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宪政编查馆在清末立宪中担当了拟订立宪法规的实际工作,是推行完政改革的重要机构。它对推动宪政体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促进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意识在中国的建立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末预备立宪基本国策的确立,官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宪政编查馆的设立,与庆亲王奕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奕劻作为清朝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世爵的亲王,在清末预备立宪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所从事的一系列宪政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依据湖广总督张之洞“中体西用”的修律路线,清末新政时期修律的主要程序是编订商律、修订刑律和译法三项,其中修订刑律的内容是改良诉讼与刑狱,主要方向是刑罚由重改轻 修律的模式是效仿日本法制 修律的论证方式亦是取资法古、仁政和情理等传统法资源。此间法律修订在清廷内部虽并未引起较大争议,但亦有明显的分歧出现。  相似文献   

4.
清末编订名词馆编辑《辨学名词对照表》实为近代逻辑学术语厘定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近代中国官方推动逻辑学术语统一的第一次尝试。在《辨学名词对照表》的编订过程中,任职名词馆的严复和王国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该对照表的中文译语主要来自二人的逻辑学译著,而且二人在译名厘定上的分歧也直接影响到了该对照表的译词选择。在严、王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编订名词馆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份经由官方审定的逻辑学术语名词表。但因时局的变动、译词选择的偏差,编订名词馆最终并没有完成中国逻辑学术语的统一,由名词馆所厘定的那批逻辑学术语也只有少量被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5.
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破产律》受到各地商人的批评与反对,不久该《破产律》被废止。从这些批评意见入手,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政府的立法意图、传统商业习惯、商民的法律意识程度及执法情况等所营造出的社会法律环境,说明社会法律环境的不健全,制约着近代商法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沉寂之后 ,中国的法律教育在清末民初迎来了它的新生。在这个阵痛、裂变的过程中 ,中国法律教育被时代和社会赋予了独特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为筹备宪政,晚清政府于1906年设立统计局,作为政府统计机构的中枢。统计局利用它建立起来的统计网络,完成了一系列全国范围内的统计调查活动,如全国人口普查、财政调查、商业调查、矿业调查等。这些统计调查活动不仅推动了宪政工作的开展,而且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统计事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9.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能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引起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应也发生了变化。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下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各种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集体土地征收的公平补偿及法律修订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补偿对解决集体土地征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集体土地征收的公平补偿不但包括农民之间获得征收补偿额的横向公平,还应该包括农民集体和政府之间合作剩余分配的纵向公平。根据合作博弈的基本原理,集体土地的公平补偿应该联系土地转非后的价值和农地的重要性程度。为了实现公平补偿,相关法律应该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排他性质、征地补偿标准、征收人和被征收人资格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婚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西式婚礼的引进,妇女意识的觉醒和五四运动对旧封建礼俗的冲击使得新式婚姻仪式逐步要替代旧的婚礼仪式"。新旧并存,中西共用"是这一时期婚姻习俗演变的主要特点。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婚姻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期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已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晚清海关缉私体制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私是一种国际经济违法犯罪活动,是逃避海关监管的非法、变态贸易行为。海关依照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执行缉私职责,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缉私是国家赋予海关的一项重要权能,国家主权是海关缉私的根本政治保障。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并决定了晚清海关缉私体制的建构以及缉私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清末由于国民意识和参政意识的觉醒,出现了空前的国民参政活动。表现在利用咨议局和资政院等,积极投入到参政活动之中。清末各省咨议局建立后,议员通过提出议案行使参政权,并通过与督抚的斗争,进一步获取了参政权。  相似文献   

14.
《大公报》是近代史上一份十分重要的报纸。自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创刊津门,至1912年2月23日,是英敛之实际主持《大公报》的时期,而这一时期恰恰就是清末立宪运动由萌芽到勃兴乃至消亡的时期。英氏《大公报》不仅是立宪运动的记录者和见证者,而且也是立宪运动的宣传者、鼓动者和支持者。对于立宪风潮的涌动激荡,《大公报》始则倡言于下,继则推动于中,不仅陆续刊登各地立宪的准备情况,公布政府大员的要折和各地来往的要件,还以言论和闲评的形式发表各界人士的评议,充当立宪运动的监督者。在国会请愿活动中,《大公报》予以密切关注,从社会舆论的角度,积极为其造势。该文以此为突破口,对英敛之、《大公报》和清末立宪运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揭示英氏《大公报》在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并对立宪运动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的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中心、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近代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起,云南作为中国地缘战略区,其地缘政治地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数学教育历史悠久。到了清末,由于落后挨打,官方对数学作用的认识有所加强。自新教育的肇始——京师同文馆,到现代学校的先河——京师大学堂;自历史的继承与发展的书院教育到西方教育在东方的教会学校,数学教育制度及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导致近代学制之先导的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由此数学教育渐为普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清末新政的起因、历史作用与经验教训作了多角度的分析,认为新政作为晚清政府的自救之举全面推动了早期现代化进程;并从改革时机、政府权威、领导者素质和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闻法制是在清末"预备立宪"以及变法修律的背景下出现的,既受到了变法修律的影响,其本身也是变法修律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专门的新闻法律的产生,在客观上对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晚清新小说的起始,一直以来都以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为开端,1902年《新小说》杂志创刊为新小说创作提供了主要阵地。对于小说社会价值的认定也是以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为据。《清末时新小说》的问世,为晚清新小说的起始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实证。拉开晚清新小说序幕的当是傅兰雅所倡导的《清末时新小说》。  相似文献   

20.
清末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的预备立宪改革中 ,地方行政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通过这一改革 ,初步形成了行政与立法、行政与司法的分离 ;通过机构调整 ,使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向分职化方向发展 ;通过地方自治的开展 ,将基层社会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从而初步形成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民治”模式。尽管这一改革没有全部完成 ,尽管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弊端和问题 ,但不可否认 ,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地方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