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仲达明 《社区》2010,(32):12-12
四岁的时候。我还在幼儿园,父亲便决定带我看书。他从家里的老书橱里抽出两本书,一本是红封皮的泰戈尔的《飞鸟集》,一本是黑封皮的孔子的《论语》,然后放进他的公文包里.带到他任教的学校宿舍。两本书,一红一黑,构成了童年的我对文学世界的最初印象。  相似文献   

2.
正在国内,如果暑假作业只是读一本诗,学生肯定特别高兴。我所在的美国学校的暑假作业就是读一本诗,一本古希腊史诗,老师认真地说,下学期就学这个。我问老爸,这个北师大中文系的毕业生,《奥德赛》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一个叫奥德修斯的人漂泊10年,打败了海神最后回家的故事。全书12110行,老爸这么总结起来一点儿也没错,但也太"精辟"了。回美国开学之后,人文课学的第一本书确实是史诗,但却不是  相似文献   

3.
最怕写作     
"我最怕,我最怕,我最怕写作……"唱着自编的《烟雨蒙蒙》之《我怕写作》版,对即将来临的一节语文课又是欢喜又是愁。上课铃响,老师大步走进教室。按掼例今天大约要上第六单元课文了,不料老师开口就说:"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元旦征文……"我只觉头皮一炸,妈呀,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好好的新课不上写什么元旦征文哪!只听老师接着说,"这次征文属于自由写作。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我心中微微一喜,这总算是不  相似文献   

4.
镜子里的你     
赵辉 《可乐》2011,(7):21-21
从事个性分析的美国专家罗伯特·菲利浦在办公室里接待了一个流浪汉。那人进门就打招呼说:"我来这儿,是想见见这本书的作者。"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那是罗伯特许多年前写的。流浪汉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里的,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说,人的一生要读两本书,一本是在学校读的书,另一本是社会这本书。当我们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时才发现,其实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社会这本书卷帙浩繁,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来汲取。这本书最难读,她或许会让你心酸、彷徨,但更会让你坚定、向上,这样你才能慢慢成长。  相似文献   

6.
一方 《社区》2003,(17):52-52
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是一个推销员。真讨厌,我正要关门,推销员却手脚麻利地把脚伸到门缝里,笑嘻嘻地说:“老板,辛苦了,这本书您一定很需要,看看吧。”看他的样子,不翻翻他手中的书他是不肯走的了。我接过书准备装模作样地翻翻便还给他,我从来不在非正规的场合买书的,更不买盗版书。书是卡耐基写的,书名是《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我其实有,很薄的一本。不过眼前这个版本的《人性的弱点》应该还收录了卡耐基的其他著作,否则没有这么厚的。翻着翻着,突然我看到书中还夹着一张100元钱,一念闪过,我的脸一…  相似文献   

7.
高中时,他的一篇作文被老师抄在校园的黑板上,给全校学生做范文。他深受鼓舞,决心用此生经营文字。工作后,他认识了文联主席。主席出过几本书,是他仰慕的老师。老师指点他,写作要踏  相似文献   

8.
拧成一股绳     
有一天,"老师"对"学生"说,下个月底我要抽查你"《论语》"到底学得怎么样了,"学生"胸有成竹地作出保证一定完成任务。就在距离抽查时间还有半个月的时候,"老师"突然对"学生"说,今天我要抽查你关于"《春秋》"的知识。"学生"只是稍微诧异,但是没作过多质疑,接下来就把"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一一回答了。"老师"很惊讶:我没有布置,你怎么就会了呢?"学生"说:有些东西,骨子里就该知道的。而况这两本书都与孔子有关!这个"老师"的名字叫"中国历史",这个"学生"的名字叫"中国人",这两个考题都与民族凝聚力有关。外媒评价:奥运会来临之前,中国人用"汶川抗震救灾"提前通过了考试。  相似文献   

9.
1995年 ,我开始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当时是应王世舜老师之邀 ,参加他酝酿多年的这一课题。第一步是编写《中国二十世纪学术系年》 ,由他拟定编写提纲 ,由我写出样稿 ,这一工作就算开始了。我主要借助冯契主编的《中国哲学大辞典》和邢贲思主编的《中国哲学年鉴》 ,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其中的《哲学卷》。同时 ,我还作了《史学卷》和《文学卷》的统稿工作。王老师一再让我主持这一项目 ,我实在不敢掠人之美 ;但由于是多人合作 ,进度不一 ,我又毕竟做了一些催促和协调的工作。直到 1 999年 ,本书才得以出版 ,我总算放下了一件心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在高等院校文科各系普遍开设的写作课,基本上是一门实践课。这种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应当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但是,目前的写作课的教学情况与课程性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不及时解决这个矛盾,不进行必要的改革,写作课就会形同虚设,达不到开课的预期目的。先说写作教材。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教育部推荐的《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教程》这两本教材。其他学校自编的教材和推荐的教材属于同一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14,(3)
正我接触《老友》是1993年的事。那年,我从乡中学调到樟树市教育局工作。有一天,我发现收发室有一本从没见过的杂志——《老干部之友》,便拿到办公室看起来,看完觉得很适合老年人阅读,就送给了离休老局长黄时干。没想到第四天,黄老到办公室来找我,要我再找几本。他还说"这才是我们老年人看的好杂志……"又过了七八天,几位退休干部也来向我要《老干部之友》。我带着疑问去问黄老,他说:"我只看了一本《老干部之友》,就被杂志中的文章打动了,我从中找到了离休后  相似文献   

12.
《可乐》2006,(7)
我认识一位酷爱文学的中年人。为了文学,他付出的牺牲是巨大的。他对别人说,妻子是他的小老婆,文学是他的大老婆。他妻子后来忍无可忍地离开了他,有人问他痛苦吗?他说:"有什么好痛苦的,小老婆走了,我还有大老婆。"他本来有工作,后来觉得这会影响他的写作,就把工作辞了。没有生活来源他就去捡破烂,要不是有关部门把他纳入"低保",他肯定现在还在捡破烂。他常以作家自居,但我并不认为他是作家,尽管他已经出过两本书,怀里还揣着省作协的会员证。他经常拿出来"证明"他的身份——据说上饭馆吃饭时也要亮一亮,好像这样人家就会不收饭钱,结果别人反而收了高价,理由是作家都很有钱,写本书要卖几百万。其实他那两本书都是自费出版的,而且他至今也没有在任何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过一个字。对他的投稿,编辑回信不是说看不懂,就是说没意思,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叶圣陶先生曾对王力先生说,以往音韵学方面的著作大都写得太艰深,你可不可以在这方面写一本比较通俗的书?其时吕叔湘先生也在旁边,他开玩笑说,书名我都给你取好了,叫做《音韵一夕通》。王力先生不久真的按这个意思写了一本《音韵学初步》。王力先生在该书的前言中说,虽然主观上要把这本书尽可能写得通俗一些,但书成之后,自已看了一下,觉得还是不够通俗。王力先生所言当然乃谦虚之词,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如何使  相似文献   

14.
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精神之谜》谈的是全息现象,局部大于整体,这本书对我的教学很有影响。花功夫读的一本书是《奇妙的心理效应》,当时还是在师大图书馆看的,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几乎手抄了下来。最近才看《平凡的世界》流了好多次泪,最后不敢看下去,所以还留了点悬念。我最早看的两本书是《敌后小英雄》和《格林童话》,当时还小,看后幻想好多,让自己整个儿生活在童话里,常傻傻地自言自语。能让人有眩晕感的书籍,它的感染力一定无以伦比,有机会一定找《世界文学》来瞧一瞧,但愿我也能被眩晕。让我想起一本令我动邪念的书,叫《现代…  相似文献   

15.
学生语文素质集中体现在写作能力上 ,要提高写作能力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课堂教学与课后写作相结合课本中的每篇文章可以说都是极好的范文 ,因此 ,通过讲授课文 ,指导学生写作 ,其实也是一种模仿。以范文引路 ,使学生在模仿中探求作文方法 ,揣摩名家们的匠心 ,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我讲读完初二册第一课《我的老师》后 ,指导学生仿写《我的老师》,同学们从课文中学到了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安排、以及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所以这篇作文 ,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 ,达到了预期目的。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 …  相似文献   

16.
换书     
星期四,由于九年级(初三)下午要举行第三次月考,《历史与社会》这门课安排在星期四下午考,所以这天上午九(12)班第四节的《历史与社会》课我让学生复习,准备下午考试。学生们复习时,我在班级里巡视,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左右,坐在第二组最后一排的那个最让我头疼的学生站起来,手里拿一本书,气势汹汹地冲到他前排的两个同学跟前,吼道:“你们把我那本新书拿走了,给我拿回来!”那两个同学说:“我们没有拿。”但他肯定地说:“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人拿的。”他的情绪很激动,坚决要他们把书拿出来。我见状赶忙过去想把他拉回座位,但他坚决不肯。全班学生都注视着他,也在考验我怎样“镇压”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业余作家礼平写的《晚霞消失的时候》。这篇发表于1981年1月《十月》上的长篇小说,文字优美,以其浓重的思辨色彩与对人生价值的探索性,而在当时引起强烈争论和极大的轰动。记得我刚从师范毕业,才十七周岁,自愿到黄岐半岛海丰小学任教,当时的校长是郑祖清老师,他是从宁德师专图书馆调回来的,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学校订阅了十几种的文学刊物,如《人民文学》《收获》《十月》《钟山》《当代》等。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渐渐喜欢上了文学。在这期间,我看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和《晚霞消失的时候》同为争鸣小说也引起轰动的几…  相似文献   

18.
今天邀请各方面的专家来开这个讨论会。张开焱同志去年来我所进修,送我两本他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我就这两本书——特别是《文化与叙事》——的基本观点同他进行过多次交谈。由于两书涉及的问题比较专门化,且具有前沿性,所以我邀请大家来讨论一下。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学术讨论会,没有时下那种胡吹乱捧的恶俗,认真坦诚,怎么想就怎么讲,学术讨论就应该这样。我相信大家的发言对张开焱同志今后的研究是有益的。 张开焱同志这两本书是研究叙事问题的。《神话叙事学》是微观研究。他借用了法国叙事学家们的一个理论公设,即一部叙事作品是一个放大了的句子,一个句子是一部浓缩了的叙事作品,人物是主语,故事情节是谓语。他把这一模式扩大到整个神话文本叙事结构的研究,把整  相似文献   

19.
在凝聚了发生在我课堂上、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的新书《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正式出版后,有朋友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你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写书的?”也有的朋友真诚地说:“你太不容易了,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的写作从没想到要出版、要发表,只是随意地记录着我的教育生活,记录着我对教学的思考,压根不曾计划过要出版一本书;我更没有感到“不容易”,因为我并不是在“艰难”地“坚持”写作,而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怎么能说是“不容易”呢?  相似文献   

20.
百回本《西游记》问世以后,各种刻本上都没有作者吴承恩的署名,现在人们认定这部书的作者是吴承恩,都是根据一些别的材料推断出来的。天启《淮安府志》说,吴承恩“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并在他的名下记载了他的作品,其中就有《西游记》一书。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也编录了吴承恩著的《西游记》(可惜的是他误载之于史部舆地类)。一些私人著作中, 又从语言方面进行论证,认为《西游记》中多淮安方言,这也是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一个重要论据。这些材料很能说明问题,论证也很有力。我认为,《西游记》中的一些淮安地方特色,也应视为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证据。我这里举出两个例子,试图说明这个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