杂环境、民众心理特点等因素共同构造了当代中国的政策认同.人们之间以及人们与制度之间的信任相当普遍,信任政治建立在以人事档案为代表的"信任替代物"上.反过来,这种"自上而下"开展的政策动员与"自下而上"形成的政策认同所建构的普遍信任有助于建立大规模的、复杂的和相互依存的社会网络和制度,从而实现了由人际关系凝聚的经验信任走向集体规划化的制度信任.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中的政策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凡是存在公共政策的地方,就存在着政策空间和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互动是本文阐述的中心。本文认为政策空间是由“政策企业家”参与其中,通过“溢出效应”等逐步渗入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之中;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的定位则是在一定的规则体系指导下,经过不同的政策价值层面由政策空间的渐进拓展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自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政府迅速推开了一系列针对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制度,这些措施无疑会对改善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和权益做出贡献,也为社会发展提供机遇.然而,中国的社会政策发展仍面临多方挑战.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应对市场经济风险的社会政策工具,在我国的使用效果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基础性的社会制度的缺陷或缺乏,诸如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法制环境以及基于民主政治的公共和私人利益的表达和实现机制等,这使我国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也受到了制约.为此,文章认为,中国的社会政策要从基础制度的建立和改善入手,在此基础上从中长期战略的视角出发,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4.
政策结果的多面向:寻访新政策网络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策网络理论在欧美国家盛行至今.该理论围绕着政策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因政策资源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不同关系模式来描述、解释或预测政策过程及其后果.本文从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视角梳理了该理论关于政策网络对政策结果影响的观点,无论是"结构一后果"逻辑观,还是"行为一后果"逻辑观,片面强调结构或行为的局限性不言而喻.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偏执,使得学者们在检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能统合结构与行为于一体的新制度主义分析视角,以进一步增强政策网络对政策结果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以洛伊(Lowi)的政策分类框架为基础,运用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背景下政策执行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分配政策的执行偏差往往是由政策本身的因素造成的;构成性政策执行的关键在于不同执行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规制政策执行难度大,影响其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一是规制对象的特点,二是能否有效控制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之间建立在权钱交易基础上的合谋;再分配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生产商和公众等利害相关者会围绕其所蕴含的巨大利益空间展开复杂的利益博弈。在现有的制度背景下其必然结果是地方政府、生产商和社会中上阶层在博弈中获胜,共同瓜分再分配政策中所蕴含的巨大利益,导致政策执行失效。  相似文献   

16.
政策否决指政策过程中政治主体行使否决权,促使决策者放弃或改变议题、决定的现象.政策否决是现代政治生活的一种常态政治形式,逻辑上构成共识政治过程的一个环节.我国政策否决现象可分为历时性政策否决、共时性政策否决两种基本类型.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否决出现了重大变化,显示了公共政策过程朝向民主化的进步.但是,政策否决的非正式性较为突出,现有制度缺少把体制外否决纳入到体制内否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政策预期与政策认同及其对于社会公正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问题,既是社会政策的问题,也是人民心理认同的问题。在这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政策预期和政策认同的问题。如果人们对于正在施行特别是未来将要施行的政策所能给自己的利益带来受益或受损的情况有所准确判断,那么就说明社会具有较高的政策预期值,反之政策预期值就低。而由于政策的调整过程同时也就是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所以任何一项政策的施行都将在实际上导致一些人的受益和另一些人的受损,这就产生了人们对于政策的认同倾向问题。这种政策认同程度的高低与政策预期值的高低一样,都将影响到社会成员对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认。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别论述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微观经济规制政策的内容、有效性及存在理由.从实施依据、目标、主客体、手段、调节对象、调节特征等方面比较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微观经济规制政策的差异,并且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认为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有互动关系,互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