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意识是指引编辑实践创新的重要意识,编辑实践创新需要"空间"自觉。以"联合策划"这种重要编辑实践创新形式为例,需要揭示编辑实践创新本质有"空间化"内容,它是证明编辑实践创新需要空间自觉的深层理论基础;需要指出空间自觉指引编辑实践创新发生的现实条件性,它是说明以空间自觉指引编辑实践创新为什么在当前得以凸显的前提;需要归纳出既具有空间内容又促进了编辑实践创新的"开放"意识、"跨界"意识、"重构"意识等。要实现编辑实践创新,必须坚持开放办刊理念;必须在不同的学术生产空间进行跨界;必须在新的编辑空间中对学术生产主体和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编辑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包括观念、技术、知识、环境、组织、制度、管理、文化等一系列创新的综合体。时代创新主题对编辑主体提出具备创新的品格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迅速了解掌握利用最新技术的能力,善于学习敏于洞察的能力,组织、协调、社交能力是时代创新主题对编辑主体提出的能力要求。编辑主体要在理论的学习中,在编辑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主动迎接时代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编辑在出版技术、主体素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一系列的变革。编辑主体一方面要着力反映和传播积淀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普及知识的历史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创新劳动,是新世纪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编辑主体意识是编辑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工作的本质的规定性,是对编辑劳动实践本质和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通过编辑活动而发展自我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意识。它包括编辑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权责意识和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兼论编辑的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编辑现代化涵盖两层意思一是编辑手段的现代化,二是编辑主体的现代化.二者互动互进,尤以编辑主体现代化为重.文章认为,增强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是编辑主体现代化的首要选择.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是指编辑主体在编辑实践当中对出版物质量所作的一种价值界定,指出版物质量的优化和高档次化.它是编辑主体的创新意识、价值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等等主体意识的综合与凝聚,是一种为争取最佳的社会效果而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本文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窥视和论析了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生成的必然性、内涵特质及实施编辑主体品牌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编辑主体意识与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主体来制约和指导的,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编辑主体活动以编辑对象是否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学术期刊的出版要求而进行编辑实践活动。主体意识是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构筑和创新人类文化是编辑主体工作的意义所在。网络时代的交互性、全球性、超容量、多样性和开放性特点一方面使编辑主体性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又消解了编辑的主体性,分析网络时代对编辑主体性影响的二重性,寻求提升主体性的途径,可为编辑主体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编辑是出版物和出版业的设计师与工程师。编辑只有基础知识扎实 ,广学博才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同时创新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特征 ,贯穿实践工作的始终 ,从选题策划、稿件成果确认 ,到指导组织写作、审读指导修改及装帧设计等等 ,无不体现着编辑的创新活动。编辑工作是一项以创新为主、技术性为辅、从事精神生产的高级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编辑学也要一方面从时代发展、学科发展、编辑主体特性三点来开展编辑学创新教育;另一方面要从编辑学教学实际出发,探索编辑学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者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文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